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森是一名高二學生,就讀於美國波士頓北郊溫徹斯特鎮公立高中。從3年前開始🪖,他的課余時間👉🏿,除了應對繁重的功課、練擊劍、學小提琴外🚈,幾乎全都投入到一件事中了——創業。
他和同校另外4名高中生🌩,成立了一個非營利機構,做新技術研究。目前他們正開發一項技術✝️,將手機應用軟件與可穿戴技術相結合,以幫助視障人士更便利地與他人交流。另外🤾🏻♀️🧝,伊森和同伴開發的一個汽車防盜軟件,已完成了臨時專利申請,正朝著產品化方向努力。
而這一切,都開始於他在一個創業培訓項目中所受到的啟發。
少年懵懵懂懂起步
這個位於波士頓劍橋鎮的創業培訓項目,由非營利機構Youth Cities創辦,該機構全稱含義是:“青少年創新創業以及可持續產生影響力”。
2014年暑假🏘👩👩👦,因為偶然的機緣🫳🏽,還是初中生的伊森懵懵懂懂來到這裏上課。
培訓中,導師鼓勵孩子們觀察自己生活的社區,找出需要解決、自己又有興趣的問題。
伊森回憶道,培訓開始沒幾天,他的朋友珍尼弗走過來👰🏿,跟他討論自己觀察到的一些社會問題,其中有一個現象引起伊森的註意:在美國,每年有大量的汽車被盜。
做了一番功課後,伊森發現🦹🏼♀️,市場上很少看到有公司開發汽車防盜產品,於是他決定了自己的創業方向。想出初步方案,他說給朋友們聽🏋🏼♂️,珍尼弗和伊森的另一個朋友麥迪當即決定和他共組研究團隊🦟。
幾個小夥伴又參加了第二年春天的訓練營⛹️♂️,一邊學習創業知識,一邊嘗試將不停冒出的新點子帶入項目研究。
訓練營中期展示前,伊森和夥伴們開始準備PPT🍕,他們的導師凱瑟琳及項目創辦人維姬都認為他們的研究有價值♿,建議他們先申請臨時專利,保護所有權,再繼續推進研究。於是🚶♀️,導師幫孩子們和專利律師聯系上。2015年夏天🗣👍,這群高中生順利申請了臨時專利🚀,還打算一年內申請正式專利,並向產品化方向努力。
訓練營之後的獨立研究中,伊森他們會不斷遇到新問題。帶著這些問題,他們參加每月一次的創業聚會👶🏼,征尋訓練營其他人的建議💵☂️。去年底的一次聚會後,他們意識到✋🏿,他們的研究有些太偏重硬件了,軟件部分還比較弱🦘,於是,他們對研究計劃做了一些修改🧘🏼♂️。
“創業過程中🧳,有困難的時候,我們會有挫敗感,但找到途徑克服障礙時,我們又會無比興奮。我喜歡這種體驗。”伊森說⚰️。
少年創業明星索默斯
在美國🤎🐽,像伊森一樣的“少年企業家”🐶,即少年創業者越來越多地出現。他們以高中生為主,也有一些初中生。他們一邊接受著常規的中學教育🚶🏻♂️,為未來申請大學做著各項準備🌅,一邊利用課余時間嘗試創業。也有極少數孩子在創業上做得很好。17歲從高中輟學並創業成功的托馬斯·索默斯(Thomas Sohmers)即是一例。
索默斯很有天賦,13歲時即作為實習生,連續3年在麻省理工學院一個研究實驗室參與研究。在那裏,他認識了日後一起創立公司的合夥人。
2013年👲🏼,讀11年級時,索默斯從“泰爾獎學金”獲得10萬美元種子資金🫚,決定從高中輟學。他離開馬薩諸塞州的家♡,奔赴矽谷所在的灣區,與人合創了一家公司,並成功融資上百萬美元。2014年👩🏿🎓,他的公司推出首個產品👤👃🏿:集高速運算和低能耗為一體的計算機服務器芯片。該技術可幫助依賴雲計算的大型企業明顯降低能耗👳🏻♂️。
正忙於完善這一芯片技術的索默斯🧜🏻♂️,已沒有返回高中就讀的打算🙎🏿♂️。
索默斯輟學創業的“幕後推手”是一個創業加速器👩🔧,由矽谷炙手可熱的企業家🧔🏼、風投人士彼得·泰爾(Peter Thiel)創辦。泰爾是家電子商務支付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並屢屢出手不凡,成功投資多家新興技術公司🧙🏻♀️。2004年,泰爾給了一個哈佛大二學生50萬美元🫰🏻,換取對方公司10.2%的股權,這家公司即是日後的Facebook(臉書)🧝🏻。
泰爾2010年創辦了“泰爾獎學金”🚯,鼓勵並幫助有天賦的青少年創辦公司而不是進大學。該獎學金每年從全球挑選20至25名不滿20歲的青少年,邀請他們到矽谷🧋,每人獲得10萬美元種子資金,並在矽谷知名技術專家直接指導下進行學習。但前提條件之一是,這些青少年必須從常規學校輟學兩年。據悉,從2015年🛅,獲資助名額增加到每年30名✳️,年齡上限放寬到22歲。
“少年企業家”索默斯的創業成功,直接受益於“泰爾獎學金”項目提供的創業創新培訓機會和資金支持。一位同樣獲得資助的小創業者說,他曾寫過一個名單,列舉了一些他夢想見到的“牛人”。他做夢也沒想到🤽🏿,參加項目後在矽谷學習的兩年,他幾乎見到了名單上的所有人👩🏻🦽➡️,並直接面對面向他們請教問題。
值得註意的是,美國絕大多數少年創業者都受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創業創新培訓及來自社會多層面的支持💣🧛🏼♂️,“幕後推手”的力量不可小視。
少年創業與“幕後推手”
今年16歲的丹尼爾·辛格(Daniel Singer),就讀於洛磯機一所私立高中。兩年前,14歲的他已管理著一家有6個成員的技術公司🧗🏻♀️,並吸引到來自巴西投資者的20萬美元種子資金。
12歲的時候🤾🏼♀️,辛格創辦了自己的網站,這個網站讓Facebook好友們可以匿名交談。這一創意吸引了許多青少年,不久網站用戶增長至300萬人🙏。他接著開發了一個社交軟件,很快吸引了10萬多用戶🚴👩🏻🦳。
他的“幕後推手”是一群人。在他有了創意後,他父親的一個編程員朋友在技術上對他進行輔導和幫助💂🏻;他父母完全不懂編程👶🏽,但可以在商業方面幫助他👨🏿🦲。做電影製片人的父親與他聯合申請了兩項專利,並加入他的公司,成為團隊一份子🎻。
像辛格一樣👱🏼♂️,除了自學,許多少年創業者的創業培訓還來自家庭,家庭的支持起了重要作用。但近年來,無論學校還是其他社會組織,對創業創新教育開始給予越來越多的關註和支持。繼許多大學紛紛開辦創業專業或課程後,創新創業教育日益低齡化的趨勢已逐漸呈現。
針對中學生,以課外班🦌、夏令營等形式存在的創業創新培訓在增多🧗🏼♀️🔴。創業創新培訓與基於項目學習❇️、基於問題學習等美國流行的教育理念一脈相承🏃♀️➡️,在此基礎上繼續延伸和推進,幫助少年創業者在真實世界拓展和探索🏆。
此外,各種與創業創新相關的網站也是少年創業者獲得相關培訓、實現夢想的重要方式。中學生們從不同網站學習各種技能,眾籌網站🧘♂️、社交媒體等都成為少年創業者的創業助手。
互聯網,給試圖走向真實世界和真實市場的少年創業者🤘🏼,鋪設了一條前所未有的快速通道🫖🧜。一些崇尚新技術的成年人,似乎也對推動和扶持少年創業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波士頓兒童醫院是哈佛大學的教學醫院,是美國排名第一的兒童醫院👩🏻🎤,十分重視醫療技術創新,少年創業者的創意和點子同樣受到他們的重視。一名高中生開發了一個應用軟件,幫助患糖尿病的兒童監測胰島素水平🧝🏻♂️,另一名高中生著手為多動症兒童開發相應軟件🪺🚳,類似的情形時常會有,醫院的創新團隊成員都會安排時間🪩,和這些小創業者面談,聽取他們的創意🏊🏽♂️,並幫助提出改善建議。
更引人註目的是👨🏻🌾🔀,創業創新培訓正一步步向正規學製的學校教育系統滲透。
已有不少高中開設了與創業創新相關的項目。波士頓威斯頓鎮公立高中除了財會🌀、市場等商業類別的選修課外𓀐,還開設了一個關於創業領導力的課外項目🤹🏿♂️,由全美創業專業排名第一的大學巴布森學院舉辦⇾。該項目結束時,會舉辦一個商業計劃及創業競賽🛵。
位於波士頓西郊的知名私立女子中學丹娜豪中學從2014年起,給三、四年級學生開設了創業暑期項目👨🏽🏫,學生有機會向企業界專家展示創業計劃,學習並體驗創業實踐⏮。
一些更“前衛”的中學,已開始將創業創新課列入學校正式課程。波士頓“畢弗爾國家走讀學校”是一所初高中混合私立學校,該校將創業課列為數學類選修課的一門🤜🏼👨🏿💻,高中四年級學生有一個學期可以選修。課程結束時,也有一個創意展示活動,由風投專家和其他專業人士對學生的成果進行評價。波士頓衛斯理鎮公立高中也開設有占6個學分、為期一年的“商業創業與經濟學”選修課。
一些課外培訓機構👝,已開始推廣針對學校教師的培訓,力圖將創業創新教育融入學校各個傳統學科的教學🤾🏼♂️。一些新近出現的“新新學校”走得更遠,直接顛覆了傳統辦學方式🧑🏽🦳,以項目學習🏘、個性化學習為核心🧙🏼♀️,創業創新培訓成為學校教育的主體內容⛹🏽♀️🕵🏼♀️。
創業低齡化🤿🤰,爭議沒有停息
少年創業者在增多,創業創新教育日益低齡化,個別高中生輟學創業🧑🏽🚒🥷,一系列相關聯現象的出現👮🏿♀️🌳,在美國不斷引發著思考和爭議🪼。
Facebook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等多位名人從大學輟學創業成功的先例,雖然賦予了輟學創業這一舉動不少積極色彩,但輟學創業,即使在今日的美國⛹🏻🎃,仍被多數人視為前衛另類的行為。相反,許多人認為,在知識經濟時代,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在增多,接受系統的大學教育顯得更為必要👨🏼🦳。
索默斯這樣的高中生輟學創業的行為🏊🏻♂️,進一步挑戰了人們的接受能力🙂↕️。
布萊恩·傑登(Brian Tjaden)博士畢業於全美名列前茅的文理學院阿默斯特學院,現任教於知名文理學院衛斯理學院🥷🏼,教授計算機課程。他對記者說:“我不贊成青少年過多把精力用於學習賺錢的技能🍿,或者輟學創業🥗。我自己是博雅教育理念的受益者,深感全面的教育能讓孩子們擁有更多的底蘊👨🦯,更好的品質👨🦼,這些品質在十幾、二十年後以至一個人的一生仍會產生重要的積極作用。”
活躍於創業創新領域的波士頓學院技術轉移專家🙍🏼♂️、世界華人技術經理人協會會長文立民教授也不贊成青少年過早地輟學創業🏔👨👦👦。他對記者說:“創業是一件高風險的事情➡️,並不容易成功,不能把個別人的成功當作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驗進行推廣😐🧔🏽♀️,尤其是涉及到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群體。青少年申請的專利,短平快的軟件、APP居多😶,大多數不是高科技發明,極少有引領企業、行業本質變化的革命性發明,他們缺乏商業、法律等許多領域的知識和經驗🤞,加上自身的不成熟✥,失敗的機率更高。商業創造中存在技術☹️、市場等風險,鼓勵不成熟的青少年輟學創業,無疑會增加商業創造中人的風險📿。對青少年本人來說得不償失👈🏿,對社會資源也是一種浪費。”
但對青少年開展創業創新培訓這一實踐,文立民表示贊同🦹♀️。“孩子接受一些創業創新培訓,開闊視界,培養創業精神,是好事。不過👰,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側重點不在創業本身🤸🏻♀️。不管時代怎麽變,素質教育都是必要的,在青少年階段,教育的重點是塑造完整的人,而不是培養專家學者。”
“在高中階段接受創業創新培訓,不僅僅是學習怎麽創業,也在學習實際生活需要的一些技能📳。”巴布森學院教授創業課的海蒂·內克(Heidi Neck)教授說🔭💤。
“我的學生們都有上大學的打算🙇🏻🌀,接受高等教育是必要的,我不贊成青少年輟學創業🤹🏼♂️。” Youth Cities創業培訓項目創始人維姬表示🕵🏿♀️,“針對青少年的創業創新教育♍️,不光教商業技能☂️,更重要的是思維方式、創業意識等方面的引導👩🏻🦱。”
比爾·蓋茨也曾在博客中寫道🐿:“盡管我自己從大學輟學🐈🕤,並幸運地在軟件行業取得成功,但是獲得學位是更可靠的成功之路💁🏼。”
對青少年輟學創業的行為𓀊,盡管支持的聲音明顯微弱,但創業這樁事本身💆🏻,仍像一塊磁石,吸引著不少年輕人。
據悉,“泰爾”獎學金每年的競爭相當激烈,錄取比例不到1%。2015年關於該項目的統計數據顯示,80個當時和之前的項目參加者共吸引風險投資1.4億美元,創造收入4100萬美元和375個就業機會👦🏼👨🏻🚒。小創業者們輟學兩年後⚈,一部分人繼續創業之旅🏄🏼♂️,有的經營連鎖酒店,有的設計了銷量曾居蘋果網店同類產品首位的APP。也有一部分人,在經歷了創業培訓或實踐後,選擇重返校園👩🏽🔧。
國內首位“泰爾獎學金”獲得者、普林斯頓大學留學生陳心怡,2013年獲資助輟學後,曾加入北京一家高科技創業公司🤙🙍🏽♀️。該公司公關部門人士日前告訴記者👩🏿🦳,陳心怡已離開該公司,返回普林斯頓繼續自己的學業🧑🦽。
“少年創業家”能走多遠?青少年階段學習和體驗創業,對一個人長遠的發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也許,這其中的得失,小創業者們只有日後經歷漫長的人生後🧜🏽♀️,才會逐漸體味到🙋🏿♂️👨🏽✈️。(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