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熱播節目《爸爸去哪兒》中👒,5對萌寶酷爸的旅行令觀眾羨慕不已,成了不少大學生每周必看的節目🥪。近日,記者在漢口學院、武漢紡織大學等5所高校中做了一項題為“你想和誰一起旅遊,盤纏從何而來?”的問卷調查🖇🥌。
在接受調查的200名大學生中,七成表示最想和好友或伴侶一起,兩成大學生希望自己一個人遊玩👇🌳,而願意和父母同遊的大學生僅占一成。關於盤纏,七成大學生是由父母付,僅三成學生靠自己兼職賺取旅遊費用。大多數孩子們為什麽不願意陪父母出遊呢?
與父母同遊後大呼郁悶
大學生渴望成為旅遊的主人
提起這個國慶節和父母一起去旅遊的經歷🐔,漢口學院文法學院大三女生小田表示很無奈。小田是湖北棗陽人,國慶期間不太想回家,便讓父母到武漢來玩。這也是她和父母首次一同旅遊🕴😪。
“沒玩之前很期待🏊🏽♀️,玩過了之後就很郁悶🪒。”小田和父母去了她一直向往的歡樂谷,卻發現她想玩的刺激項目父母都不敢玩。比如過山車,小田期待已久🤮🌗,但父母卻說害怕不敢玩,而且因為周圍都是年輕人,他們玩得很不自在👩🏻🍼。最後三人就玩了旋轉木馬類的項目。因各自覺得無趣🤗,一家人不到中午就出了遊樂園🤷🏻。
“他們還不太會拍照,我們也沒什麽共同話題可聊。”小田說🫕,出遊的同伴很重要🐍,和父母在一起玩得太不盡興了。小田表示,再也不想和父母一起旅遊💾。
在接受調查的200名大學生中,八成以上表示曾有過和父母同遊的經歷,但覺得父母在旁邊不自在。
湖北第二師範學院男生陳友誼喜歡自由,他十分向往“一個人,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在他看來,不管和父母還是好友,都不及這種浪漫的自助遊,“自己安排旅遊時間和路線,真正成為旅遊的主人。”
與父母聚少離多
“留守兒童”渴望親子同遊
“還是很想和父母一起旅遊的。”漢口學院大二女生李孟是荊州石首人,爸爸在家務農,媽媽外出打工🛄,過年才回家一次📞。她的印象中,爸爸是大一時送她上學才來了一次武漢💂🏻♂️🙎🏿♀️,當時匆匆就回家了,一家人也沒有正式地出去旅行過。
“大一時常和朋友一起出去玩👱🏽♂️,為了省錢通常都會去東湖磨山、森林公園等一些收費較低的景點🍀。”李孟說,平時零用錢省著點就行,像歡樂谷等門票貴的地方她都還沒舍得去📂🛒。然而每次和朋友們玩得開心時,李孟總會想到父母👩🏿🎨⚡️,想到他們從沒好好地旅行過就會覺得心酸🕥。
大二了,李孟周末一直在四處做兼職,她希望能夠用自己掙的錢帶爸媽遊武漢🏌🏿。而這些🧯,她從未跟爸媽提起過,“我想等到寒假給他們一個驚喜。”李孟開心地表示。
“從小爸媽就在外打工🧑🏼🚀,見面機會很少♿🤯,父母都很不容易〰️,我一直很愧疚🙎🏼♀️🚵🏻。”湖北工業大學大一男生周帝松說,如果有機會👨👨👧,他願意和父母一起出去旅遊🗼,不管哪裏都可以,只要一家人聚在一起🏯。
遊山玩水多由父母付錢
可以鍛煉孩子的獨立性
調查顯示,七成大學生出去旅遊都是由父母來付錢。武漢紡織大學大三女生黃倩是個十足的驢友🐈⬛,每月生活費1200元錢💹,除去吃飯及其他開銷,剩下的都用在了旅遊上。大學三年來她和朋友結伴已去了十幾個省市。
“父母給的生活費還比較寬裕,自己再節省點,旅遊的費用也就出來了。”黃倩說🏷,和父母出去玩過,但很少🧑🎤。對此她並不愧疚,“每次出遊都會給他們買禮物,他們也很開心。”
黃倩的父母對於女兒出遊非常支持,黃父表示這是開闊女兒視野的重要方式,也可以鍛煉她的獨立性。只要女兒不是單獨出門🙎,他們都會在經濟上支持。而他們自己因為平常工作忙無暇旅遊,加之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休假出遊也都會和自己的朋友同行🧑🚒。
漢口學院大二女生張靜雲卻不願花父母的錢,如果只是在周圍遊玩,花得少,便節約吃穿省錢旅遊;如果是距離遠時間長的旅遊🤚🏿,就會自己做些兼職👔,盡量用自己的錢。
不願和父母出遊
是正常的心理發展過程
九成大學生不願和父母出遊,長期從事教育心理咨詢的賈洪武說,這個調查結果很正常🔅,是人類正常發展的心理過程。
賈洪武介紹,孩子在十二三歲以前,和父母屬於粘連關系🫃🏽,不願離開父母,父母去哪兒他們就去哪🧶📺。
十四五歲之後🍼,子女開始發展朋輩關系,為將來走向社會奠定基礎👰🏿♀️,此時為了證明自己的獨立性便開始掙脫父母🏃♂️➡️。大學是這個時期的高峰期,所以大多數學生都更願意和朋友出行。
到大學畢業組建家庭後🤒🌬,子女們又會再次返回接近父母🤲🏻,此時他們的獨立願望和事實都已經完成了🚢,不需要再向父母證明自己的獨立性,反而想和父母一起出遊。
“‘九成’這個數字並不說明親子關系的不好,父母也不要為此傷心。”賈洪武說,年輕時子女出遊更多關心自己玩得開不開心⌛️,三四十歲之後則會更多考慮父母的體能和願望🚥。因為年輕時他們在父母面前是弱勢群體,不會去主動照顧父母的感受,中年之後🦹🏻♀️👩🏽🔧,父母在他們面前反而變成弱勢群體了🌈。
他建議🧑🏿🦱,此時的父母不要對子女抱有過多期待🔻🐷,應放手讓子女按照各自的想法去做🏋🏻,也不要因此埋怨孩子。(新聞來源: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