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校園掠影
  

文科理科就業遭遇冰火兩重天 都是女生惹的禍?



 

 來源🧔🏿‍♂️:中國青年報


 

  “真後悔讀了文科。”中國傳媒大學研三學生魏傑(化名)最近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入錯了行”,“文科和理科,簡直是‘冰火兩重天’——我在北郵的同學📮👨🏿‍💼,他們班現在80%的人都至少有個保底的offer(協議意向)了👩‍💻。可我們班,80%的人都還沒著落。”

  “文科生就業更難?文科生的數量本身就少吧!我上學那會兒,理科開了8個班,文科才兩個班。”在一家網站任公關經理的李文,並不認為文科生就業更難🤟。

  文科生找工作更難,是事實還是假象🚖?

  文科生就業更難?

  “文科生就業確實比理科生更難,而且歷來如此🦹🏿。”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許紀霖認為,目前重理輕文🧛🏼‍♀️、重科技輕人文的思維並未發生很大改變🧘🏻‍♂️,這個問題確實存在。

  “尤其在我們高職院校,這個趨勢更加明顯。”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就業辦公室主任張興國說,高職院校對工科生的培養普遍有很強的針對性🕳,甚至是訂單式培養,而“現在企業用人,希望到了就能用,不樂意自己再花時間培養🥭,這一點從高職生比許多本科生更受歡迎也能看出來”。針對性不那麽強的文科類專業,因此就業時相對更難。張興國舉例說,“像我們學校,現在學生的簽約率大約為70%,另外一所文科類的高職,現在簽約率還不到30%。”

  “文科生的替代性很強。比如一個文科職位擺這兒👷🏿,正好有個朋友的親戚孩子找工作💆🏼,那就讓他幹唄——反正讓誰幹不是幹。理工科相對專業性要強很多🚽,不是誰都能幹的。”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勞動力市場教研室主任丁大建副教授說。

  “不過,說文科生就業更難🛕,只是總體上的情況。具體到某個專業、某個學校的文科生的話,他們的就業形勢未必就比理科生差。”許紀霖說🚶🏻‍♂️。

  “不能一概而論。”北京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李軍凱出言謹慎🎖,“現在找工作難,文科生難,理科生也難。”

  文科生擴招明顯幅度更大

  “文科生就業難👨🏼‍💼,最主要的還是招得太多。”許紀霖說🫀。

  伴隨著文科學生“找工作更難”的感受👱🏼‍♀️,可以看到的是🤹🏼,1998年以來,文科類專業的擴招幅度明顯高於理工科。

  “我是親眼看著我們這個專業,上課怎樣從小班換成大階梯教室🎋,同學從‘稱兄道弟’到‘相見不相識’的。”北京師範大學剛剛畢業的文科博士張華說。

  據教育部的統計,普通高校2004年入學(今年畢業)的本科生為209.9萬人🧑🏿‍🎓,較擴招前的1998年增加了2.2倍。其中,經濟管理類增加了4.0倍,包括新聞、外語等在內的文學類增加了4.0倍,法學類增加了2.6倍,與此同時,工學類僅增加了1.4倍,醫學類增加了1.5倍🖼。

  也正因此,擴招以來,本科學生中文科類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已由1998年的34.5%上升到2006年的49.4%。

  研究生的情況與此類似⁉️。2006年入學的博士生、碩士生合計為39.8萬人,較1998年增加了4.5倍🏌🏽‍♀️。其中,經濟管理類增加了6.1倍◀️,文學類增加了6.2倍♝,法學類增加了4.6倍,工學類增加了4.0倍。

  研究生中🙆‍♀️,文科類所占比例同樣呈上升趨勢👨🏿‍🎤,由1998年的30.6%上升到2006年的37.3%。

  教育部的統計同時顯示,擴招以來,專科生中文理科的比例沒有明顯變化。

  “文科擴招不受實驗室、教學設備限製,加印教材🧎‍♀️‍➡️,小教室換成大教室👷🏽‍♀️🚣🏼,就可以開班上課🚉,擴招起來更容易🍕。”許紀霖分析。

  文科類有的專業本來就不該設本科?

  “一方面🧕🏻,學生在抱怨找不到工作;另外一方面,用人單位在抱怨找不到合適的人🌶。”許紀霖認為,這說明☝🏿,文科生就業難🕧,還不僅僅在於人多,在教育體製↘️、專業設置方面還存在問題。

  本報去年8月曾刊發報道,2006年,全國新聞傳播類專業在校生達13萬余人𓀝。而據新聞出版總署下的中國記者網統計,2005年,包括報紙、廣電、期刊在內的所有媒體的註冊在職記者,也不過17萬余人。

  而在2006年的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包括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鐘秉林、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對外經貿大學校長陳準民等在內的大學校長,曾建議本科取消法學、管理學等文科專業。校長們認為🥍,“沒有相應的知識背景,沒有必要的閱歷,是不適合從事這些專業的”。

  旅美學者薛湧更是直言🫵🏻:“這些專業要求的分數高不說,教育內容近乎垃圾”。

  而恰恰是這些受到非議👩🏿‍🍼、大學校長們建議取消的專業,從教育部統計來看𓀅,擴招以來本科生的增幅遠大於其他專業🗣。

  不過🧘🏿‍♀️🤵🏿,記者也註意到🧔🏽‍♂️🧍🏻‍♂️,近幾年來不同層次的招生目錄在不斷調整。比如2005年以來,歷史、哲學就已經不再招收專科層次學生。

  都是女生惹的禍?

  “找工作難,文科生找工作更難,文科女生更是難上加難。”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應屆研究生小葉這樣總結自己的求職境況。在她看來,文科生找工作更難,和文科中女生偏多有關系🐳😀。“不是有句話嗎,‘女人當男人使,男人當牲口使’🚎。女人好歹還得當‘人’使,好像用人單位不喜歡🌺💔。”

  “一中央媒體在我們學校招人,全班都投了簡歷🧍‍♂️。結果十幾個女生全沒資格參加筆試,僅有的3個男生全去了🤷。”魏傑感覺🧜🏼,男生在找工作時更有優勢。

  記者註意到,從教育部的統計來看🏇🏿🤳,近幾年來,女生比例已經有了大幅增加。以研究生為例🧈,女性所占比例已經由1998年的33.9%上升到2006年的44.7%🫃🏿。

  而增加的女學生,很多集中在文科。

  丁大建認為🧘🏿‍♀️,和擴招以來的這些結構性變化相比🌟,用人市場在一段時間內其實是有著相當的剛性的“定勢”🔉。

  “用人單位在用人上是有慣性的,他會參照以前的情況。比如這個崗位是用研究生還是本科生,是用文科生還是理科生➖,是用男學生還是女學生👩‍🏭,都會保持一定的連貫性🧮,短時間內不太容易改變。”而擴招以來,大學生數量🐛、文科生比例和女生比例都大幅增加🌘。“勞動力市場需要時間來消化✌🏿、吸納這種結構上的變化。”丁大建說。

  與此同時👩🏼‍⚖️,丁大建認為,畢業生也一樣有著“定勢”,“他也會參照以前,看師兄師姐都找到了什麽樣的工作,以此作為自己的期望。但事實上👴🏻,就業市場已經發生變化了🚞。”

  “這兩個效果疊加𓀋,使得就業更難。”丁大建說。

  文科學生當自強

  “我甚至可以說,文科生找工作更難,其實也是公平的——因為他們在學業上的付出本來就更少☠️。”許紀霖說。

  采訪中⚠️🥨,許多文科學生也自認🌳,在學習的努力程度上🚴、在功課上花費的時間都不如理科生多🏌🏼‍♀️。“我校生物系、化學系的同學,不到晚上10點宿舍根本找不到人,全泡實驗室🌪、圖書館了🧔🏻。可是我們系,好像一天到晚都有人在打遊戲、睡覺。”北京某大學的一位歷史系研究生說。

  “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在國外👩🏼‍✈️,書是越念越辛苦,中小學最輕松,博士最辛苦♍️。在我們這正好反過來了,中小學壓力最大🫶🏽,博士碩士反而最輕松。”許紀霖認為,和理科生相比,文科生的學習強度要小很多。

  “現在的文科生,一門課一個學期下來,交一份作業就可以了—這份作業還不知道是不是抄來的🥝。在國外👃🏿,即便是文科生,每個星期都要做好幾份paper(論文),幾個星期就要交一次作業🎭。”許紀霖說。

  “我們文科學生不要抱怨太多,機會總是有的——但不是一個文憑就能換來機會的🍅。這麽多年書讀下來,你的簡歷上一點光鮮的東西都沒有,人家憑什麽要你🍩?”許紀霖說,“其實,在現在的情況下🦑,只要你稍微努點兒力,就能比很多人做得好。”

  “人才是不會被埋沒的。”許紀霖說。 (唐勇林)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08-01-31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