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遂川縣的社工與留守兒童一起做遊戲。
日前,“上學路上兒童心靈關愛中心”聯合多家機構在京發布的《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2015)》引起社會廣泛關註。
該白皮書指出🏌️♂️🙇🏽♂️,在1054名受訪留守兒童中,29.4%的學生一年能見父母1~2次,15.1%的學生一年都沒有見過父母。按照留守兒童總數6100萬名測算,很多孩子“一年到頭見不到父母”。
留守兒童在父母的經濟支撐下可能衣食無憂,但在心智開始發育的年紀卻缺乏父母的陪伴。據本報記者了解,針對留守兒童的各類公益項目中,關愛留守兒童心靈的項目比較缺乏,也更富有挑戰性🧁。
為留守孩子講故事
2012年冬天🤦♀️,“上學路上兒童心靈關愛中心”的發起人劉新宇當時還在《中國新聞周刊》任職副總編輯🛌🏿。有一次,他接觸到一組關於中國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數據:由於童年的愛缺失,34%的孩子有自殺傾向,70%的孩子有程度不同的心理問題⛵️。
這組數字刺痛了他🔻。劉新宇經常向別人描述這樣一個場景:有一次,他在農村調研時,跟一個農村孩子一起去上學📰,路過一片水田時,發現裏面有個人在插秧,走近一看是個老奶奶🫘🆔。因為年事已高,老人家插秧的速度很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身上還背著一個小孫子🗯。劉新宇說,每當自己想起在寒冷的冬夜,偏遠山區的小孩子一個人躲在冰冷的被窩裏,邊想念遠方的父母邊偷偷地哭🥓👊🏽,自己的心就揪得生疼🆓。
還有一次,劉新宇去西北某地一個留守兒童的家中探訪,發現他家的櫃子裏放了兩個嶄新的書包,一問才知道,之前來了兩撥人看望他🏋️,每次都送了一個書包。但實際上,他不缺書包,他現在用的書包是在外打工的媽媽花了1000元給他買的。“我們的很多捐助🤶🏽🚬,比如書包衣服,首先要問孩子要不要,不能只是滿足自己的公益心”🧙🏿。
劉新宇發現,比起村子裏面因病致貧的人,留守兒童家庭由於父母在外打工掙錢,家中經濟條件都算過得去,他們缺乏的不是簡單的物質,而是心理上的安全和陪伴🧚🏿♂️。同樣身為父親的劉新宇意識到🚛,“在留守兒童的公益項目上🗯,關愛心靈比送書包更迫切,必須要發揮自己媒體人的資源優勢,為這些留守兒童做點什麽,給他們一種‘溫暖的陪伴’,讓這些孩子的心裏有一種安全感”。
“爸爸🫵🏻,你給我錄個故事吧🎛,這樣你沒時間給我講故事的時候我也能聽故事啦!”有一天,劉新宇的兒子拿著iPad祈求他講故事,也給了他靈感——無論貧困還是富裕,孩子的需求總是共通的🤳🏽,就是有樂趣🅰️、有陪伴。這直接促使了劉新宇“上學路上”公益項目的誕生✫🧖🏻♂️。
2013年4月🫱🏼,經過初步準備後,他聯合騰訊公益等機構在微博上發出“為留守兒童錄故事🛀🏼,陪伴他們上學”的倡議,迅速得到各界名人的支持😄。一個月以後,他們的公益產品“故事盒子”成型了。這個公益項目名為“上學路上”,設有專家委員會,負責精心挑選適合孩子們讀的好書和好故事。劉新宇邀請各界名人和誌願者讀這些故事,並錄製成音頻,灌進MP3等媒介🏊🏼♀️,製作成“上學路上故事盒”送給留守孩子。
5G存儲量的故事盒子在這兩年間通過多種渠道被不斷送到留守兒童手上。此外,為了解決故事更新難的問題➝,“上學路上”項目還積極與學校合作,製作“小雨點”廣播,利用學校的廣播設備😜,為青少年提供適合他們收聽的故事、音樂和知識,學校老師只需要通過網絡或者手機在“上學路上”的微信公眾賬號上進行申請🎸,審核後即可獲得賬號🧛🏿♀️,而全部的廣播故事資源都采取雲存儲的方式,老師只需要下載並且完成安裝即可。
“公益需要新的思路,公益更需要自身的造血能力🥔。”劉新宇向本報記者透露🌎,“上學路上”新版APP將於今年9月發布👫🏼,屆時😞,公眾可以通過APP錄音⚙️,給留守兒童講故事🏥。這種新的公益產品將解決原來的故事盒子只能讓孩子聽其中的音頻故事的局限✧,不僅可以把各界名人和誌願者錄製好的故事讓孩子們方便地聽到,而且還解決了過去故事更新成本高,無法讓孩子的父母給孩子講故事這一遺憾。
劉新宇說:“孩子可以通過故事盒子給父母語音留言,父母也可以通過語音回復✒️。如果孩子不想與父母聊🏃🏻♂️🐇,還可以按下心理學熱鍵,有心理學資質的誌願者將會對孩子們的困惑進行解答。”
“中國整個社會對留守兒童重視不夠,停留在眼淚層面,出了事兒才報道留守兒童🙍🏿,而且都是關註那些極端案例,比如放火燒鄰居房屋,比如貴州畢節4個孩子集體自殺等。而當下孩子們的心靈狀況才真正需要大家關註🧑🧒🧒,因為我們無法忽略懷著傷痛長大的一代將來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劉新宇說。
駐校社工輔導寄宿兒童心理
一位誌願者有過這樣一段記憶,他們幾位誌願者到農村之後,和孩子們一起做遊戲🚔、玩耍,現場一片嬉笑聲🪢,這時,不知誰問了孩子們一句話:“你們有多久沒見過爸媽了⛹🏿?”突然,現場安靜了🚼,喧鬧嬉笑的聲音都沒有了,孩子們開始變得不怎麽說話,一個剛才表情很活潑的女孩在誌願者的追問下小聲說:“我也記不清了🐂。”
“不能見到父母”是孩子心裏的最柔軟處🦤,不能觸摸。
留守兒童除了待在村子裏被老人照顧,還有一大部分人從小寄宿在學校🚠。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針對留守兒童的公益項目就是針對寄宿製的留守兒童。從2013年開始,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向甘肅省成縣🏋🏼、康縣和禮縣的15所山區寄宿製學校派駐30名駐校社工➖,為4000名留守兒童、100名農村寄宿製學校教師提供服務,為成縣、禮縣培養75名骨幹教師😷。目前,駐校社工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楊東平說:“寄宿製是無奈之舉,它唯一的好處就是🚴🏼♀️,使留守兒童能夠浮出水面。把農村的留守兒童通過寄宿集中在學校裏面,老師可以看到他們,實施幹預和改善,營養午餐計劃也可以順利實施。”
楊東平指出,世界各國很少把寄宿製方式作為解決上學遠的手段和方法,解決上學遠只有兩個手段,一個是就近上學,一個是坐安全校車。把方圓幾十公裏的留守兒童集中在一個地方寄宿,往往學校只有教學系統的硬件,卻沒有廚房🤴🏻、安全的飲用水、廁所👩🏽🎓、洗澡等條件🤷🏽♀️。此外,由於大量學生聚集,學校只能采取簡單的辦法管理,吃完飯就安排學生上自習,盡量減少學生室外活動的時間🪺。
楊東平說🌩:“基金會的社工人員去了之後,感覺寄宿製學生普遍厭學,師生關系冷淡,學生關系緊張,校外打架鬥毆事件很嚴重。此外,由於封閉式管理🥷🏻,沒有任何轉移和宣泄🏄🏽♂️,文化藝術活動幾乎沒有,孩子們的心理問題很突出。”
記者了解到,西部陽光農村基金會遴選的社工專業性很高,都要求是社工專業畢業、具有一定的社會工作經歷。社工的駐校工作從幾個方面展開,首先是設立專門的社工室⚗️📧,其次是設立社工信箱🧑🔬👨🏻⚕️,收集孩子們的問題並進行幫扶,除了開設社工課堂,還對心理有問題的孩子進行個案輔導,進行家校互動☯️,此外,課余時間舉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等內容🧑🦰。社工們的反饋信息表明,社工信箱是有效與學生們建立信任關系🗻,了解學生問題🧑🏻🦯,並通過回信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隨著學生對社工信任度的提升,反映的問題會越來越涉及隱私及更加深刻。
駐校工作開展後🤿,有當地教師說,在社工的幫助下,班上的後進生狀態有比較大的轉變⛽️,不會在課上搗亂了🌿,有時候還會舉手回答問題。還有老師說👩🏻🚒🥻,社工們的到來,讓學生們有了一間漂亮的社工室👨🏻🔧,孩子們的心裏話有地方傾訴了,就連老師們進去都會覺得流連忘返。
楊東平說🏊🏿♂️:“從寄宿製學校的實踐來看🤘🏼,社工對孩子以及老師的心理幫扶作用非常明顯📸,同學也非常歡迎👨🏽🦲,應當通過政府購買方式擴大社工進入農村寄宿學校的規模🐥。”(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