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𓀓,教育部正式頒布了新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以下簡稱“新版課程方案”)🤷,這是2001年《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實行20年來的首次全方位整體設計和系統完善。“新版課程方案”立足於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結合中國本土特色和現代化發展要求,為我國義務教育實踐提供了明晰的發展方向和育人藍圖。
變化一:突出了素養導向,強化育人主旋律🎥。“聚焦核心素養💴,面向未來”是本次義務教育課程建設的五個基本原則之一。在培養目標👧、基本原則🔇、課程設置、課程標準編製與教材編寫、課程實施等方面也都圍繞核心素養而展開。
變化二🙎🏼♀️:完善了培養目標,彰顯國家意誌😞。“新版課程方案”在育人目標設計上充分體現中國特色,有機融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法治、國家安全🆙、生命安全與健康等教育要求🤦♀️。“新三有”的培養目標體現的是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變化三🪙:促進了課程內容的結構化,提升系統性🐨。課程內容是核心素養理念落地的重要載體。“新版課程方案”以核心素養為引領,提出了“加強課程綜合,註重關聯”“變革育人方式,突出實踐”的基本原則,把學科核心知識融入學科或者跨學科的主題、項目或任務等學習活動中🤴🏿,形成了橫向關聯互動、縱向進階銜接的課程內容結構體系,進一步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經驗🫴🏻、社會生活🗣🚶♀️、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的結合,以課程內容的綜合統整推動育人方式的變革更新,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鍛煉和提高問題解決能力,意在改變以往知識、技能的簡單線性排列方式,強化知識間的內在關聯,凸顯學科的本質、思想方法以及內在邏輯⟹。這種結構化設計,彰顯了以學習為中心的復合型課程內容觀,更有利於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變化四:優化了課程結構與設置,體現一體化。“新版課程方案”在保證總課時不變的情況下,優化了課程結構與課程設置,整合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九年一體化設計👩🎤;改革藝術課程設置;將勞動🫵、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𓀒;等等。同時🧑🏻🦲,“新版課程方案”還明確指出:小學一年級應安排必要的入學適應教育。
課程結構的一體化改革依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體現了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將更加有利於促進學科、學段間的銜接,改善學業負擔下移等現實問題🏇🏻。
作者:盧立濤(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文章來源🖱:《中國民族教育》雜誌2022年第6期(轉載時內容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