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的語文教材正文有186頁,新版教材只有122頁。新學期來臨🧕🏿👁🗨,上海小學一年級新版語文課本比舊版明顯“瘦身”。讓不少人感到驚訝的是,舊版教材中“古詩誦讀”的8首古詩被全部刪除,占被壓縮的64頁內容中的8頁☛👁。
今年秋季開學,上海市教委推行“零起點”教學,對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語文教材“動手術”,刪繁就簡⛄️,以期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此舉在社會上引起熱議,不少人認為👲🏼,“減負”不能減古詩🧎➡️,從教材中刪除古詩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倒退🏊🏿♂️。小學一年級應開展怎樣形式的語文教育?語文教材如何改革才能回應社會的關切🚪?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教材大幅瘦身👱🏿,古詩僅剩一首
據介紹🦙,上海市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是根據2004版《上海市中小學語文學科課程標準(試行稿)》編寫的💇🫵🏻。教材組發現,由於編寫持續時間較長,教材存在一些不足,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學業負擔較重♠️,如課文篇目過多🧑🏿🍳、部分課文篇幅過長、帶讀字過多、教學時間過緊👵🏻、教學要求被隨意拔高等。
為此,教材組對2014年度小學語文第一冊教材進行了修訂🫵🏿。新版課本與舊版相比🧦,課文篇目總數從45篇減至40篇,識字量從353個減至296個,寫字量從296個驟降至118個。具有單元練習性質的“快樂語文宮”從7個減為6個,原有的8個“古詩誦讀”內容被整體刪除。
打開舊版的試用本語文教材可以看到🪫,每個單元末尾都設置了“古詩誦讀”環節,共收錄了8首五言絕句🤦🏻♂️,分別為《畫》👩🏻⚕️、《草》、《登鸛雀樓》、《尋隱者不遇》、《憫農》👩🏻🍳、《夜宿山寺》🧑🏼⚖️、《江雪》和《梅花》。此外,“快樂語文宮”中以“讀一讀🙏🏻,看誰先把文中的古詩背出來”的形式,呈現了《靜夜思》和《詠鵝》,加起來教材中共有10首古詩👩❤️💋👩。在新版教材中,“古詩誦讀”環節的8首詩和《靜夜思》不復存在,整本書中僅剩單元練習中的《詠鵝》一首古詩。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賈煒表示,此次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的修訂經過了科學核定,目的在於更好地落實課程標準要求,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回應家長和社會的期望🏃🏻♀️➡️🐞,將“零起點”教學和等第製評價落到實處🦌。
語文教材“瘦身”得到校長和家長的支持💍。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校長張人利認為,由於各校教師在執行課程標準方面存在差異,原本只要求學生會看、會讀的內容也變為會寫、會默,增加了學生負擔,從這個意義上看,為語文教材“瘦身”是必要的。
刪除古詩並非不學古詩
以“減負”的名義將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誦讀”全部刪除,是否適宜🪚?小學一年級不需要學習古詩嗎🧑🦳?針對上海此次教材修訂,社會人士提出質疑🧓🏼,上海市教委表示,會用非書面的形式引導一年級學生學古詩🅾️。
對此🍼,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劉強的第一感覺是“震驚”👦🏼,他說:“本來我以為有8首古詩不算多,增加一倍到16首也可行,但全部刪除則匪夷所思。應該珍惜對孩子進行傳統經典文化教育的啟蒙期🚶♀️,給他們多一些民族文化的養分,不能都是白開水似的兒歌和白話文🖕🏼。”
在劉強看來👩🔧,一年級孩子有非常好的接受能力,應給他們最精華的東西。他說:“要為孩子的未來提供負責任的教育,經典流傳千年,怡情養性🤶🏻,如同孩子成長需要的母乳。‘減負’不能減古詩。以快樂教育或‘減負’的名義清除古詩,就像放棄母乳而用奶粉餵養孩子🎷。”
“古詩不以書面形式呈現,並不意味著一年級不需要學古詩。”賈煒說。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小學語文教研員薛峰說🏄🏻♂️,新教材改變了古詩教學的方式🤽🏻♂️🪑,通過課前兩分鐘、語文拓展課和學科活動等時間,以學生聽錄音或教師的示範誦讀,並跟著讀讀、誦誦的方式進行。他說🫣:“古詩的學習既沒有識字、理解詩句意思的要求,更沒有抄寫和默寫的要求📒,重在引導學生在聽聽、讀讀、誦誦的過程中積累古詩🚪,初步感受古詩的情感美和音韻美。”
記者在長寧區一家新華書店購買了小學一年級新版語文教材。教材不是光溜溜的一本書,而是裝在塑料袋裏的一套資料,包括一冊語文課本👮🏽、一本識字卡片和兩盤磁帶。
教幾首古詩可做教學探索
隨著新版語文教材的面世,有人認為刪除古詩的做法有欠周全👣,教材修訂需要傾聽社會各界的意見🥟🏠。也有人提出,不能把修訂教材的問題無限擴大化📚。
劉強提出:“修改教材是關乎孩子未來成才的大事,需要社會各界參與🗼,不能由少數幾個教材編寫者說改就改🧃。”
據了解☞,為做好教材修訂🫑,上海教材組和教研部門做了一系列調研工作🏊🏽♀️。薛峰告訴記者,上海對3套語文教材的識字量、寫字量等進行全面統計分析💅🏻,面向867名教師開展“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材使用情況”問卷調查🛀🏽,收集教師對教材的意見和建議,還組織高校語文專家進行實地觀課、教師訪談和專題研討。
《收獲》雜誌副編審、作家葉開表示,盡管學校教師可能會用聽磁帶、讀讀誦誦的方式教孩子學古詩,但把“古詩誦讀”從教材中移除,可能會向教師傳遞這樣一種信號:“古詩是不重要的,學不學無所謂。”
張人利則認為🕵️♂️,不應把是否從課本刪除古詩這個問題無限擴大化,甚至擴展到“無視民族文化”的高度🍠🚁。他說:“教育不是簡單的學科問題🧘🏻♂️,涉及對人的研究,非常復雜🧑🎄。小學一年級能不能教古詩🙅♂️、可以教幾首古詩,這是個學術問題,可以展開教學探索🍣。在教學實踐中如果發現多教幾首更合適🔕,可以再加上去🧑🏼🦱。”
據介紹,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第二冊正在修訂⛹🏿,如何處理古詩尚未最終確定。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已組織團隊運用專業工具對整套小學語文教材做全面評估🦹🏼♀️,征集一線教師對教材的意見👩🏿🎨,為整套教材的修訂提供依據。(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