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幼兒園:野百合有沒有春天?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賈春娟 實習記者沈念祖發自北京
這是位於北京市北二至三環之間的一個房屋租賃中心❕。穿過汙水橫流垃圾遍地的水果市場,再繞進九曲回腸的狹小胡同兒,記者終於找到“A幼兒園”(應“園方”要求,隱去真實名稱)。一個簡易二層樓,三百來平米🙎🏼♂️,100多個孩子按不同的年齡段分成6個班,加上8名老師,6位班主任,3名保育員構成了這家“幼兒園”的全部🙅🏽♀️。
只想給孩子提供一個避風港
1983年出生於黑龍江的楊小姐🕵️♂️,16歲中專畢業就開始從事早教工作。懷著對首都的向往,19歲那年來到北京🧒🏿🧑🏼🦰。看著無人看管的孩子滿胡同亂竄🏋🏿♀️,她便在一個租來的四合院裏開辦了一家面向低收入群體的“幼兒園”𓀚。而這家“幼兒園”沒有在相關部門註冊,屬於非法的“黑園”📰🧚🏼♂️,也就是社會上俗稱的“山寨幼兒園”❓。
這裏的收費標準是報名費100元📼👨🦳,每月基本費用(包括餐費)380元🏊🏽♀️。“如果加晚餐或者周末留宿就另外加點錢。”楊“園長”介紹💃🏻。
從最初的十幾名孩子,發展到如今的一百多人🏊🏻♀️,從月月虧損到扭虧為盈步入正軌,楊“園長”一直堅持著著自己的教育理念🏚,“我不想以教育為產業,變成女強人。我只想給無處可去的孩子提供一個避風港。”
安全和衛生是楊“園長”最上心的。“公立幼兒園出了事情還有教育局來頂🕶🤲🏻,我們這樣的幼兒園就只能自己負責了。我們園一年中沒出過安全事故,這在同行業中已算不錯了🪟。”
目前🫛,園內每天都將孩子們的玩具消毒🖐🏻,還雇了專門的保安人員📳。但楊“園長”也承認,由於資金有限,還達不到正規幼兒園那樣的水準。而這裏的“保安”也與正規幼兒園不同。記者在園門口看到🧑🏻🦱🙋,身著便裝、無任何保安裝備的一男一女把孩子送到家長手上🚋,並對來訪者核實身份。
其實,“黑園”的安全隱患一直令人擔憂。早在年初,北京朝陽區東壩鄉一家名為“陽光樂園”的無照幼兒園失火🦾,導致一名兩歲半女童葬身火海。
白天是教室📋,晚上是宿舍
走出“A幼兒園”,記者又來到附近的“B幼兒園”——這也是一家“山寨幼兒園”。巴掌大的胡同口懸掛著“幼兒園”的牌子🚣🏻,“每月300元”的紅字十分醒目。記者以孩子家長咨詢入“園”事宜為由🧜🏻♀️,終被獲準入內🉐。
走廊左側是裝有空調的活動室,但沒有任何娛樂設施。已是晚上七點鐘了,幾個孩子還在蹦蹦跳跳🍗。右側是兩間教室,其中一間僅十幾平米,還兼作起居室🕣。這裏沒有黑板粉筆。白天把木板收起並在墻上🐏,空出稍有間隔的課桌🥀;晚上把木板放下來2️⃣👨🏼🚒,將課桌連成一個大通鋪🪨,床鋪離地面足有兩米多高🩺。
兩室一廳的房屋構造,除了供十幾個孩子學習休息娛樂外,還是“幼兒園”負責人及家人的住處🌼。沒有陽臺🌰,給孩子們洗的衣服就掛在室內走廊兩側窗戶的鐵絲網上只晾不曬。
為什麽這麽多小孩要在“園”中寄宿?負責人解釋🚕,“就這個小姑娘,他家人有急事回老家了🏊🏼,都沒顧得上見面😞,打個電話就走了。還有的家長是搞工程建設的,跟著項目走🤙🏽,項目去了外地,人就得跟著走。孩子只能交到我這裏。”農民工學齡前子女構成了“山寨幼兒園”的主要生源。
盡管條件簡陋,但負責人對自己的生源信心十足🐫,“我們從不缺學生。”據悉🦒,該“幼兒園”還將擇址另開一所規模更大的“分園”。
家長:無奈中的唯一選擇
放學時分,孩子陸續被家長接走,一位父親帶著孩子騎車剛走出幾步,意識到孩子的榮譽小紅花掉了,趕緊下車給孩子撿起來。記者趁機追了上去。“在這學不到什麽🏇🏽,不過是一個看孩子的地方🧑🏽🏭。我也想讓孩子上好一點的幼兒園🙍🚴🏿♂️,可人家門檻高,要麽收贊助費🤼♂️,要麽還得找關系🚐,咱一個批發水果的,哪有那本事😏?”來京務工12載的劉先生告訴記者。
聽到記者提出“是否擔心非正規幼兒園令人堪憂的夥食衛生狀況影響孩子的健康”這樣的問題👨🏼🎓,劉先生竟有些驚詫🏇🏼,“這樣的要求太高了,孩子能有人管就不錯了🧹👩🏽✈️。”
去“山寨幼兒園”👩👩👧👧,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是無奈中的唯一選擇。
記者了解到,某“山寨幼兒園”的費用在從每月380元漲到550元時,沒有給家長任何解釋。但許多家長還是忍氣吞聲接受了🧝🏿♂️。
緊鄰前兩家幼兒園的“C幼兒園”也是山寨版的。該“園”負責人是一對夫妻。有家長向記者反映🤍,這對負責人除了家長來交學費的時候笑瞇瞇的,平時對人很兇🧛🏼♂️。園裏聘請的幼教也基本沒什麽教學經驗。
雖然該“園”的整體辦學水平並不高🌭,但“園”方對防疫防病的警惕性卻很高🧜♂️。一位家長說🕷👱🏻♀️,前段時期兒童手足口病比較嚴重。他的孩子手心上長了一個紅點,雖然身體並無大礙,但“園”長還是不讓入“園”👨⚕️,一定要等孩子恢復之後再說🕷。
孩子們的尷尬未來
筆試。“1、3、7、8和2、4這兩組數字有什麽共同點🧑✈️?”
面試。“現場即興作一首題為秋天的詩🧔🏻♂️。”
這都是幼兒園升小學的經典試題🧔♂️,其難度足以令無數成年人折腰汗顏⛈。本地生源錄滿了🕺🏿🎖,剩下小部分名額才讓外地孩子通過一道道關卡來競爭。
而“山寨幼兒園”出身的孩子🏋🏻♂️,為提高成功率,只得像現在大學生投簡歷一樣,走馬燈似地出入於各校🧑🏻🎨,輪流招架一場又一場的考試🤹🏽。曾有一個孩子,一圈考下來👭🏻,哪個小學都沒考上🤜🏼👩🦽➡️,家長無奈之下找到教育局🏌🏻♀️。教育局雖承諾一定解決入學問題🧕🏽,但只能安排在五環開外的小學🧼。“教育部門總說不要讓幼教小學化,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可面對這些艱難甚至可以說是刁難性的考試🈸,還輕松得了嗎?”楊“園長”抱怨道。
據楊“園長”回憶,有一次,她和家長帶著學前班幾十個孩子去參加某小學的考試,淩晨4點趕到時,小學門前已擠滿了人,只招90個名額,卻有200多人去應試。筆試有十個題目,面試時有四位考官,全考下來得一個半小時💴,程序相當復雜👁。
“小學教育屬於義務教育範疇🔻,孩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怎能對孩子像選青菜一樣,挑來撿去?雖然有些問題是長期發展不足造成的,無法一蹴而就❇️,但還是希望政府為這些外來務工者多做一些實事,解決好其子女的教育問題🚅。”楊“園長”說。
收編還是取締🧏🏻?
采訪中,楊“園長”一直強調,“山寨園的確是遊離在現行體製之外,但是如果沒有我們,這些孩子要到哪裏去🏌🏽?我們縱然有千般不好,但收容終歸勝過拋棄。”
記者在北京市教委學前教育處的網頁上看到❓,截止到2003年6月,已註冊民辦幼兒園包括中外合作開辦的僅有66所。這些民辦園不僅數量少👦🏻,而且費用極高👍🏿😙。從一份北京某雙語幼兒園的收費明細表上看出,孩子的月平均費用竟高達6000元⚂,遠遠超出了工薪家庭的承受能力🤜。
隨著新生人口的大幅增長,近三年出生的“金豬寶寶”🧖🏼♂️、“奧運寶寶”中🧇,戶籍人口占49%,非戶籍占51%,現有的幼兒園資源僅能滿足一半的入園需求。而北京擁有合法身份的幼兒園卻在不斷減少,據北京市教育部門統計👨🏻🎨,目前全市共1266所合法幼兒園🤰🏿,比起 1996年北京市共3056所幼兒園,下降了58.57%👨🔬。
而據《北京晚報》等媒體報道,全市共有“山寨幼兒園”1298所,超過全市註冊的1266所幼兒園。辦園經費不足、教師隊伍不穩💁♂️,收費混亂是“山寨幼兒園”普遍存在的問題🧑🏽🎤🫄🏼。
今年北京兩會上,市政協委員杜雨田曾提案建議🦻🏿,應製定北京市學前教育總體規劃,盡快將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對此,市教委答復表示,曾提出將學前一年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的設想💩,並進行過經費預算⚉。但由於財政支出有限,政府目前尚無能力支付🏊🏽♀️。
其實就投入一項來說,以2008年為例,十幾億元教育附加費中🤾🏽♀️🎪,僅有0.39億元投向學前教育,占總數的3.1%。且這為數不多的錢都投入到了城八區的145所公辦園。那些幼兒園很多本身就具備良好的環境🧛🏼🗻、基礎設施和師資👨🏿🦱,國家撥款對他們來說就是“錦上添花”。而那些條件簡陋🤦🏿♀️𓀛、真正亟需雪中送炭的“山寨幼兒園”卻只能孤軍奮戰🈸,享受不到半點政策扶持♐️。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一朵在辛勤的澆灌下欣欣向榮🧜🏽♂️,另一朵卻因無人灌溉生存多艱。
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曾表示🤦🏿♂️,政府應該鼓勵社會力量辦園,構建多樣化的辦園體製𓀎,來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但如何正確引導民間力量參與學前教育,規範和完善社會力量辦園?政府沒有給出答案🍶。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則認為🍖,如果僅僅是由於安全問題、辦學質量等被取締,還是會死灰復燃,“政府資金入註,幫助其改善。這是比較好的解決方式。”“經過辦學資質審核,成為正式的有辦學資質的幼兒園🎄。”
暮色漸濃。記者結束采訪,沿途返回👲🏿。胡同兩側的練歌房傳出激情澎湃的歌聲🫃🏻,成人用品商店也打出電子顯示屏。一墻之隔🧑🏼🤝🧑🏼,墻內是破落的批發市場和散落在市場深處的“山寨幼兒園”,墻外是在晚霞的輝映下愈顯巍峨的寫字樓。一出胡同🪠,便是車水馬龍的公路。
還有多少無處可去的兒童👩🏽✈️,正淹沒在這夜色之中?
點評:中國教育的“拼爹”時代
【作者】廖保平(資深評論人士)
在教育資源有限的前提下,既得利益者從不公平中獲得好處,就等於剝奪貧困者受教育的機會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在中國,教育不公已經備受詬病,尤其是受教育的過程,從幼兒園到大學👥,都存在教育不公現象🚂,有的因為沒有戶籍而無處可讀,有的因為學費高昂而無錢可讀,有的因為冒名頂替而無從可讀,有的因為加分泛濫而無緣可讀……林林總總,已經讓公眾覺得教育不公成了中國社會中最不公平的事情之一,不進行刮骨療傷式的改革難以重建信心。
中共十七大報告曾提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在今年兩會上,溫家寶總理說,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因此,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怎麽強調都不過分,維護教育公平是政府的基本職責🙅🏿。教育不公不僅讓教育喪失社會階層流動的調節器功能,還將嚴重損傷政府的公信力、社會的和諧🙆🏼♀️,以及國家未來的發展。教育的不公加劇社會公平,我們很難想像一個階層疑固、差距懸殊、彼此割裂的社會👨🏿💻,將是一個可愛的社會。
中央對教育公平重要意義的認識不可謂不深刻,但推進教育公平如此艱難,以致社會積怨如此之深,一方面因實現教育公平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非一日之功;另一方面是既得利益者的反對,讓教育公平推進阻力重重。
既得利益者當然很喜歡排他性的不公平,這會讓他們有“大顯身手”的空間,能從中暗箱操作、批條子、打招呼,甚至從量身定製的遊戲規則中得利。拿高考加分泛濫來講,正是設計有條件可鉆的空子,讓有背景的家庭可以通過“條件”運作來為子女獲得便利,從不公平中得到好處。又比如雖然打破教育上的戶籍限製👨🏿🦱,將會讓教育的投入🤴🏻、學生的受教育權利不再受戶籍影響,但也必然“擠占”既得利益者的教育資源,因而遭到地方保護主義🏋️♂️、既得利益者的反對有關。
在教育資源有限的前提下,既得利益者從不公平中獲得好處🚴🏿♀️👰🏿♀️,就等於剝奪貧困者受教育的機會,有家庭背景的學生靠權力、金錢獲得擇校機會👩🏼💻,就等於讓下層家庭學生失去接受更好的教育的機會🙅🏽👲🏿,在一加一減之中🟥,埋下了學生將來在就業🍯🧷、生活的種種不公,當這種不公平不斷被固化🟢,每一個人不是依靠個人的努力🧑🏻🦼➡️,而是依靠“拼爹”🧢,必將造成強者通吃,強者恒強的格局🤱🏼。
改變這一格局🏃♂️,有賴教育體製改革,但長期以來🙏🏿,我們所謂的教育體製改革,不過是一場場“內部人改革”🙅🏼🕴🏻,就是說,由掌控教育資源的行政部門主導改革⚠️,作為既得利益者🤽🏻♂️,其改革只會讓近水樓臺者先得月𓀒,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往往是被這些改革“改”掉的,於是,教育市場看似更開放了,其實優質教育仍被既得利益者霸占。
造成如此結果的根本原因😹,是教育改革缺乏有效的公眾參與和利益博弈機製💻,改革變成既得利益者的閉門造車✍🏼,想怎麽造就怎麽造,最終讓教育偏離公平的軌道。要想打破現有格局,必須建立公共政策決策機製,讓公眾參與到改革的決策中來,通過多元利益表達和利益博弈,來遏止既得利益者通吃的局面,使教育公平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
遺憾的是,我們仍然不能在這方面看到大的改變,現在🦸🏼♂️,我國《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審議通過➰,教改即將進入實施階段🤛🏽。雖然🐕,這次教改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但仍然是教育行政部門主導,既沒有搞聽證會,也不有進行公開討論🏧,很難說建立了公眾參與決策的機製🧒🏿,也很難說有什麽利益相關方的博弈🕵🏻♂️,更很難說不會被既得利益者左右🛟,最終偏離公平的軌道。但願我這只是杞人之憂吧。(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