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山東省年度教育工作會議上,《山東省素質教育推進計劃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散發。征求意見稿提到,山東省今後將全面實施中小學“選課走班”製度,賦予不同學習水平、各有所長的學生更多自主選課權。
此前,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在談到教育改革的細節時,曾明確提到,高中每一個學生將擁有自己獨立的課表,而實現獨立課表📐,當然就要實行“選課走班製”,諸多跡象表明🤚🏽🌶,推進“走班製”已提上教改的議事日程。
“走班製”在國外,更確切地說是學分製,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興趣🥬、能力選擇自己感興趣、合適的課程和課程難度👨🏽🔬,進行自主學習,最終達到規定的課程學分要求即畢業。我國高中目前還沒有實行學分製教學🥗,而是在借鑒國外的學分製,進行走班製探索,旨在打破原來固定的班級學習模式,學生可以根據學校提供的課程菜單選課📰,並根據選課情況上課。很顯然🍾,如此一來,在一天時間裏👨🏽⚕️,一名同學有可能在幾個不同的班級上課🐘。
目前看來,我國高中的“走班製”嘗試主要集中在選修課方面🐆,還有的高中則在必修課方面進行分層教學探索。具體來說,學校推出幾十門選修課🦹🏽♀️,供學生選修,選修課程通過可以獲得一定學分🤾🏻🙇🏻♀️,作為學生綜合評價所用🌁;另外,在必修課方面🎨,則推出A、B、C等不同課程難度,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自由選擇(與以前學校按學生的成績分班不同,把選擇權交給學生)🧆。
客觀而言,這種探索,是受學生歡迎的,尤其是學校開設的選修課🤪,很多學生第一次體會到網上“秒課”的興奮,而且,在不同班級上課,也擴大了同學交往圈💨。但是,“選課走班製”在我國大面積推廣還面臨諸多現實的難題。
首先,“選課走班製”需要學校有辦學自主權👱🏻♂️,尤其是課程設置的自主權💚🛥,如果學校沒有課程設置自主權🧑🏻🎄🥕,能開設的課程就將極為有限,只能是小範圍的“走班”。目前🙋🏿,不少嘗試走班製的學校✅,只是用半天時間開設選修課,讓學生選課📨,課程的總量並不多。
其次,需要學校加大課程建設力度🚫,而這需要經費和師資🌤。大家所見的是,目前“選課走班製”,主要是在一些比較好的高中推廣,因為這些學校的師資力量相對豐富👊🏼👩🏻,課程資源也比較多(包括尋求和大學的合作開設課程),而在一些普通高中🧜🏽♂️,由於師資匱乏、資源緊缺📒,就是想推進選課走班製也有力無心——舉例來說,有的高中可以推出諸多體育項目俱樂部讓學生選擇,可有的高中連體育專任教師也沒有配備足,場地也十分有限。因此,有人擔心,推進“選課走班製”,可能會進一步拉大學校的辦學差距🕺🏼,讓優質高中更具優勢。這需要引起教育部門重視🔲。
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的升學評價體系中,即便學校推出眾多課程,學生能堅持選擇一些與高考“無關”的課程嗎🦶🏿?此前進行的高中課程改革,把課程分為必修課、選修課體系,設想很不錯🧠,但在具體推進過程中,卻走調變形。鑒於學生實際面臨的升學壓力,有一些高中根本不開設選修課,把選修課的時間用來學習高考核心科目的內容,甚至不是高考核心科目的選修課也被邊緣;那些開設選修課的高中🧑🏻🎄,選修課也大多集中在低年級階段,而進入高三,則將全部精力投入高考考試科目的復習。
據筆者了解,對於開設選修課,實行選課走班製,校長🤷🏼、老師的看法並不一致,認為要把選擇權給學生、重視學生個性發展的學校校長、老師會支持這一做法,但更關註升學率🦵🏽、高考成績和分數的校長、老師🥄,以及家長,則覺得“選課走班”沒什麽意思🥷🏼,甚至擔心會影響學生的高考成績🧑🧒🧒。
有意思的是,就是“選課走班”做得不錯的學校,也通常用兩個指標來評價試點的成效🛃👔,一是有多少學生進入一本、名牌大學🪲,二是有多少學生申請海外名校。前者是體製內選擇,後者是體製外選擇,而正是這種體製外的選擇,為一些國內高中的“選課走班製”,創造了一定的條件。
推廣“選課走班製”,就必須直面以上這些問題,深入推進教育改革,這包括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落實學校的辦學自主權👱,給予學校自主設置課程、開展教育教學的空間;推進高考製度改革,打破單一的分數評價體系🏌🏻♂️,建立以高校自主招生為基礎的多元評價體系。只有建立科學的多元評價體系🏊,才能把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從應試教育中解放出來,讓學校擺脫千校一面,讓學生個性、興趣得到充分發展。(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