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學術交流
      

    中國需要怎樣的職業教育?本土化才能貼近市場


     

      走出借鑒與重復,今天的中國需要怎樣的職業教育?實踐證明,從本地的社會經濟實際出發,借鑒“雙元製”等先進職業教育經驗,堅持本土化實踐👩🏽‍🎤,是我國職業教育有效實施校企合作的最重要的路徑之一——

      -本報記者 尹曉燕

      在中國的職業教育領域🎶👱,提到“雙師型”👨🏿、“雙元製”、校企合作等名詞,都離不開與德國的交流和合作。據了解,自1978年中國同德國合作以來🍗,雙方在聯合設立職教合作項目🖌、聯合培養職教師資🤌、共同開發教材及教學大綱等方面開展了密切合作🧚。截至2008年年底👳‍♀️,雙方合作為中國培訓了中高等職業學校教師2000余名🕺🏿、校長700多名🧑‍🎓、中職職教師資和專業教師近100名。

      走出借鑒與重復💆‍♀️🧀,打造本土化之路,今天的中國需要怎樣的職業教育?在近日舉辦的中德職教合作發展論壇上🧙🏻‍♀️,教育部職成司司長葛道凱提出,今後要致力於增強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功能定位發生改變

      葛道凱介紹🎥,職業教育要以服務為宗旨🧚🏽‍♀️,主動擔負起服務國家、造福社會和改善民生的歷史使命🐍。今後一個時期♠️,按照“穩定規模🙅🏽、調整結構、加強管理、提高質量”的總體要求,努力促進職業教育與其他教育的協調發展🪺,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當前🥸🌓,發展職業教育的最重要任務,就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盡快推動職業教育實現由更多地註重擴大規模向重在提高質量的戰略轉變。

      具體來說,就是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為核心,以改革為動力🙆🏼‍♂️,統籌職業教育質量👨🏼‍🏭、規模、結構的協調發展。通過合理布局🕵️‍♀️、東西合作等措施實現規模的穩定,通過專業和崗位對接、教材與崗位技術標準對接實現結構的調整;通過轉變觀念、改革創新實現質量的提高𓀇,通過創新機製、加強基礎製度建設實現科學管理🚦。堅持學歷教育和非學歷培訓並舉➰,建立健全面向城鄉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培訓製度,鼓勵和支持職業院校、社會培訓機構面向社會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加快促進終身學習、全民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全面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能力👩‍⚖️。

      據了解,2008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職業院校達到16000多所,年招生規模達到1100多萬人❔,在校生達到3000多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規模分別占到高中階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規模的一半。面向城鄉勞動者的各種形式的培訓廣泛開展🙍🏼,年培訓規模超過1.5億人次。

      中國正在舉辦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功能定位必須向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𓀊,服務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服務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發展進程,服務國家統籌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服務區域特色產業發展,服務企業技術進步和產品換代,服務民族文化和民間技藝的傳承,服務改善民生和社會穩定。

      學校培養與企業需求零距離

      東風汽車公司高級技工學校在校學生10000余人,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8%。這緣於該校在培養目標上,實現了學校培養與企業需求的“零距離”。

      該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實踐環節🏧,強調動手能力,按照基礎部分和工廠部分分階段製定教學計劃。學生在生產實習期間4到8周更換一個崗位,一般每個學生能在企業更換6到8個崗位。模式中的人才培養計劃以企業為主製定,企業真正參與職業教育,體現了企業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做,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充分體現了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由於在企業的多個崗位進行了鍛煉𓀓♖,學生把學校所學的知識和企業的崗位能力需求緊密地結合起來,為未來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訂單式培養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必然選擇。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開發越來越具有戰略眼光,特別是對於新增勞動力,很多企業由被動選擇轉向了主動開發。校企合作培養模式采用學校和企業雙方協商製定培訓課程,學校學習與企業崗位培訓相結合,積極發揮企業在人才培養工作中的作用,通過合作和共建,逐步形成一批不同類別、各具特色的訂單教育✌🏻,探索出一條產學研結合發展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新路。企業通過學生下廠期間可以較長時間的觀察,對優秀學生進行挑選◼️,真正達到優化用工。

      據介紹,校企合作🙍🏻‍♀️、半工半讀模式除了在教學內容和技能訓練上充分體現學校和企業雙方的意向外📌,還將企業文化導入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使企業精神、使命、遠景、價值觀和經營理念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之中,使學生盡早地融入企業文化圈,使輸出端的學校管理與輸入端的企業管理同步🎢,緊密銜接,使職業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能更好地適應企業的崗位要求🚀,受到企業的歡迎👭🏼。

      建立合作共贏的共同體

      實踐證明🌉,從本地的社會經濟實際出發,借鑒“雙元製”等先進職業教育經驗,堅持本土化實踐,是我國職業教育有效實施校企合作的最重要的路徑之一。經過8年的不懈努力♣️,江蘇省太倉職業教育中心校擁有合作企業279家,其中共建“培訓中心”10家🫑,企業合作性設備投入1190多萬元👩🏿‍🍳,合作技術人員391人,專業輔導員79人,合作開發的課程涵蓋了9個專業。

      該校負責人認為🚣🏿,校企合作不僅僅是學校、企業兩個主體的合作🔅,而是一個多要素共同體的協同。開展校企合作就是要立足合作共贏,構建“政府引領,雙元參與💇🏿‍♀️,合同執行🧑🏻‍🔧、成本分擔”的共同體。根據合作企業的參與程度♥︎,構建了企業訂單式🤴🏿、股東合作式🥷、學校主體式🤽🏼、學校參與式四種樣式的共同體。這些共同體的共同特征:依靠政府引導🙋🏽‍♂️,確立合作主體的契約關系,明晰合作主體的責權利👨🏼‍🦱。這一樣式的顯著特點是,企業和學校都是辦學的主體😽😂,學校和企業都要按責投入。學員在學校既是在校學生,又是企業職工,學生一畢業就是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企業職工🙎🏼‍♂️。

      真正的校企合作⛹🏻,必須有真正的共同體⚜️,真正的共同體不在於具有合作的主體💎,而關鍵在於確保主體有效合作的製度保障♙。為此,該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構建了三類製度。第一🧟‍♂️,校企合作的管理製度,包括自主招生製度🧚🏻‍♂️🌖、自由雇傭製度、學分管理製度、專業輔導員製度🏊。第二🦋,校企合作的實施製度,包括人力資源資格方面的製度🧛🏿‍♀️、工學交替運行方面的製度、“雙師型團隊”工作方面的製度。第三👲,校企合作的評價製度,包括學習反饋製度、第三方考試畢業製度、整體式評價製度🙂、跟蹤反饋製度。三類製度的構建🕵️‍♀️,保障了校企合作共同體的有效運作和利益的切實共享🚴🏽🧱。

      教育部國際司司長張秀琴認為🧎🏻‍➡️,走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道路,既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專家學者🐬,也需要大量熟練掌握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技術型、技能型勞動者。技術技能型人才是推動科技創新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而在培養技術技能新人才方面,職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0-01-15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𓀁、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