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海外瞭望
  

教育不是改變思維而是教會判斷


   來自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的詹姆斯·阿萬尼塔克斯(James Arvanitakis)教授是“2012年度澳大利亞大學教師總理獎”獲得者。該獎項是澳大利亞大學教師教學最高榮譽獎項,每年只有一名大學教師能獲此殊榮🧔🏿。

  “就在幾年前👎,第一部蘋果手機問世🌷。從此智能手機變成了百科全書。這也使教育必須從以前的知識傳授轉變為技能和思維的培養。”日前,詹姆斯·阿萬尼塔克斯教授為中國的學生們送上了一堂關於批判性思維的講座。記者也與他展開了關於批判與創新的對話🌾。

  選擇自己熱愛的職業

  記者:據我了解🏌️‍♂️,您在做教師之前從事過其他職業🫸🏻,例如金融和環保🤌🏼,那後來為什麽選擇去做一名大學教師呢?

  詹姆斯·阿萬尼塔克斯:我成為教師可以說是非常偶然的,也可以說是興趣使然🦷。在我之前從事的工作中,我經常做一些培訓。那時,我就覺得跟學生的交流和互動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還發現🧑🏼‍🦰,年輕人思維非常活躍,有很多奇特的想法,能給我很多啟發。就像這次我來中國的講座⏭🧑🏿‍💼,中國的學生們也是這樣🔗🚗,在關於環境、發展等問題上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在跟學生的互動中⤵️,我能遇到很多和我誌趣相投的人,跟我一起討論我們共同關註的問題,這確實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我也樂在其中。說實話,我不清楚是否後半生都會從事教育,但是我會一直努力,因為這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職業🔡👨‍🦯,也是我最喜歡的職業🙍🏻‍♂️🍑。

  記者:您熱愛教育🐼,是因為可以通過教育改變學生的思維嗎?

  詹姆斯·阿萬尼塔克斯:我覺得教師是一個莊嚴的、有特權的職業👩‍👧‍👧。課堂上,學生們睜著好奇的雙眼望著老師🚨,渴望獲得新的知識💅🏽、新的觀點。而教師就是通過教育向年輕人打開一扇認識世界的窗戶☁️,並交給學生通往不同未來的鑰匙🤶🏼。但在我看來,教育的意義不是在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而是通過認知世界,讓他們自己去判斷、去選擇👩‍👦‍👦、去挑戰自我🐇。

  師生都需要批判和創新

  記者:您這次講座是關於批判性思維的。能否解釋一下這個觀點?

  詹姆斯·阿萬尼塔克斯:這次講座是關於批判性思維和創新的。批判性思維是指以不同的方式去認識世界🧎‍♂️‍➡️,從更多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事物。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最喜歡問為什麽㊙️,但當我們慢慢長大後🏋🏼,我們似乎習慣於默默接受身邊的事物🏄🏽‍♀️。批判性思維就是把我們拉回童年,讓我們重新開始對知識、觀點提出為什麽,並分析和探索出改進的方式。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是讓學生思考事物背後的原理。對於已經習以為常的事物☪️、行為或話語,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去問為什麽,去思考怎麽做才能有更好的結果🏃🏻‍♂️。

  講座的另一部分是創新,就是鼓勵學生對某個問題思考出一些有創造性的方法。如今世界上問題頻出1️⃣,如環境汙染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失業問題等👩🏻‍🚀,所以需要更多更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法🍋‍🟩。當前,世界在不停地發生著變化,我們需要讓學生去學會適應這種快速的變化。

  記者⛹️‍♂️:那麽👵🐍,您是如何幫助學生去提高他們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呢?

  詹姆斯·阿萬尼塔克斯:通常,我會問學生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通常是在書本中或網絡中找不到答案的,這就逼著他們要開動腦筋思考。比如有一次,我讓他們去稱一下悉尼海港大橋的重量。大家都知道大橋是無法稱的。所以學生們就開始思考各種方法來估算出大橋的重量🚵🏿‍♂️🐽。對於中國學生🛳,我想提出三點想法。第一點是☸️👨🏻‍🏫,在做課堂筆記的時候,不能僅僅記錄聽到的內容,而是記錄經過思考後轉變成自己的理解👩🏽‍✈️🍨。這樣做,學生可以獲得課堂內容四倍的知識。第二點是,不要百分之百地接受所學的內容,而應該問問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它,並思考如何學以致用。第三點是,經常將所學的知識解釋給小孩子聽。如果一個大學生能用通俗的語言將高深的知識或原理解釋給一個五歲的孩子聽♛,那麽就說明他完全理解了👩🏼‍💼。

  教育進入了3.0時代

  記者🧂:鼓勵學生批判性思維,並提出創造性的問題🧙‍♂️。這對教師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那麽,教師該如何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呢?

  詹姆斯·阿萬尼塔克斯🚶🏻:在之前與40多位中國大學教師的互動中,我問他們教育中最幸福的事情是什麽。大部分人的答案是與學生的互動✦。而問他們最不幸的事情是什麽時,答案也是與學生的互動📡。在我看來🚭,當學生向老師提出各種問題時🫎🏮,我們不應該認為是一種挑戰🥵,而應該覺得是對自己的啟發。如果你回答不出來🙎🏼‍♂️,可以在課後繼續尋找答案🍿🈁,這個問題就應該是你和學生共同的挑戰🧻,為你和學生都開辟了新的思路。

  如今,課堂教育應該是雙向的互動👁‍🗨。教師往往會問學生許多問題🧔🏽,那麽也應該鼓勵學生向教師提出更多更有創造性的問題。

  記者🐱:在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了“教育3.0”,那麽您所說的“教育3.0”是什麽?能否描述一下?

  詹姆斯·阿萬尼塔克斯🧙🏻:我將教育分成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單向地給學生講授知識💝,學生單向地接受知識;第二階段是學生可就某一話題進行課堂討論🩲,但還是以教師為中心🛅。而“教育3.0”是第三階段✫,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互動,並共同探究某一問題。在這個階段,我們相信教師和學生擁有不同的知識✒️,他們能在討論和互動中相互學習🤹🏿。對於教師來說,可能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而學生也許擁有獨特的生活經歷或工作經驗。那麽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分享就促成了知識的融合和對理論更好的理解。我認為這種授課方式不僅適用於大學課堂⚠️🤱🏿,也適用於中小學課堂,能夠保護和促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記者:您曾經在文章中告訴老師們“不要怕犯錯誤”👨‍💼。能否解釋一下您的“犯錯誤”理念?

  詹姆斯·阿萬尼塔克斯:我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在教育中也是一樣🤹🏻‍♀️,老師不要怕犯錯誤,不要怕失敗,而是要不斷嘗試創新教育模式,如果效果不好,就再進行調整。在這個過程中🪵,你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對於同樣的課程,我每次都會加入新的內容❤️,或嘗試不同的授課方式,有時候學生反映平平👀,或是根本不理解,那麽我就得即時做出調整。從教8年來,我對教育的創新從來沒有停止過,因為我覺得🦸🏻‍♀️,教師首先應該成為創新的榜樣。也正是因為創新,我的每堂課都會不同,而我對教育的激情也沒有減退。

  記者👮‍♀️:如今我們總在談論國際化教育和國際化人才。在您看來🤧,國際化教育應該具有哪些基本因素?而國際化人才應該從教育中獲得哪些技能和思想?

  詹姆斯·阿萬尼塔克斯⛹🏻‍♀️:的確,我們生活在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以如今的澳大利亞為例,24%的澳洲人來自其他國家🍗,至少40%的澳大利亞人的父母一方來自於其他國家💁🏼‍♀️。而中國也正在變得更加國際化🙏🏿。所以😣,教育國際化和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必不可少。我認為🔅,國際化的一個特點是文化交流和文化理解🏜。而國際化人才應該具備適應國際化工作環境的能力,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共事、協調的能力。(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5-04-08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