一項對本市13個區1300多名中小學教師的調查顯示
□記者 錢鈺
晚報訊 77.5%的中小學教師感覺到工作壓力大,37.3%對教育工作有厭倦情緒……昨天,記者從市教科院獲悉,一份來自上海13個區1300多名教師關於工作壓力的調查報告顯示✊,當前教師存在過重的工作壓力,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其中,小學教師承受的壓力最大,厭倦教育工作的人數最多👨🏿🎨。
調查報告的第一作者——市教科院普教所副研究員湯林春分析,教師之所以感覺壓力大💡🦙,首要原因就是教師每天的工作強度大,本市中小學教師每天直接用於教育教學的時間平均達到8.57小時。 3個月裏教師平均參加政治學習11次,組織班級🙇🏼、年級各種活動9.65次,進行教科研活動9次🧚🏽♂️,參加培訓7次,上公開課1.5次。
其次,教師承受的要求繁多而雜亂🪠,75.4%的教師贊同“現在🧎🏻♂️,各方面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多,我都不知道怎麽做教師了”;91.6%的教師認同“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高於常人,使教師感到壓力”🪅。此外,不少老師也表示,非教學任務越來越多🦶🏻,如管理學生、寫科研論文🙅、應付各項檢查👫🏼、評估,令他們分身乏術⛺️。
調查中最令記者感到意外的是,一向看似輕松的小學教師卻成為教師中壓力最大的人群,這一現象值得關註。數據顯示,80.1%的小學教師感到壓力大,屬最重,初中教師和高中教師分別為72.7%、77.7%。對此🤷🏽,湯林春分析說,首先🤲🏻,小學也有“升學”和“分數”的壓力,雖然沒有正式的升學考試,但學校之間也存在著升優質初中的競爭🚽,同時小學五年級也要接受教育質量監測,小學一年級的壓力明顯大於二年級和三年級👮♀️,說明幼小銜接也是造成壓力的原因。
此外🥇,據調查⛳️,小學教師上課節數🥌😥、跨學科教學情況和組織參與活動的次數最多,而且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在各方面需要更多關照,無形中加重了教師的壓力。
針對本市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大的現狀,調查也對政府和學校提出相關建議。 “除了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外🤦🏿,我們建議建立中小學教師心理幹預機製🏋🏼♂️。 ”湯林春表示🦎,面對工作壓力💁🏼♀️,30.1%的教師選擇了忍耐,“自己悶在心裏,默默忍受”🧩;25%的教師采取了消極的發泄方法👨🏽🚒,如 “焦躁和發無名火”💆🏼♂️🖐🏻。為了克服這些消極的應對方式,有必要對教師進行指導,建議組織專業機構和人員建立中小學教師心理幹預網絡👩⚕️,提高教師應對工作壓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