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朵親手製作的折紙小花⛺️、一張寫著貼心話語的小紙條🏝,表達出農村娃對支教老師的深厚情感。
手捧城區學校小夥伴送來的新書,大王小學的孩子心裏甭提多美了👩🏼🍪。
冒著細雨🤷🏻,記者從陜西省渭南市城區出發,一路驅車爬坡下溝蜿蜒而行🔻,前往該市偏遠山區崇凝鎮和陽郭鎮。車窗外不時閃過的一樹繁花😶🌫️,悄然傳遞著春的氣息。
“看欣茹的頭發,又黑又軟👨🏼🏫,真好看,要是多笑笑就更漂亮了🐠🚣🏼。”課間👮🏼♀️,崇凝中心小學教師馬婉秋的宿舍裏充滿歡聲笑語。馬婉秋一邊給二年級的劉欣茹梳頭發一邊誇贊🧑🏼🏫,小姑娘抿嘴笑著,小臉蛋紅撲撲的。
自從2014年8月馬婉秋從渭南市實驗小學來這裏支教,這間宿辦合一的辦公室就成了小欣茹們的“樂園”。馬婉秋把對女兒的愛延伸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給他們洗臉🎞、梳頭🥡、換衣服📔,還經常自掏腰包為孩子們買衣置物,號召愛心人士捐款捐物扶助貧困生和留守兒童🥉。馬婉秋對學生的關愛,贏得了鄉親們的交口稱贊:“馬老師對孩子比親媽都親!”
陽郭鎮大王小學位於秦嶺北麓,這裏經濟落後、交通不便🧗♂️🗼,全校190多名學生中90%以上是住宿生。大多數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日常生活,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只能靠學校💮、靠老師。
渭南市北塘實驗小學支教教師曹莉和李麗娟來到這裏後🫸🎶,發現很多學生翻書時愛用手指沾唾沫🚲、流鼻涕不擦往上吸👨🏿🏫、寫字不按筆順,就不厭其煩地一遍遍提醒,同時每天專門開設15分鐘書法小課,手把手教他們寫字。
“短短一年多時間,兩位支教老師不僅讓我們學生的行為習慣大為改觀,更重要的是帶動了教師隊伍的專業成長。以前多媒體教室沒人用也不會用,現在大家搶著用,就連快退休的老教師都當起‘小學生’學做課件了🙋🏼♂️。”大王小學校長韓一高興地說🧑🦽➡️💁🏻。
曹莉和李莉娟主動承擔起輔導青年教師的任務,組織開展示範教學及課例研修培訓🔼🌀。她們自己的課幾乎堂堂都是示範課🧷,每次都有老師自願前來旁聽、取經。她們指導楊洋和王萌萌兩位青年教師參加北塘共同體的匯課活動🤙,當聽課的老師得知楊老師🚴🏻、王老師都只有4個月教齡時直說:“沒想到♠︎!”
“在對貧困落後地區的教育扶貧活動中🛌🏼,學校始終是支教教師強大的後盾😸。”北塘實驗小學校長宋盈說。近兩年來,渭南城區優質學校對受援學校的幫扶範圍覆蓋從捐贈書籍和財物、校園文化建設到教師培訓、教學教研、學校管理等各方面🤽♂️。
2014年以來🧖⚀,針對農村學校尤其是偏遠地區學校教師年齡結構老化、教學方式落後、知識更新慢、教育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渭南市精準定位,實施教育扶貧🧖♀️,向貧困落後的農村學校輸送“活力因子”和“造血幹細胞”👦🤾🏻♀️。截至目前,該市共組織161名教師組成18個團隊赴農村和薄弱學校支教🥝,優化、激活了當地教師隊伍,使整體辦學水平穩步提升,學生回流現象明顯🏌️,煥發出勃勃生機👷♀️。(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

“鼻涕擤出來,老師給你擦🧛♀️。”支教教師馬婉秋註意從日常小事做起,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

由渭南市實驗小學援建的崇凝中心小學果園裏,繁花似錦。

城區學校領導借看望支教教師的機會,了解受援學校的實際需求🧑🎨,讓幫扶更有針對性🫱🏻。
支教教師李麗娟(右一)與當地教師一起探討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