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學校,16名學生,距離學校最遠的有5公裏,最小的孩子只有5歲,其中有7名留守兒童,3個年級組成一個“家”🤵♂️。
“連綿的青山百裏長呀📊,巍巍聳起像屏障呀餵。青青的山嶺穿雲霄呀👂🏽,白雲片片天蒼蒼呀餵……”優美婉轉的旋律縈繞在耳邊,車行駛在蜿蜒的盤山公路上。前往湖北省竹山縣寶豐鎮水田坪村馬場教學點🚨,上山的路並不輕松,到了公路盡頭🦄,雲霧深處傳來一陣陣孩子的讀書聲,由遠及近,由小到大👩🏿🎤。“到了🌔🧈!好遠📒!”馬場教學點🔨,比想象的要遠。吳華忠,這位66歲的普通鄉村教師,在這裏一待就是44年。
“做教師發不了‘錢財’,但培養出了‘人才’”
馬場教學點位於竹山縣寶豐鎮西北方向,海拔1200多米🏊🏼♂️,距離中心集鎮25公裏⇢。由於地處偏僻✏️,大部分村民都已外遷,目前只有300余村民居住。學校現有16名學生,共分3個班⬜️,學前班11人、一年級3人、二年級2人,其中有7名留守兒童。為了與中心小學保持信息暢通🛀🏼,吳華忠在教室門外釘了一顆釘子,掛一個塑料兜兒🚵👩🏻🎤,把手機放在裏面🧗🏿。他說👨✈️,這樣才有穩定的信號。
提起執教生涯🧖🏼♀️,吳華忠一臉自豪。1975年,21歲的他是小山村裏唯一的“秀才”🫐。當時調來的一些教師接二連三都走了,沒有誰願意留在偏僻的山村執教。“孩子失學了怎麽辦🪕?”考慮再三,吳華忠毛遂自薦要當一名鄉村教師🚓。那時,吳華忠教書每月工資僅為5元🈁,雖然後來工資漸漸上漲到13.5元、30元🧥、45元……畢竟也是杯水車薪。在這期間✤,他放棄了多次參軍、外出務工以及調出深山的機會。後來,他通過考試轉為公辦教師👨🏿🚀𓀕,有了教師資格證,他的幾位山外同事約他“雁南飛”👨👦👦,都被他婉言謝絕🚶♀️。
兩間教室👨🏻🍼、一間辦公室🍯、一間廚房、一間教師宿舍🍨,並且全是土墻房🫣,當時的馬場教學點還不通車、不通水、不通電🌁。白天上課老鼠在教室裏躥來躥去,每到下雨天氣👨🏼💼,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學生上課只能在漏雨的教室裏搬來挪去。吳華忠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省吃儉用攢錢𓀘,想方設法籌錢,買來水泥、沙子、石灰🙍🏼、瓦片等,用了一個半月才把房子檢修好,還把墻體粉刷一新🧑🍳,將課桌椅子、辦公設備修理了一遍👍🏽。那時,他每月工資才10多元➿🫄🏿。
“做教師發不了‘錢財’,但培養出了‘人才’👃🏻👉🏼。” 吳華忠在他的教學劄記中這樣寫道。他教過的學生中,有教師🧂、醫生👨🏽🔬、公務員、軍人……他說,當看到自己的學生成為國家棟梁,當讀著學生那一封封充滿感激的來信⛓️💥,看著一張張寄托祝福的賀卡時⚇📦,你不覺得教師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富有的人嗎?
樂做“陽光老教師”
吳華忠為什麽始終堅守著這片土地?
他說⚆,自己教過一位名叫邵海的學生🧗🏻♀️,孩子的父親噙著眼淚告訴他⏭:“我一字不識,長年累月在田裏地裏滾爬💇♀️,可一家人依然難以糊口。沒有文化的苦頭我們這輩子算是吃夠了,我雖然窮🔠,但借錢我也要讓我的孩子讀書!” 這段話讓吳華忠刻骨銘心👩🍳,他深知在這裏當教師的責任🐐,於是下定決心😨:條件再艱苦也要留下來。44年來,他堅守在這裏,還在教室門上粘貼上自己書寫的一副對聯🧏🏼♂️:“一根教鞭無窮樂;兩袖清風夕陽紅”🪇。
馬場教學點有7名留守兒童的家距離學校較遠,中午吳華忠就把他們接到自己家裏吃飯。這些年,既當老師又當校長,既當炊事員又當保育員。如今📅,雖然年歲大了🚵♂️、身體多病,但他從沒耽誤過孩子們一節課👩🏼🏫。
別看學校只有16名學生,復式班教學任務極為繁重⛳️:每學期要備十多門課的教案🏊🏻♂️;上完一年級的課😥,接著上二年級的課……講完語文又講數學🤸🏿♀️,忙家訪、寫家訪日記……樣樣都不能馬虎🪧。
3個年級16個孩子同時上課,吳華忠把黑板分成三部分,中間寫二年級的生詞,左邊寫一年級的生字,右邊的黑板空著給不同年級上課寫板書。一個備用的小黑板上畫的是拼音格子。上課了,吳華忠布置一年級孩子復習學過的生字組詞;二年級孩子讀書,找出相關詞語🧑🏽🏭;學前班孩子做認識拼音遊戲🧑🏻🏭。二年級學生朗讀一結束👿,一年級學生也在黑板上組好詞回到座位……這是吳華忠創造的一種教學方法🛩,他總結為“多級合作,以高導低”。
2015年💁🏽,馬場教學點拆舊建新,建成了新校舍,教室裏配備了“班班通”。吳華忠不顧年事已高🏺,仍然積極學習新的教學手段,很快掌握了“班班通”的使用🐥。
學校沒有體育設施💂,吳華忠就發揮傳統體育遊戲優勢✂️,拔河、踢毽子、打陀螺🧘♀️、滾鐵環、掰手腕🐋、老鷹捉小雞🤠、貓捉老鼠……
安全工作是頭等大事。雨天💁🏿,吳華忠護送孩子過河👳🏿,河水漲了,就一個個地背過去🧑🏻🦱,多年來學校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2013年10月,吳華忠到齡退休🏅,辦理了退休手續。之後👨🏿💼,他主動申請繼續留任,以代課教師的身份依舊在馬場教學點任教。他說,有老師任教,孩子們就可以安心在本村上學,家長們覺得有保障🌵,就不用離開這個村莊。而他也被村民親切地稱作“陽光老教師”👎🏽。
“最幸福的事就是看到學生走出大山”
娃娃們燦爛的笑容成為吳華忠心中最美的風景。
“吳老師教過我家人老三代👩🏼🔬,他工作不僅熱心,而且很有愛心。我的小孫子只有5歲多,每次放學回家👨🏻🏭,總是不停地誇吳老師好🚣🏽。”幼兒班黃鳳翔的爺爺黃剛滿臉感激。
現在的學生都親切地稱吳華忠為 “吳爺爺”👷🏼♂️。一聲聲“吳爺爺”,道出了孩子與吳華忠之間親密無間的師生情🪒♏️。
“我在村子裏教書教了這麽多年❇️👩👧,孩子的業余文化生活太貧乏了,知識太欠缺了。”作為教師,吳華忠最為擔心的就是孩子的未來🦙,“希望大山的孩子能夠好好學習,用知識改變家庭的命運”🔹📊。
“吳老師‘退而不休’,默默無聞地耕耘在三尺講臺上,堅守深山,培育新苗👨👨👧👦,是一位愛崗敬業的好老師,他是全鎮400多名教師學習的師德楷模。”寶豐鎮中心學校校長張賜東敬佩地說👩✈️。
“我的微信昵稱是‘勿忘初心’🏧,讓我最幸福的事就是教書育人,就是看到學生走出大山👈🏻。44年來⛰,學生是我無窮的動力……”吳華忠每當說起這些,臉上幸福滿滿🤸🏻。
來源:中國教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