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和汪鵬這對80後戀人最近拿到了結婚證。盡管他們去年剛剛畢業於安徽合肥的一所高校,事業尚未穩固,但這並未妨礙他們堅決地走到一起🐕。據了解,時下像張莉和汪鵬這樣一畢業就步入婚姻殿堂的大學生為數還不少,他們打破了“先立業後成家”的傳統觀念,紛紛“前腳跨出校門📏,後腳邁入家庭”。對於他們,有一個時尚的稱呼:畢婚族🫃🏼。
這種“畢婚族”現象引起了人們的廣泛爭議,有人認為畢婚族們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選擇何時結婚,和誰結婚是個人對生活方式的選擇,這種選擇本身無可厚非。有人說畢婚族的出現反映了現在的大學生對婚姻問題態度草率。畢竟結婚是人生大事不能視為兒戲,非理智地走入婚姻將使“畢婚族”成為“必分族”。
在當前的社會轉型期☘️,社會價值觀趨向多元化,而作為社會價值觀主要內容的婚戀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主流婚戀觀之外,閃婚、畢婚、試婚、獨身、未婚同居等現象在80後中悄然流行。而“畢婚”作為一種非主流的婚戀觀在80後中的逐步流行,既反映了80後們婚念價值觀的轉變,也折射出經濟社會轉型期人們文化價值觀念的變遷。
畢婚族:“結婚要趁早”
據了解🦌,80後畢婚族選擇從校園直接邁入婚姻殿堂的主要有兩種情況:一類是在大學期間相戀,畢業時不願天各一方,因此決定✮,畢業就結婚“跟著感情走”;另一類是畢業時一方找到經濟基礎牢靠的“另一半”,打算在就業形勢嚴峻的當下先建立穩固的“後方大本營”👳🏽♂️,以轉移釋放部分就業壓力。
歌德說過: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年不鐘情🧤。一項對在校大學生的戀愛調查表明:53.6%的在校大學生談過戀愛✍️。進入大學校門的男女學生正值對愛情充滿美好向往的青春期㊗️,從心理與生理上都會產生對異性的本能渴望。大學四年的共同學習生活使很多男女同學之間擦出了愛的火花。“戀愛”甚至被大學生戲稱為大學生活的必修課之一🟥。然而在大學畢業時👋🏿,有很多感情很好的戀人卻因畢業後工作地點天各一方👨🏼🏫,不得不選擇黯然分手。對此,很多畢婚族們決定以結婚的形式將“校園愛情”進行到底。
安徽師範大學的大四女生文麗與她的男友就是這樣一對畢婚族🍲。文麗告訴記者🧑🏿💻,大學期間很多同學都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除了對愛情的期待向往,還源於對現實的考慮:很多人認為畢業後會忙於事業,交際圈有限👮♀️🤹🏼♀️,要想找到合適的伴侶不太容易,而大學期間同學彼此相處時間長🏤,年齡學識大致相當。因此,在大學期間培育起來的感情更加純真𓀅,感情基礎也更牢靠。對此🧑🏿🎨,文麗也表示:“結婚要趁早👩🏼🦳。現在不是有很多高學歷白領在適婚階段都找不到合適的結婚對象嗎?不想成為剩女剩男當然要趁早行動。”
早在大學二年級🧔🏿♂️,文麗的家人就旁敲側擊地催促她在學校物色男友🦝。如今文麗和男友已談了兩年的戀愛,感情很好💅🏿,兩人打算一畢業就結婚🙎🏿♂️👩✈️。談到對“畢婚”的看法,文麗認為,“談戀愛的時間越長,感情卻越難把握”,“感情到了一定地步在一起是很自然的事”,對她來說畢婚是很自然的選擇👏🏼。“踏入社會以後競爭壓力大,兩人共同奮鬥至少精神上能有個依靠吧”,文麗的話道出了一部分畢婚族的心聲。
80後的青子也是畢婚族,與文麗不同的是,青子的另一半是70後,早已博士畢業,曾被某市作為特殊人才引入🧏🏼♀️,現已在某機關擔任領導職務🚽🧜🏿♂️,工作很穩定。雙方認識多年,確立戀愛關系已有一年。
青子本來也不想過早結婚,但考慮到男友已到了適婚年齡,加之雙方家長也都希望他們早點結婚生子🦬,並且男方連房子都已經裝修好了,用她的話來說,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皆備”😻。最重要的是青子覺得現在社會壓力越來越大,結婚一定要找一個自己可以依靠的人,男友對家人的孝順讓青子覺得他是一個可以托付終生的人🤳👸🏽。
對於婚後生活青子覺得很滿足。80後的青子個性很要強,而男友卻很能包容她🤹🏽。生活中兩人各有自己的朋友圈🧗🏼♂️🤟🏿,工作上彼此尊重各自的事業,青子覺得自己的選擇很理智。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大多數80後畢婚一族走入婚姻並非一時沖動,他們中的大多數對婚姻和愛情的看法比較實際、理智🤜🏼。在追求感情的同時👋🏿,婚戀對象的人品🧑🏻🦽➡️、性格以及是否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成為畢婚族考慮的主要因素⛹🏿。
畢婚族,我被現實撞了一下腰
婚戀觀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密不可分。作為一種非主流婚戀觀,80後畢婚族的出現與現實社會環境密切相關。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校園對大學生婚戀問題的態度從“猶抱琵琶半遮面”發展到體諒包容🧑🏼🎄🏃🏻♂️➡️。2005年教育部出臺的相關高校管理規定中,就已不再禁止在校大學生結婚。婚姻對大學生來說不再神秘莫測遙不可及,而是需要正視的實際問題。
相關調查表明80後第一次與異性建立戀愛關系的年齡相對提前👼🏽,非常多的大學生在校期間已有一次甚至多次的戀愛經歷.由於80後一代接收到來自社會各渠道的性信息刺激較多,性心理成熟較早🕵️♂️,“畢婚”在某種程度上是大學戀愛基礎之上的“碩果”。
在社會擇偶傾向上,一些有一定社會基礎的未婚男士認為剛畢業的大學女生是最佳的結婚對象🏢。在社會人士看來,女大學生在感情上較之社會經驗豐富的女性更單純,功利心較小。年齡和學識的優勢使女大學生成為有一定社會經驗和經濟基礎的未婚男士親睞的結婚對象㊗️。
當前社會普遍認為大學是高素質年輕女性相對集中的地方🌙,“社會征婚進高校”已成為一個新趨勢🥝。除了親友之間的介紹,很多社會婚介機構也將眼光瞄準了高校,而大學生對社會征婚的態度也日趨包容🕵🏻。安師大的大三女生小趙認為如果雙方感覺不錯,在物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畢業後結婚是很自然的事情♏️。在安徽師範大學的校園裏🈚️,經常可以見到某些社會婚介機構的征婚廣告出現在校園飯廳或女生宿舍樓下。而一些社會未婚男士的征友廣告在各大學的BBS論壇上也早已屢見不鮮🧑🏻🎄。廣州的一項相關調查顯示🤛🏼,近六成學生能夠接受社會征婚現象,一成半學生表示會主動嘗試征婚🧏♂️,只有不到三成學生對此表示反對。
與此同時👨🏻🍳,大學生們在婚戀問題上也不再“羞答答”。不少大學生主動在網上發帖征友,直言不諱地註明自己的征友標準。近日上海某高校的同寢室大四女生在網上發帖共同征友引起人們的關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社會征婚向校園的滲透潛移默化地促成了畢婚族隊伍的擴大。
此外,受社會婚戀觀的影響🤷🏻♂️,部分80後大學生對於婚戀問題的選擇與思考出現功利化傾向,社會竟爭壓力的加大使得部分大學女生早早為其婚姻生活作好了打算。很多相關調查顯示,相當多大學女生認同“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觀點🪹👷🏼,將“畢婚”視為逃避現實壓力與責任的一種手段。
畢婚族,我拿婚姻賭明天?
在當前的經濟社會轉型時期,伴隨著社會人口大流動,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大變革🍭,人們的婚戀觀也呈現出自主⬜️🚶🏻♀️➡️、寬容😱、開放的態勢。而80後作為社會文化群體中最活躍的部分⛹️,在傳統婚念觀轉變中扮演了“觀念先行者”的角色🧑🏻🍳。
安徽省社科院一項關於青少年婚戀情況的調查顯示👩✈️,80後的擇偶標準趨向務實,擇偶方式體現出越來越強的自主性和開放性。盡管當前畢婚族還只是一種非主流婚戀觀🫖🧑🏻🍳,但畢婚族的婚姻態度🤘🏼、婚姻穩定性🩷、以及由此而及的大學生婚戀教育引起人了們的關註與熱議🔈⚔️。
安徽師範大學的一位男生認為,如果為了感情“畢婚”當然無可厚非,但如果出於對物質的渴求或抱著畢婚可以一勞永逸坐享其成的想法則不可取。婚姻是兩人之間愛的契約🚨,只有雙方平等的對待才能讓這份約定堅持下去。
很多人對於80後的婚姻穩定性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畢婚族大多是80後的獨生子女,由於自我意識太強、社會閱歷較少,加上獨立生活能力較差🛀🏼,種種因素都決定了畢婚族的婚姻維系處於高風險狀態。因此👩🍳,大學生“畢婚”不宜提倡。也有人認為“男大當婚女大當嫁”𓀎,“畢婚”選擇本身無可厚非。我們更應該關註的是對大學生婚念價值觀的積極有效的引導🩱。
安徽省社科院馬列主義研究所副所長楊根喬認為,畢婚現象的出現是客觀正常的。80後大學生思維活躍,性心理成熟早,敢於實踐自己的理想與價值觀🏃🏻♀️➡️。由於他們敢想敢做🤱👮,對各種新潮的婚戀觀接受較快,因此婚戀觀也更多元開放。但同時,由於80後成長過程受到的關愛較多🎟,大學生普遍對情感要求較高,對挫折壓力的承受能力較弱,致使80後“畢婚”族的離婚率也相對較高。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80後當前正處於婚戀高峰期🧑🏿💼🎒,他們的婚姻問題不僅影響到個人的幸福,還關系著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社會與學校應重視對大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婚戀教育,引導大學生們樹立健康的婚戀價值觀。(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