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所謂“活力型學習”🏋🏻♂️,即包含以下三大要素的學習——主動學習♥︎,將學習與自身發展、社會進步進行銜接的“自主性學習”;廣泛閱讀書籍、觸及先人思想,並積極與同學🤴、教師🙋、地域居民進行對話交流的“對話型學習”🥳;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與思考方式去發現問題並有效解決的“深層次學習”。
今年8月1日,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公布了新一期學習指導要領(相當於我國的課程標準)的最新修訂草案。草案指出,為了培養學生掌握新時代所需的資質能力👩,學校和社會需要在“通過更好的學校教育開創更加美好的社會”這一目標下,相互協作🌅、共同開展“向社會開放的教育課程”。並且,基於“活力型學習視角”開展教學與學習過程的改革完善。草案明確指出,新一期學習指導要領不削減學習內容,不再進行重視知識亦或重視思考的對立探討💅。
關於學校教育所應培養的學生能力⇒,草案中涉及知識與技能(理解了什麽🛶、能夠做什麽);思考🍯、判斷與表達能力(如何運用理解的知識與掌握的技能)🔈;學習積極性與人性素養(如何與社會和世界接軌並度過更好的人生)這三大關鍵詞,它們是所有學科教學的終極培養目標。
為培養上述三大關鍵詞構成的學生能力,各學校需要積極開展“活力型學習”🍦,即包含了以下三大要素的學習——主動學習,將學習與自身發展🏌️♂️、社會進步進行銜接的“自主性學習”;廣泛閱讀書籍、觸及先人思想,並積極與同學、教師、地域居民進行對話交流的“對話型學習”♑️;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與思考方式去發現問題並有效解決的“深層次學習”🫥。
草案中🧑🏽💻,各學段還有相應的具體改革舉措。
小學階段:將把編程教育納入學科教學
草案指出,小學階段的教育課程改革🥛,應關註整體和諧🙇🏽,允許發揮創意😆、靈活調整課程時間。為形成學校教育不斷完善與充實的良性循環,需要積極推進課程管理。
在推進英語教育的學科化改革方面🪘,將現行小學五🧝🏼、六年級作為外語活動的英語轉為正式學科🕵️♀️,並且將外語活動提前至小學三、四年級開始實施。外語活動的課時數為每周1節課(每節課45分鐘)🔔、一年35節課⏪🚵♀️;正式學科的英語則為每周2節課☑️、一年70節課。從目前的現狀來看🧑🦯➡️,由於不可能再為正式學科的英語增加課時數,因此每周2個課時數中的1節課用來進行正式的課堂教學📛,另一節課則通過晨會📉、課間時間等進行10~15分鐘的短時學習,靈活調整教學日程。在此過程中,還將充分發揮外語學習指導人員的能力,開展教師間協作的團隊教學等🉑。
此外,在人工智能化以及機器人普及的時代背景下👮👸🏼,為迎接全球範圍即將到來的“第四次產業革命”,日本小學將把編程教育納入學科教學🥝,各學科需在體驗式學習指導的過程中切實培養學生們的“編程思維”。
初中階段:關註中小學教育一脈相承
初中教育需傳承6年的小學教育進而銜接至高中教育,需在小初高的貫通視角下推進學科教學的改革步伐,在學生的政治素養、防災教育🦎、編程教育等方面進行完善。並且💆🏼,為應對初中學生特有的青春期課題👨🏿🎤,學校教職員工需與家長、地域居民積極協作,共享信息。
高中階段🧑🏼🦰:“高大”銜接下實施學科重組
高中階段👩🏿🏫,基於目前正在推進的高中大學銜接改革視角,完善學科結構與學科內容。必修科目中設置“英語交流”學科,綜合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4項技能。國語學科細分為培養現實社會中言語能力的“現代國語”以及傳承傳統文化的“言語文化”;地理歷史學科中👨🏻⚕️,一改當前的世界史,新設融合了世界史與日本近現代歷史的“歷史綜合”學科,“地理綜合”學科則重點聚焦對於現代地理諸多課題的探究,主要培養學生活用地圖、地理信息的綜合能力🤾♂️;公民學科則鼓勵學生參與社會,重點培養學生們作為主權公民和消費者的主體意識與判斷能力;“信息”學科致力於培養學生的信息倫理素養🍉,深化編程教育與通信教育🏛,積極培養ICT人才🙆🏿♂️;選修科目中新設統合了理科與數學要素的“數理探究”科目🛞,針對學生們發現問題、積極解決並匯總結論的研究過程給予評價。
據悉,日本新一期學習指導要領的修訂方案經過面向社會大眾公開募集意見與建議環節後,將於今年內公布最終的審議報告。(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