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畢業了,我在讀博士;你結婚了🌧,我在讀博士;你生娃了🙎🏻♀️♝,我還在讀博士……”近日,一位網友在微博上調侃自己延期畢業的無奈,引發眾多網友關註。如今🤞🏿,正值博士生論文答辯季節,記者采訪多所高校發現,博士生延期畢業現象非常普遍,在個別理工類學校👰🏿,延期率甚至高達90%。
為何會有如此數量眾多的博士生不能正常畢業?延期畢業會給研究生帶來哪些困擾?為應對博士生大規模延期畢業的現象,高校在培養機製上做出了哪些探索🧫?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無法正常畢業的N個緣由
我國博士生的學習期限是多長✊🏽🦹🏿♀️?根據教育部2005年出臺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學生在校最長學習年限由學校規定🥁。在我國🚛,大部分高校規定,博士生學製為3年🧏🏽♂️,超過3年則視為延期🏕,最長可延至6年🎹🪢。
如今,在3年的學製內,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博士生無法按時畢業。南開大學研究生院院長佟家棟告訴記者🙍🏽,該校今年應畢業的博士生中,有20%不能按時畢業。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與人類發展系主任劉雲杉表示,其所在學院的博士生按期畢業的比例不到2/3📢。而作為理工類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生正常畢業率不足50%,上海交通大學甚至曾有90%的博士生申請延期畢業。
為何如此多博士生不能在學校規定的年限內正常畢業👇🏽?
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某學生在網上“吐槽”👨🏻🦱:“我們這屆畢業的博士生幾乎都要申請延期👨🏽🦰,因為畢業論文交不出來🙇🏽🧎🏻♂️。”
記者采訪發現🚶🏻♂️➡️,博士生無法達到畢業要求,是導致其延期畢業的首要原因。而博士生的畢業條件,主要包括科研成果和學位論文兩個部分🚹🤳🏼。
大部分高校都對博士生科研成果有明確要求👱♀️。如華南理工大學要求,博士生在校期間要達到至少有一篇英文論文發表🍼、一篇論文被三大索引收錄、一篇論文署名第一作者、一篇論文以華工在校博士生身份發表這“四個至少”🧎🏻♂️;上海交通大學規定🪳,博士生在校期間須發表兩篇以上高水平論文,理工科博士生至少有一篇論文被SCI或EI收錄👨🏼🍼。
“事實上,在導師的幫助下🧑🏼🦳,博士生的科研成果基本都能夠完成🚄,至少從我們文科來看,因為沒有發表科研論文而不能按期畢業的學生幾乎沒有。”劉雲杉說📒,“相比之下,很多學生都是在學位論文上出現問題。”
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讀博士生周甜甜(化名)說😑🫅:“我們的畢業論文不好做。有些同學的研究對象較為罕見,要去西北高原實地考察,動植物的生長繁殖有一定的周期🧝,實驗必須跟著周期進行🧣,想快也快不了,要是錯過了,可能就要等到下一年,3年內完不成學位論文很正常。”
“一些領域的課題存在客觀上的難度🧩,導致實驗時間過長,或者要進行重新實驗,學生不得不推遲畢業論文的寫作和答辯🔼,這很正常。”劉雲杉說。
“學生中途換課題,也是較為常見的原因👊。在之前浪費了不少時間👨🏼🍳🧑🏽🦱,換課題之後就很可能延期💇。”佟家棟說🥷🏼。
而生師比過高等問題則是導致博士生畢業延期率較高的第二大原因。
某大學一位博導在搬辦公室時問一個前來幫忙的學生:“你是我們學院的嗎🧚🏼♂️🏺?你叫什麽名字?”該學生回答說:“我是您帶的學生。”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位60多歲的知名博導🤌🏿,最多的時候曾經同時帶過40多名研究生👩👧👦。由此可見,研究生導師帶學生過多、師生間交流過少等問題被廣為詬病並非虛傳。調查顯示,我國每個博導平均要帶5.77名博士研究生,遠高於美國每名導師帶2至3個學生的比例。
對當前導師與學生的關系🛂,21世紀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也表示了質疑🪷:“現在師生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很大的變異,有些學生成為了導師的打工仔和勞動力,導師對學生的畢業論文卻並不是很關心🤾。”
南京大學一名已畢業的博士對此深表同感🐸,當時導師為了多積累原始數據,一直讓他留在學校幹活,學業論文壓著不發表意見,導致他拖了一年多才畢業。
學生自身的各種選擇是博士生畢業延期率較高的第三大原因。
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2009級博士生朱遠(化名)曾因公派留學出國一年,導致推遲一年畢業。“公費出國學習,還有不少獎助學金,延期的原因也不會影響就業🔐,當然要去。”朱遠說。
據了解👨🏿🎓,通過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等項目🧑🏼🦲,國內不少優秀博士生都在讀博期間出國留學,因此延期畢業的現象很普遍🎫👛。“還有一些博士生想把論文寫得更好,對這些可能成為國家優秀博士生的學生🚹,學校會進行重點培育,導師會把這些學生的培養時間合理地延長到4年半😒,甚至5年🧅。”佟家棟說。
與這些因為對自己要求高而選擇延期畢業的博士生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不少學生因為人生缺乏方向而延期。
劉雲杉表示:“在象牙塔裏不乏這樣的學生👊🏼。十幾年前👨🦼,博士生很少,讀博士的學生都是確實熱愛學術的學生⬆️,能夠全心全意、專心致誌地做研究👩🏼,基本都能夠按時畢業,大部分也都去了科研機構。而現在的博士生🧝🏻♀️,精氣神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不是很積極規劃自己的人生,思路不清晰,也並不是真心喜歡學術,讀完本科讀碩士,讀完碩士讀博士,甚至通過主動延期來逃避社會。”
“此外,還有一些博士生因生育、生病等原因推遲畢業。”佟家棟說。
延期之後的各種“傷不起”
對周甜甜而言,由於去年秋季沒有采集到有效的實驗樣本,無法在規定時間提交開題報告幾乎已成定局。雖然延期的原因是做科研必然要面對的偶發因素🤳,但周甜甜還是感受到了越來越沉重的心理壓力。
“只有我們自己學院的人才能理解,因為客觀原因,我們大部分人無法實現3年正常畢業。這一點,很多人包括父母、親朋好友甚至同學卻並不理解,他們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我,常常讓我覺得很焦躁👩🏿⚕️。”周甜甜說🧥。
對此🔒,劉雲杉表示:“這是一種中國式的社會期待。在西方,社會空間很大⭐️,來自社會、家庭和自身的壓力很小,雖然博士生延期畢業甚至淘汰的現象都很多🦶,但之後他們會以各種方式進入社會。而在我國🏅,延期畢業之所以會成為一種讓人擔憂的社會現象,就是因為大家對博士的預期過高✌🏼🧗🏿,過於從人力資本的角度來看待博士生教育,功利性太強👩🎨。”
而更讓延期畢業博士生不安的,是每天都會感受到的現實壓力。
據了解👩🏽,自從2009年11月教育部、財政部下發《關於提高中央部委所屬普通高等學校博士研究生獎學金標準的通知》後💮,博士研究生普通獎學金標準由原來的每生每月240元、260元、280元統一提高到了1000元,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博士生的日常生活問題。但如果延期畢業👵🏻,即意味著不再享受國家獎學金,而僅僅只能依靠學校和導師的幾百元補助。囊中羞澀,這是延期畢業博士生難以言說的尷尬🧚🏿♂️。
“如果在實驗室裏趕進度、磨畢業論文,就根本沒有時間出去賺‘外快’;如果出去賺點生活費,又會導致論文更加延期💪🏿💶。但是👰🏻♀️,我們總是需要基本的生活費用的🈸👶🏼,都讀博士了🎳,也不好意思向父母要錢,只能過緊緊張張的日子。”北京郵電大學光學工程專業已經延期兩年的博士生鄒華(化名)說。
節省一點在鄒華看來還可以忍受,最讓他不能忍受的,是同學聚會的時候,大家都工作了,有收入了,吃完飯搶著買單,但他從來都只能坐在角落裏。“他們喊我鄒博士↔️👩❤️👩,有時候聽著覺得很苦澀,偶爾也會後悔讀博士,真希望能盡早畢業🚶♂️➡️⛹🏻♂️。”
對博士生的生存狀況🤛🏽,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曾多次呼籲📍,他說🪰,博士生大多超過25周歲🐴,面臨著結婚生子、經濟上要回報父母等諸多現實問題🆎🚣🏽♀️。許多家庭不富裕的優秀學生,靠如此微薄的月度補貼🦻🏻,很難安心讀書,潛心科研……
據了解,我國博士生也曾有過輝煌的待遇🧞♀️👺。1985年,國家教委規定的博士生生活補貼為76元,比一般人的工資都要高❤️🔥,而且每年還有100元書籍補貼。而如今博士生的待遇根本無法與同齡人相比🍡🌲,與國外同行更是難以相提並論👩🏽💼。“在國外🏌🏼♂️🔍,一個博士生讀書,租著房子🌒,即使有家人陪讀🍃,最後可能還會有結余。他們提供的獎學金能讓博士生們一心投入科研🛂,無後顧之憂。這方面國內如何比!”熊丙奇說。
如果說這些現實問題讓鄒華們覺得“壓力山大”的話,一些政策的出臺則讓延期變得“讓人恐慌”。5月初𓀈,北京對市屬用人單位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提出指導性意見🦤:對畢業生落戶將進行年齡限製,應屆畢業生本科生不超過24歲⛹🏿♂️🧾、碩士生不超過27歲、博士生不超過35歲,超過這個年齡限製的非北京生源畢業生,將不能夠留京😴🤦🏼♀️。
“雖然我剛剛30歲,今年博士畢業問題也不大🫘,但是看到這個消息🧔🏽♂️,我還是吃了一驚👩🏿🎓🚴🏿,誰保證我一年兩年就能找好工作呢?而年齡比我大的延期畢業博士生就更加擔心了💋。”鄒華說。
延期畢業👩❤️👨🌠,“傷不起”的不僅是博士生。佟家棟說🚵🏽♂️,延期的成本也讓各方不堪重負。每延期一年,不僅學生要多付出一年的求學成本🤷♂️,國家🫱🏽、學校和導師也要增加一年的培養費用👩🏼⚖️。
對於國家而言,延期的公費生每年要相應地發放獎學金🙌🏽、醫療補貼等。根據2012年的統計數據🏄🏿♂️🌈,我國在校博士生已近30萬人,隨著延期畢業博士生的增多🚶🏻,每年的投入將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高校更為教育資源的緊缺頭疼不已🧛🏼♀️🤷🏻♂️。有的高校甚至因為延期畢業的博士生太多,無法騰出宿舍🚦♿️,導致不能及時給新生分宿舍,引起新生怨言一片🐱。而延期畢業學生對圖書資料、食堂、研究室等公共資源的占用👨🏿🦲,也常常讓高校感覺運行“吃力”👨🎤。
在一定程度上,延期畢業博士生數量太多🐌,也會影響該學科來年的招生👩🏼🍼,北京師範大學招生辦負責人就對此表示了擔憂🏊🏼♂️,“怕一些優秀的學生會對報考有所顧忌。”此外👨🏻🦰,劉雲杉表示:“博士生延期畢業也可能對導師產生不好的影響🏠𓀂,引起外界對導師科研水平的質疑,或者導致該導師的招生數量減少。”
博士生培養機製各項改革的“試水”
然而,給各方都帶來沉重壓力的博士生延期畢業👩🏻💻🤾🏽♂️,一定是壞事嗎?
不少學者認為,延期畢業正是對博士生質量高要求的體現,說明門檻正在提高,但是,為避免博士生延期畢業帶來的各種問題👨🏻🌾,應該不斷完善博士生培養機製。
首先,博士生學製及與學製相應的改革有待跟進🛝。雖然教育部沒有明確規定學製,很多高校也把學製設置為彈性學製🏡,一般在3至6年💀,但實際上📿👍,學校在補助、宿舍提供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上,往往以3年為限🧙,這就給學生帶來了諸多尷尬。“名義上是彈性學製,但和規定3年學製沒有太大差別。”周甜甜說。
事實上🚞,如果規定了具體的學製🧕🏿,而沒有配套措施跟進的話🪂,很多學生往往會選擇較為簡單的畢業論文課題,這就違背了高校培養創新型💸🦣、研究型人才的本意。因此,有不少高校嘗試根據培養目標的不同👩🏻🦼➡️,開展各種形式的學製改革👋📟。例如🧗,北京大學曾於2004年做出嘗試🦸♂️:將博士生的學製改為4年🙇🏻♂️👷🏼♂️,以提高博士生的培養質量。南開大學則采取增加“碩博連讀生”♐️、“直博生”比例的方式⟹,減少碩士、博士兩個階段分開攻讀而給研究生造成的時間與精力消耗,增強科研成果的連貫性積累。“今年我們的‘連讀生’、‘直博生’比例已經達到了40%到50%。”佟家棟說🏊🏻。
據了解🦥,曾有學者對優秀博士生學位論文進行研究分析,發現在2001年、2002年評出的100篇♿、97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中🙋♂️🤽🏻♂️,分別有51%、50.5%的作者攻讀博士學位的年限在3.5年以上,其中多數作者的在讀年限在4年以上。這說明很多優秀博士論文確實需要花3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
“其實🐘,在國外🔫,博士生延期畢業是很正常的現象,本科實行學分製,博士生教育沒有具體的學製規定🚞,5年、6年都很常見,學校和學生看重的是論文質量,而不是時間。”熊丙奇說🧑🏼🔧。
與此同時,對博士研究生的各種投入有待進一步跟進。楊玉良曾多次呼籲提高博士生的生活待遇。他認為🛴,如今中國博士生千元左右的月收入,與法國的每人每月800歐元🔤、德國的每人每月1200歐元差距很遠。“博士生補貼每月至少不應低於本科畢業生3年以後的月薪,也不應低於碩士畢業生的月薪,這才能讓真正有興趣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來念博士。”楊玉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近來,關於研究生收費改革的各項政策正在逐步出臺,2月6日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製的意見》🕖♝,就被認為是研究生培養機製改革的突破口,包括設立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將研究生普通獎學金調整為國家助學金,建立研究生教育收費製度,取消公費、自費“雙軌製”,向所有納入國家招生計劃的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等內容。
“總體而言,實行全面自費,會讓大部分選擇主動延期的同學更加抓緊博士論文的製作,獎助學金的增加也會讓我們更加積極地投入科研㊗️。”周甜甜說。
在不少高校看來,加強博士研究生培養的過程管理是抑製博士研究生延期畢業的另一項重要措施。
在招收博士生方面,很多高校不再“以分數論英雄”🧑🏽🦰,而是采取更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復旦大學要求理工科院系的考生🦧,必須先提供證明自己科研能力的書面材料,材料審核過關後🧔🏼♀️,再進行筆試和面試,從而加大對博士生科研能力的考核。“南開在入門環節就開始把關,錄取學生時會關註學生的學術能力、情商、合作協調能力、研究潛力等一系列情況。”佟家棟說。
中期考核是高校越來越關註的環節。據了解,許多高校通過強化博士生資格考試🍍、開題報告等環節,及時掌握了解博士研究生各個時期學習👨🏿🏭、科研任務的完成情況。如上海交通大學實行博士學位論文中期考核製規定🤚,考核不合格者,學校將中斷對該博士生的培養。同時創新一票否決製🧙🕣,學校還請來校外專家評議博士學位論文🧚🏼🤚🏼,只要有一位提出“創新不足”💖,就暫緩答辯🙎🏻♂️。
博士生培養信息跟蹤體系也在高校紛紛建立起來🚵🏽,對於科研能力太差無法完成學業的學生👨🏽,不少學校都根據規定及時進行淘汰。“在南開大學,學習年限一般不能超過6年,6年期滿就進入淘汰程序。近幾年來🚴🏼♔,淘汰人數占全部每年在學人數的6%至10%不等,應該說淘汰的比例還是較高的。這讓所有的學生都有了一種意識:如果不能按時畢業、如果論文質量無法保障🕋,即使考進來,也僅僅是博士生🙋♂️、博士候選人而已🫵🏿,不一定能拿到學位📒,拿到學位的那一天⛹🏼♂️,才能真正稱之為博士。”佟家棟說。據介紹,僅2011年👌🏼🧚🏻、2012年兩年,南開大學就淘汰了131名博士生👩🏿⚖️。
事實上,在國外𓀋,名校的博士生淘汰率高得驚人🚵🏿,比如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經濟系每年約錄取20名博士生,最終能拿到博士學位的僅半數。大多數學校的大部分研究生都在5年內讀完博士。從美國高校的總體情況來看👩🏼✈️,博士生淘汰率在1/4到1/3左右🕵🏿♀️。
此外,許多高校也在積極加強博士生導師隊伍的建設🚶🏻♀️➡️。“學校實行嚴格的博士生導師準入機製🏋🏽,不斷將科研能力強、業務水平高的教師選拔到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隊伍中來。還作了具體規定:如導師一屆招收博士不允許超過2名,無課題🕸、無成果、無經費的導師將停止招生等。”佟家棟說,如今,導師的質量意識顯著提高,如果認為自己指導的學生沒有達到畢業要求,導師可以首先就不同意學生答辯,而不必等到論文答辯委員會或學位委員會的質疑,為博士生的論文起到了很大的把關作用🎠,也有效抑製了博士生的延期畢業。
如今,博士生培養機製的各項改革和探索都在陸續“試水”之中,我們所期待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博士生質量的提高🤏,又或者像周甜甜所期待的,“能夠很驕傲地告訴別人,我需要延期畢業!”(記者 易鑫)
鏈接 國外戴上博士帽有多難?
德國🔚:做5年科研拿學位水到渠成
攻博時間的長短完全取決於博士論文的內容性質,一般為3至6年。一般走完5年左右的科研工作過程,他們也已鍛煉成為有獨立開創能力的科技工作者了🎾,拿博士學位水到渠成。
法國:拿不到學位的大有人在
法國的博士階段是相對純粹的論文階段⛺️,學生如果在3年裏抓緊的話,獲得學位希望很大。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雖然博士數量逐年上升🤾🏼♂️,但拿不到學位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在簡歷中經常可見到“博士課程修了”這樣的話,表示雖修完課程🧖🏻♀️🧖,但學位仍然沒有到手。
美國:驚人的長學製
據統計,美國博士平均修業年限最短的是化學⏸、化工、生化等學科,連碩士階段在內,約需6年左右;最長的是歷史、外語(如法語)、藝術史、音樂等人文類學科,平均需10年左右💃。一個在美國長大的學生🎅🏻,如攻讀亞洲史(如中國史)博士學位,需11至12年。(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