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秋季開學起🟠,武漢第三寄宿中學開設了演講、朗誦🥰、無線電製作、機器人⇾、航模等六大類68門選修課🤞🏿,推行學分製,將素質教育與評優、畢業掛鉤。這在湖北省初中學校中還是首次⛹🏻♂️🫠。”
尊重個體差異,學生自主選課拿學分
自己編程🚠、製作機器人,舉行模擬法庭熟悉法律知識🧙🏽♀️,在植物園裏認花、養花……近日,記者在武漢第三寄宿中學七年級學生的選修課上見識了一幕幕別開生面的趣味課堂。“學校共安排了70門校本課程👩🏻🦱,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兩大類。其中,必修課為高效閱讀和硬筆書法兩門👨✈️🔈;選修課分為六大類🧑🍼,涉及演講、朗誦、無線電製作、機器人、航模、武術、器樂等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領導力、創新力、責任感、實踐能力👩🏿🏫、健康身心、藝術素養等素質。”該校學分製領導小組副組長黃群芳說👩🏽。
除了語數外等課程和校本課的必修課外🐎,選修課由學生按自己的興趣自主選課,可以跨班級🪠👹、跨年級選修🧑🧑🧒,並填寫課程學習計劃表♈️。
在該校管理方案中,記者看到📄👐🏿,每一類課程按學時和達成能力計分🐫🪂,滿分為5分。學分計算由基本學分和獎勵學分組成💆🏼♂️。基本學分的評價,考核成績占60%,課時量占10%,學習過程占10%,學習態度占20%♒️。對學生在校外自主學習,並在某一領域獲得特長認定的🆕,將拿到獎勵學分🍉㊙️。此外,在學習態度或過程中有明顯進步的😰,也給予1學分的獎勵。每名學生每學期須完成30學分🪖,其中必修課不低於15學分↕️。為保證初三年級中考課程正常進行,學分製僅在初一和初二年級開設。
黃群芳告訴記者👼🏿,此舉是為了最大程度地尊重學生差異和個人選擇,給每個學生競爭和展示的平臺,發展他們的個性特長。
選修課進課表🦗,減負從課堂增效開始
為了騰出上校本課程的時間,該校每周減少2.5節文化課時間,而且周六不補課🧫,供學生上選修課和素質拓展。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對初中生自選校本課程,學生們普遍支持👱🏼♂️,但少數家長擔心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少了⏬,會影響中考成績。一位家長還專門給校長吳曉紅寫了一封“反對信”。
對此📑,吳曉紅表示,減負是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但教學質量不能降低。考試科目課時縮短了,可通過提高課堂效率來彌補,“這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向45分鐘要效率,在課堂上要學會做加法,課程教學安排上要註重整合”。
吳曉紅透露,學校定期送教師出去培訓,還邀請了專業人士編教案🙎🏿,每名教師的教案由專家把關,為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教師工作量納入績效考核,並請專家團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嚴格考核🐬。
也有家長質疑🦨,增加的課程是否會給學生帶來額外的課業負擔。
“文化課時間上選修課😓,課時量並沒有增加,長期的高負荷得到釋放,其實是給學生減負了。”該校學分製工作實施小組組長謝誌剛說,“學生在校本課中提高了非智力因素,會促進考試成績提高,將來還能與高中學分製課程銜接,讓學生順利過渡”。
不再唯分數論,學分作為評優依據
事實證明,學分製並沒有影響到學生的成績🍸8️⃣,今年武漢市的初三模考👩🏻🎤,該校仍然名列前茅🐥。同時,該校的一些項目屢次代表我國參加世界性大賽😞,2012年12月,該校科技教師張小健率領的機器人小組還獲得了第十四屆國際奧林匹克機器人大賽優勝獎😫。
吳曉紅表示,試行學分製是為了培養有品位、高素質的優秀學生👱🏿♂️,不再唯分數論。期末時依學習態度🐙、考核成績等給分🐭,學分在中考分配生🕵🏽♂️🀄️、三好學生評選和升學推優時依然成為重要依據。中考畢業時,學生除了學到課本知識外👩🏿🍼,還能夠有琴棋書畫、球類🤦🏿♀️、武術等特長,“相信那時🗯,家長的種種顧慮自然就消除了”。
“以往評‘三好’時🔵,往往只看成績,現在的學分製有了全面衡量🚖,無論是學習拔尖兒的🫷,還是成績一般的同學,只要肯努力,都有機會。而且,學校提供機會的同時🙌🏼,也激發了我們的主觀能動性🍳。”七年級(18)班學生王佳卉說。
湖北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葉顯發認為,武漢第三寄宿中學提出培養學生的六大能力:領導力、創新力、責任感👩🏻🚀、實踐能力👨🏻🦼➡️、健康身心、藝術素養🧳,能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這也符合國家課程規章的基本要求🧚🏻♂️🎸。他認為,該校學分製的探索,對於改變千校一面瞄準考試的現狀,是一種有益的嘗試。(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