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靠分數維系師生關系讓關愛無從實現
幼兒園老師和孩子最親近,到了小學、中學,能掌握全班學生個別情況的老師越來越少,到了大學,師生關系最為疏離,老師叫不全學生名字、學生不替老師擦板書已是常事。傳統社會“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師生關系能否重現👩🏿🍳?由上海市教育學會和上海師範大學主辦的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教育學術研討會近日在滬舉辦,來自北京、上海、廣東、四川以及香港🙍🏽♂️✋🏼、澳門、臺灣的近60位教育領域專家共同研討“師道”🥐。
分數扭曲師生關系
說起師生關系🚴🏽♀️,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楊秀玲想起一個發生在美國的故事♖。一個女教師任教的小五班有個頑劣的男孩,測驗卷上叉叉很多,經常不及格✭。一個偶然的機會,女教師翻閱小一至小五的老師給這個學生寫的評語,發現男孩原本是聰明快樂、好學上進的好學生🪄,但是一場家庭變故,讓孩子開始自暴自棄🔞。這位女教師很慚愧,後來🗳,她的細心關愛、耐心鼓勵影響了男孩的一生,男孩從小學、中學🅿️🤘🏻、大學到研究生畢業👨🎓,都會向她匯報成績,並稱她是“一生中最好的老師”。
楊秀玲認為,是教育的量化、唯分數論逐漸扭曲了如今的師生關系⛹️💅,能取得高分的學生就是“好學生”🙆🏽♂️🧗🏿,能教出得高分學生的老師就是“好老師”。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與改革發展研究所所長葉瀾教授也指出🧑🏼,市場競爭和消費社會,將人們趕上趨利的快車道💜。教師上課“留一手”🏋🏻♀️,課後收費補課🧎🏻♀️➡️,用加作業加練習來提升升學率,將考試、升學作為教學、教育的唯一目標。為了取得好成績,教師與學生甚至出現以前不可想象的協同作弊💼。
大學師生關系淡漠
而到了大學,升學壓力不如中小學那麽大🏠,師生關系是否好轉呢👼🏻?答案卻是否定的。香港教育學院賀國強教授說🔊,大學放棄班主任製🙅🏿♀️,加上近年多媒體教學盛行🖲,師生關系日益疏離。而發動學生來評估教師的教學質量👷🏿♂️🧕🏿,更將師生關系推向對立面。研究生因要跟導師作研究,師生關系相對密切🛢,但大多停留於學業或工作👨🏽🦳,鮮能發展至傳統“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境界🔅。
如何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楊秀玲認為,教育必須克服過度量化,否則完全靠“分數說話”的話,就難以給師生留出共同探索👨🏼🎤、思考的時間🪁👋。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講師蔡文蓮認為😌,教育要回歸本真,就要認同教師地位的崇高性,堅持“師道尊嚴”,此外還要正確定位教師的服務功能,學生不能被當做“上帝”,真正的“上帝”是教育。本報記者 錢瀅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