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有關“寒門難再出貴子”的話題一直是社會關註的熱點,相關數據顯示♒️,進入頂尖學府的農村學子比例遠低於城市孩子👩💻🔐,而教育資源不均衡則被認為是導致這一問題的根源。鄧小平曾指出,學校辦得好壞💨,關鍵在教師🏊🏽。如何提高欠發達地區的師資水平,自然成為提高這些地區教育水平的關鍵。
頂尖高校,頂尖專業,農村學生比例不足兩成
據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布的數字,2013年北大招收的農村學生所占比例僅為14.2%。這還是近兩年農村生源比例以每年2-3個百分點提升後的數字,這就是說,在兩年以前🦝💄,北大的農村學生僅占10%左右🌸。這一數字與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劉雲杉的統計不謀而合,而在1978—1998年🤹🏻♂️,來自農村的北大學子比例約占三成🤸♂️💴。
這一現象同樣存在於廣東省內高校的頂尖專業中,嶺南學院是中山大學錄取分數最高的學院之一,今年錄取的341名新生中,農村學生只有59個✍🏼😊,占17.3%;華南理工大學錄取分數最高的建築學專業,81名新生中,農村學生只有13人👭🏻,占16%😧。
雖然近年頂尖學府中錄取的農村學生比例有所提高,但這更多的是政策傾斜的結果👨🏿🍼,例如清華大學實行的招生計劃向欠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傾斜,自主招生向農村學生傾斜等。而造成“寒門難再出貴子”這一現象的根源——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卻未得到本質改變。
早在1954年,鄧小平就曾說過:“學校辦得好壞,學校的幹部和教員起很大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門主要抓什麽?抓辦學校的幹部,抓教員。他們提高了𓀌,學生就可以提高,學校就可以辦好。”當下🧑🏿🍼,城鄉師資水平存在著較大差距已是公認的事實,每年的師範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上💝,發達地區的中小學非“985”、“211”高校的碩士、博士不招🌥,招聘攤位前仍是大排長龍🌞;而欠發達地區的學校,普通本科生即可錄用👇🏻,攤位前卻是門可羅雀。待遇差、發展空間有限、培訓機會少等,成為阻礙大學畢業生到欠發達地區任教的障礙。
廣東省教育廳公示了2013年第八屆廣東省普通教育教學成果獎擬獲獎項目🕵🏿♀️🤷🏻,95個獲獎項目中,來自非珠三角地區的項目只有21個💃,而真正來自農村學校的項目幾乎沒有。
送教下鄉
在現有條件下,如何才能更好地解決城鄉師資不均衡的問題?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盧曉中教授認為,現代學生的培養需要現代教師,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這包括教師的現代化和學生的現代化,兩者又緊密相關。城鄉教師不均衡最主要的是現代教師素質方面的差異🤽🏿♀️,在欠發達地區,很多教師使用的仍是老師講學生背的傳統教學方法,沒有掌握先進的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技能🧑🏻🎓。
而提高欠發達地區教師素質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面對面的培訓🙆🏽♀️,讓掌握先進教育教學理論和技能的專家學者或優秀教師走進鄉村🩹,面對面傳經送道♻️。
以華南師範大學為例🚴🏿🍯,近四年來,學校已開展“送教下鄉”活動7次,共130名中小學骨幹教師下鄉支教,培訓了農村教師2560多人次🤾🏼;組織“名師下鄉輔導”講座等活動9次,共60名廣州名師參加👰🏿,培訓了農村教師3160余人次;組織“專家下鄉調研考察”活動3次,共有高校專家31人參加🤴🏼;組織集中培訓活動7次,共培訓了農村教師及幹部878人次。
據不完全統計🦣🅰️,參加本項目的高校專家、廣東省名教師👩🦯➡️、名校長及社會熱心人士已達1550人次;出席各類支教活動與培訓的農村老師近6000人次;參加培訓的學校各類幹部有200多人次🪟🧙🏻♂️;學生參與各類支教活動超過10000人次。
2012年6月👨🏼🦰👨🏼🎨,“為中華而教”項目在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啟動儀式上被評為2011年“廣東扶貧濟困優秀項目”。2012年7月,“為中華而教”項目作為基金會的重要項目在首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會上作全面展示。
頂崗實習
教師培訓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當前教師培訓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培訓效果不盡如人意🏃🏻♀️➡️🥝。少則半天,多則三五天的短期培訓效果終究有限🤷🏻♀️,如何才能讓欠發達地區教師有機會接受更為系統的培訓。已在華南師範大學實行五年的師範生“頂崗實習”,用在校師範生將欠發達地區教師替換出來進行培訓,這一做法一方面讓師範生找到了難得的實習機會,同時提高了教師素質👮🏼♂️。
華南師範大學於2009年啟動頂崗實習,共1384名(其中2009年147人🍻💽,2010年352人,2011年333人,2012年268人,2013年284人)學生自願奔赴廣東省邊遠山區、革命老區的205所(2009年29所,2010年40所,2011年49所💈,2012年26所🤾,2013年61所)農村中小學開展了一個學期的頂崗實習,置換培訓了1340名農村中小學學校管理幹部和教師👨🦽。
通過頂崗實習,學生們對師資不均衡的認識也更加深刻💪🏻。例如,近年來,有些學校增添了多媒體教學設備,然而能靈活應用的老師卻寥寥無幾🐭🤾♀️。頂崗實習學生的出現,為一些學校的教師學習多媒體技能提供了幫助,在豐順中學,實習生就為該校教師開設了課件製作、多媒體設備使用等專題講座。
在華南師範大學組織的座談會上,一些實習學校的領導和教師反映說,實習生為他們上示範課🎰🚣🏽♂️,成為老師學習的榜樣。敢做敢試🤚,帶動學校的教學改革。更有校長如是說,“不是我們指導了他們(定崗實習生)🙆🏼♀️,而是他們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改變了我們”。“她們憑著自己的執著和人格魅力,征服了每個學生🧑🏼🔬,感動著每個老師。也許她們覺得自己很平凡,但是我們覺得她們很偉大🤰🏼🧘🏽。感謝她們為我們北市的教育事業無私的付出🩺、默默的奉獻”。
頂崗實習過程中,實習師範生角色上的“生師一體”不斷促進其換位思考🂠,實現了自身的提高👎。參加頂崗實習回來的學生🏅,他們對教師角色、教育教學理論、農村學生等的認識加深了📏,刻苦耐勞精神、教育教學技能提高了,意誌磨練了☝🏻,對農村中小學教育和農村中小學校領導🙇🏼、教師、學生以及頂崗實習本身的情義加深了,班級管理、課堂教學等的經驗豐富了⚁,華南師大“艱苦奮鬥、嚴謹治學、為人師表”等的精神傳播了。
網絡教師教育
當今時代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已日益成為解決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不可缺少的手段。特別是通過培訓的教師,如何才能保持個人素質的“與時俱進”✔️,網絡教育是一項切實有效的解決辦法🤽🏼✩。華南師範大學充分發揮教師教育🧜🏿、網絡教育的優勢,整合教師教育資源,面向全省,尤其側重農村和邊遠山區🧑🧑🧒🧒,開展教師學歷教育與非學歷培訓。
2009年華南師範大學就已經承擔了省委書記汪洋親自督辦的“廣東省中小學代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高遠程培訓”項目,共培訓廣東欠發達地區15個地級市的32931名中小學代課教師。
針對廣東省義務教育教師培訓不平衡,欠發達地區教師培訓資源缺乏🔜,特別是農村教師培訓機會較少的現狀,廣東省教育廳委托華南師範大學自2011年開始實施“廣東省義務教育教師綜合素質提升培訓”,預計3年完成全省不少於60%的義務教育階段教師(70余萬人)的培訓任務。
培訓包括必修課和學科選修課共60學時🏄🏿♀️,必修課由教師專業素養、課堂教學技能、班級管理技能🏔、心理調適與輔導4門課程組成。采取遠程培訓與面授輔導相結合,遠程教育與校本培訓相結合的混合模式,以遠程為主📫、面授為輔,網絡🌲、光盤🎖、文本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
截止至今,該項目已培訓85951 名中小學教師,覆蓋廣東13個地市👎🏻。該培訓受到了教師的高度認可😶👂,據調查統計🛥,超過96%的培訓教師對培訓的課程內容🧑🏿🦱、教學活動、教學平臺等表示認可🧔🏻。
多項措施仍可嘗試
近年來,為了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到欠發達地區任教,廣東省針對高校畢業生實行了“上崗退費”政策,采取了提高欠發達地區教師收入的“兩相當”。
在盧曉中看來,縮小城鄉教育差距🔅🤽,還有很多舉措值得一試。例如,建立師資輪換機製或者交流機製,通過完善機製使得大城市和發達地區的優秀教師可以輪換到欠發達地區。這個機製在國內一些省市已經展開試點,但是廣東省實施起來非常的有難度,現在偏遠地區的學校福利待遇整體偏低,“所以要在待遇上給予他們充足的保障,在發展上給予輪換教師優先提升的待遇和更多的進修機會🧑🏻🔧,而在輪換時間上給予必要的限期👨🏻💼,在意識概念上從偏遠地區任教過渡到有限期的援教”。
“十八大中強調要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如果一份職業帶給不了教師榮譽感,那麽責任感也必然是有限的🧝🏼♂️。教師工作是一種‘良心活’🪑,幹得好壞與教師個體對這個‘活’的認知有很大關系,僅憑‘良心’是不夠的,要讓教師感受到真正的尊重,而這份尊重在相當程度上就來自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的提高。”
盧曉中指出,在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過程中,高校應發揮“研以資政”的作用,目前🚴🏿♀️,華南師大就承擔了廣東省的一項重大攻關項目“‘幸福廣東’視域下的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研究”👩🏿✈️。 盧曉中介紹說,從目前研究的情況看🏯,廣東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兩極分化現象還比較嚴重。優質的資源和機會總是容易流到發達地區💂🏿🏪,大城市擁有更多的優質學位和優質學校🤪,而且把一些落後地區的優質生源也吸引過來;而落後地區受到各方面資源的限製發展很緩慢,如果不受到重視很容易出現破罐子破摔的現象。除了要加大省級教育統籌力度、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外,應當建立和完善分類發展性評價體系,對不同地區的教育進行發展性評價💃🏻🧑🏽⚕️,並根據“進步度”給予相應的獎勵。這樣才能夠激發落後地區的教師們從教的榮譽感和責任感,穩住教師隊伍,讓他們能夠安下心來教好書。(新聞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