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的一年,放眼世界,變革仍然是各國教育的主題。為了更好地了解發達國家的教育改革與發展動態,為我國的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有益的經驗和借鑒,我們特別推出法國🎒🥺、韓國🤷🏿、俄羅斯、新加坡等四國2016年教育新政,看看他們都從哪些方面進行了改革。
法國🧑🦼:初中大改革
從2016年起👩🏻🏭,《初中教改執行法令》正式在法國施行。
法國教育部確定了此次教改的4大方向。一是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前提下,加強對基礎學科(法語、數學、歷史等)的教育💘。二是加強培養每個學生的特長,挖掘學生的潛在優勢🙋🏼♂️。三是為適應世界形勢發展🚶🏻♂️,加強外語教育,註重培養學生的潛在能力。四是加強學生的公民意識,註重將個人行為與集體活動相結合。
法國政府國民教育、高等教育與研究部部長納佳特·瓦洛-貝爾卡塞姆稱🟨👦🏼,這一改革勢在必行,因為法國的中學教育體系使得整個國民教育體系深陷困境,尤其是基礎學科🦴。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12年底公布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結果顯示🚇:法國15歲學生的數學水平不斷下降,教育不公平程度則顯著上升,來自社會底層的孩子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法國家庭的家境條件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影響最大。
另據2014年法國對全國323所初中8000名學生的抽樣調查顯示,20%的學生只會做小學5年級(法國小學最後年級)或簡單的初一數學習題。法國全國初中學生學業科目水平評估每6年舉行一次🎼,過去6年來💂🏿,數學水平非常弱的初中學生的比例從15%增加到19.5%👩🏽🚀🥯。
不過🐊,此次教育改革同樣遭到了阻撓。由七大教育工會、家長聯合會等聯合組織的遊行抗議活動席卷全國,致使反對教改運動達到高潮。
這其中引起廣泛爭議的教改內容主要有兩項:
一是允許學校有20%的自由時間🩷,即每周4小時🐻❄️👿,用於做小組作業💚、個性化輔導以及跨學科學習。反對者認為,這將增大校長的權力,並使學校出現學生發展兩極化👵🏻,繼而擴大教育不公。
二是提前學習第二外語😂,如德語、西班牙語。同時規定🤸🏽♂️🦸🏻♀️,縮減拉丁語及古希臘語授課時間,弱化這兩門古語的教學,取而代之的是作為古典文化的通識課程。因此👩🏻🏫👨🦯,有教師擔憂拉丁語及古希臘語將走向末路🧑🏿🍳✂️。在一些反對者看來,拉丁語與古希臘語,是法國文化史與法蘭西文明中極具象征性的兩個符號,為了實用主義而取消拉丁語與古希臘語是動了法蘭西文明的根本,或將導致法國人的“身份危機”。
面對改革壓力,法國政府表達了勢在必改的決心🧑🏼⚕️✌🏿。法國著名大報《費加羅報》副總編伊夫·特雷阿爾表示,有關教改的爭論有利於促進法國教育體製的改革,政府不會後退🈶,因為現行教育體製不再能培養出人們所希望的高素質人才。
新加坡:學費繼續上漲
2016年1月起,就讀於新加坡政府學校的新加坡永久居民(PR)和國際學生(IS)的學費補貼進行了調整🪥,以進一步區分公民和非公民的學費。新加坡永久居民的學費每月增加20~60新元不等,國際學生的學費每月將增加20~150新元不等。新加坡公民的學費保持不變。本次修訂是新加坡教育部定期審查學費的一部分。
除中小學學費上漲外,幼兒園學費也將上漲。從2016年開始😰😇,新加坡兩大公立幼兒園——PAP旗下的大部分幼兒園和MFS的學費都將上漲。官方將漲價行為解釋為“為了保持整個學前教育的素質和水平👨🏭,需要不時地進行價格調整”🦸🏼♂️。不過💪,因為PAP學前教育機構龐大——全島共有153處托兒所和215所幼兒園,所以具體的漲價幅度和最終定價並不一致🧑🏻🤝🧑🏻。
大學同樣調整了學費。新加坡理工學院(工院)和工藝教育學院(工教院)學費從2016年新學年起調高,新加坡公民的工院學費調高100新元🤎;工教院的高級國家工教局證書課程(Higher Nitec)和國家工教局證書課程(Nitec)的學費均調高10新元🫲🏽,分別達到616新元和366新元🍆。
公民與非公民學生的學費差距將明顯擴大。2016年進入工院修讀專業文憑課程的公民,每年學費是2600新元🙆🏿,比2015年入學者學費高100新元。永久居民的工院學費則調高200新元,為5200新元。永久居民學生的高級Nitec和Nitec課程學費均上調153.6新元,分別為7814.8新元和4464.8新元🧗🏿♀️。
國際學生2016年工院學費則漲至9050新元🕵🏿。國際學生的高級Nitec學費也大幅度上漲至20512新元,比2015年入學者的學費飆升1350新元;Nitec課程學費則是11562新元,漲幅為750新元🙋🏿♀️👨🏼🍼。這對有意報讀工院和工教院的國際學生來說🧑🏿⚖️,相信是歷年以來最大幅度的學費上調。公民和永久居民此次學費增幅與上一輪調整相同。
新加坡的工院和工教院自2014年起采取固定收費製,學生入學時支付多少學費,直到畢業都支付同樣的學費💾。因此,在籍學生不受此次學費調整影響。
韓國☘️:中學無考試
2016年,韓國在中學實施無考試“自由學期製”,以期讓學校不再註重考試分數🙌🏽,而是利用討論👩👩👧👧、實驗👩🏼🔧🐆、戶外活動、團隊項目等多種方式教導學生👩🏿⚖️👩👩👧。這個以活動為主的教學項目是總統樸槿惠競選承諾之一,旨在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發現他們的潛力🚴♂️,培養創造力和創新力。
根據韓國國會2015年12月3日通過的總額約為386.4萬億韓元(約合2.138萬億元人民幣)的2016年韓國政府預算草案👨🏽🎤,“自由學期製”計劃支出將達679億韓元。
所謂“自由學期製”🫚,指的是減輕中學生一個學期的考試壓力,以便學生們體驗正確的培養自身素質和適應能力的製度。在中學的教育課程中👩🏿🍼,“自由學期製”目的是讓學生找到自己的夢想和特長,在一個學期裏進行探尋未來出路等多樣的體驗活動,施行學生參與型授課模式👅。這一製度廢除現有的以筆試形式進行的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代以討論或實習,以修行評價的方式確認學業修習水準。
施行“自由學期製”將會把現行的每周30小時的教學課程和3小時的創意體驗活動改成20小時的基本教程和13小時的自律課程。各學校各科目的上課時長會相應地延長或者縮短。自律課程包括未來出路探索、社團活動、藝術體育🩶、學生個性化節目等活動,由各學校自主搭配編成。例如,未來出路探索為中心的模型可以編成出路探索5小時,剩余的各個節目2~3小時;藝術體育為中心的模型可以編成藝術體育5小時,剩余的各個節目2~3小時✋🏻。
“自由學期製”期間的學習修習水準的結果並不反映在高考內審成績中🏋🏼♀️,如何彌補試行“自由學期製”學校和一般中學之間內審計算方法的差異♊️🫶,將在市🫅🏽、道督學進行協議後再公布👨🏽💼🕌。
其實🐎,韓國的這一改革在3年前便已在研究學校試行。2013年第二學期,韓國教育部在42所中學以初一學生為對象試行☀️,2014年第一學期以40多所學校的初二學生為對象試行,2014年至2015年在希望推行“自由學期製”學校試行。韓國時任教育部長官徐南舒在2013年5月28日表示💁🏼:“這是為了打破學生只擅長考試的教育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意、韌性以及自我主導型學習能力等未來社會要求能力的核心政策”,“雖然只是從中學一個學期開始試行,但未來的小學、初中和高中教育都會改變的”。
韓國教育部決定通過研究學校的試行,從2016年開始在全國中學施行“自由學期製”。另外,根據2016年韓國政府預算草案🧑🏼,2016年將投入2706億韓元用於支持大學研發和開設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學科🛺;增設學習與工作並行的“產學一體”型學校👎,將從9所增至40所。
俄羅斯:漢語入高考
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部第一副部長娜塔莉亞·特列季亞克2015年7月28日在北京俄羅斯文化中心透露💆🏿🧧,自2016年起,俄羅斯將在中學試行以中文作為外語的統一考試製度🙎🏽。將中文作為外語進行統一考試的製度並不是所有俄聯邦主體都參加🥍,只有感興趣或中文學習相當普及的學校才參加該考試🙇♂️,其中包括莫斯科❓、聖彼得堡和遠東地區的學校。
國家統一考試在俄羅斯既是中學畢業考試♘🥓,同時也是大學入學考試。目前進行俄羅斯國家統考的語種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和德語。自2020年開始,外語將與俄語和數學一起成為俄高中畢業必考科目。
任何改革的順利實施,都離不開穩定的政策保證。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部部長德米特裏·裏瓦諾夫近日對記者說🔴,經濟危機不會影響教師的工資和預算部門的撥款,但一些新教育項目的建設速度將會有所降低。裏瓦諾夫說,“我們對工資的發放有確切的指標⚠。這既涉及大學教師📈,也涉及科研工作者的工資。這些指標是按照總統下達的命令後確定的,不會改變🧔🏿。因此🧙🏿♀️☣️,教師工資部分的預算不會消減”。他還補充說,2016年的教育經費會保證教育系統的正常運轉✋🏻,同時科研經費也不會出現大幅度削減🧚🏼♂️。(新聞來源:中國教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