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抑製“擇校”,教育部近期專門就京滬等19個重點大城市義務教育規範入學工作提出指導,“減招特長生”成為重要舉措之一。家長和校長們提出,在嚴控比例🤲🏻、防止“特長生”走樣的同時,也要防止“一刀切”🔯😮💨,兼顧人才多元化的需求。
“特長”應防走偏
何謂“特長生”?據了解,本市一批市級學生藝術團每年面向中小學招收擁有藝術特長的孩子,由於專業訓練和演出需要,藝術團學生一般整體編班放到附近相對優質的中小學就讀🚫,不受劃片對口入學限製🤙🏽🤾🏼♀️,這被看作是一類 “特長班”。此外,目前部分初中按各自傳統品牌特色,經過區縣教育部門備案,可以招收國際象棋、遊泳、管樂等類別的少數特長生,成為另外一類不受劃片限製的“特長班”。
在不少家長看來🍨,“特長班”可以繞開地段劃片和電腦派位,是“擇校”進優質學校的一條“捷徑”。而在現實中🤵🏻♀️,確實也存在少數學校打“擦邊球”的現象——學校名義上招收“管樂隊”特長生🍆,選拔時卻首先看英語和奧數成績,而非比拼管樂素養高低🦻🏽。這也導致“特長生”變成選拔學科特長生、掐尖生源👨🏫。新華初中特級校長陸繼椿認為,這無形中擾亂了正常的招生秩序。
為保證教育公平和均衡,本市近年來對義務教育階段的“特長生”規模進行了限定:各區縣義務教育階段“特長生”招生計劃不得超過招生總數的5%。同時,中小學不得要求小學或幼兒園推薦“學科學習特長生”👩🏼⚕️;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得以創辦特色為名舉辦重點班,嚴禁學校以招收體育、藝術特長生為名招收擇校生☠️。日前市教委基教處提供的數據顯示,本市中小學“特長生”占2%左右。
“特長”應鼓勵發展
有家長提出,既然“特長生”比例這麽低,還可能附載很多功利目的😟、助長“擇校”投機行為,為何索性不直接叫停🙇♂️?專家提出,“特長生”有其獨特的作用🤵♀️。
鼓勵學生有“特長”🆒,是對當前中高考以學科總分為單一標準✊🏿、標準化應試的一種突破📩。彈古箏⚃、研究機器人👋🏼🎸、演話劇……學生特長各不相同,如果成長標準只有語數外成績🙆🏼,勢必埋沒很多其他方面各有潛質的好苗子。市教科院普教所常務副所長湯林春說,中小學應為更多有特長的學生提供貫通的成長通道6️⃣。目前🤦🏼♀️,大學自主招生已逐步為更多“特長生”開門,這其實為中小學“特長生”培養預留了空間。
此外🩼,對於國家和社會所需的“特異性”人才,中小學“特長生”也有必要存在。以遊泳人才為例🙅🏻♀️,原本多數家長反對孩子“練體育”♗,怕從小苦練最後卻無法取得好成績、文化學習又被耽誤。近年來🤝,浦東教育局和體育局聯合從幼兒園到高中接力培養“遊泳特長生”:幼兒園有遊泳特色班,白玉蘭小學和浦師附小從中挑選百名遊泳特長生;初中有洋涇東校接盤👶🏿,進才中學和上南中學兩所高中“對口”招收🅱️🏂🏿。遊泳特長生代表浦東在全市和全國遊泳大賽中屢屢取得佳績,而他們同時正常接受文化課教育,成不了冠軍也能成才🧞♂️。
“特長”應更多元
既要保留和鼓勵“特長生”,又要限額招生、避免擇校投機,尺度如何拿捏?
上海市實驗學校校長徐紅認為🧗♀️,“特長”不應成為集中選拔學生的標準,而應鼓勵教師發現學生之長♚、幫助學生挖掘和發展不同特長,從而推動從根本上改變 “特長”教育的功利化追求。
復旦二附中校長楊士軍提出,選拔組建“特長班”不應是培養特長生唯一通道。只有學校“因材施教”🤾🏽,學生方能各展所長👩🏻🎤,課程越多樣✊、選擇越多項,與學生的各類特長匹配度就越高。
寶山區從“生源”轉向“資源”的探索🎁😼,或可借鑒。如高境三中以車模為特色品牌,但寶山區並未將“特長生源”集中招收到高境三中,而是將高境三中的相關課程、場地等“特色資源”,配送到區內十幾所“車模聯盟”學校共享。在無線電越野、版畫、合唱等其他特色教育上👩🏻🚀,寶山區中小學成立了體育ℹ️、藝術、科技幾十個聯盟👨🏻👰♀️,有效解決“特長生源”與“特色資源”的匹配問題。(新聞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