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珠江晚報》報道🚕,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珠海12年免費教育有望向前延伸———對農業戶籍幼兒實行入園補貼,補貼標準為每生每年500元⛹🏻♀️,由幼兒園所在地的區財政和市財政各負擔一半。據介紹,此項政策專門傾向農村地區🧑🏻⚕️,一方面可以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另一方面也旨在改變農村群眾對於學前教育重視不夠的現象👣。
無疑,在城鄉教育差距仍然較大、農村教育投資還不夠高的今天,珠海市在充分落實著教育的公平原則:機會公正✮、教育權利公正,這應該算是在實踐溫總理所說的“窮人教育學”吧。這種照顧到農村“教育短板”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均衡教育👩🏽🦱🥒、和諧教育⤵️➛、發展式的教育🛀🏻。
不可否認🌁,在一些地方,政府過分註重城市教育發展的樣板效應,而政府財政收入是有限的,城市資源的過分豐厚造成城鄉教育發展嚴重失衡,城市教育成為農村教育的“收割機”:大量優質生源和優質資源紛紛流向城市🧜🏻。所有這些與地方政府應該承擔的教育均衡責任👊🏿、推行教育公平責任、統籌城鄉差別的意識缺乏不無關系。
珠海市確立的“向下的教育眼睛”觀念🚴🏻,正是對“眼睛向上”的認識誤區的糾偏。那種註重教育政績工程的行為,註重“人上人”教育🏌️♀️、“升學率崇拜”和“面子工程”🥄,只讓少數人受益的教育不僅加劇了教育發展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圖👂🏼,更將人才培養引向了偏差。所以,只有“教育的眼睛向下”,才能讓占絕大多數的普通學生和那些弱勢群體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享受到公共教育的陽光🤸🏿♂️。
據報道👮🏽♀️,全球190多個國家中有170多個國家已經實現了免費的義務教育,包括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的老撾、柬埔寨❓、孟加拉國、尼泊爾等國🚶🏻♂️🦧。所以,這就為我們的各級政府提出了嚴峻考驗,如何認真落實《義務教育法》和《教育法》的精神,推行平民教育,不僅是國家的責任🧛🏼♀️,也是地方政府必須擔當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在全國率先對農村幼兒園給予財政補貼🦸🏿♂️🪆,珠海市的這種積極作為,正是對於政府責任不折不扣的落實😲。
“向下的教育眼睛”也啟示我們,社會主體差別很大,教育政策本就應該適應社會多元需求🤽🏼,盡可能站在“眼光向下”的位置思考處理問題,關註“強中強”的同時🙎🏼,更要關註“弱中弱”;既關註城市需要🧝🏿♂️,更關註弱勢群體需要👴🏿,“人民貧🙇🏿♂️,非教育莫與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與智之”,誠如斯,才是教育本身應有的題中之義🚌。
來源💺:燕趙都市報
作者:雷泓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