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山東的高校錄取工作中,第一次有高分考生因“綜合素質評價低”而被退檔,同時也有剛上投檔線的考生因為“綜合素質評價高”被錄取。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舉措引起社會廣泛關註。有人認為🔱👾,把綜合素質評價與高考錄取“硬掛鉤”,是破冰之舉;也有人擔心,此舉會因人為操作空間太大,造成新的教育腐敗。
綜合素質評價因與新課改強調的素質教育相關聯🏂🏼,與高校錄取“掛鉤”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山東此舉所引發的質疑告訴我們👨🏼🌾,綜合素質評價究竟應該怎麽搞,是一個需要繼續探討的問題🧔🏻。
綜合素質評價首次與高考“硬掛鉤”
臨沂師範學院是山東省屬院校。作為兩所試點院校之一♛,在今年的高考招生中,報考該校中文系的考生中有12人因為綜合素質評價低而又不服從誌願調劑被退檔,同時也有剛上投檔線的考生因為綜合素質評價高被錄取🌼。在全國來說,這是首次將綜合素質評價與高招錄取“硬掛鉤”。
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齊濤說🛰,實施綜合素質評價,是我國高中推行新課程改革後的一項舉措。作為最早實施新課改的試點省份之一,山東早在2004年就推出了綜合素質評價🪩,並在三年後納入了高考錄取程序。但是此前僅僅是作為高校錄取過程中的一種參考。今年🧙🏽,山東選擇臨沂師範學院🦸🏻♂️、山東政法學院兩所本科高校的4個專業開展試點。省招考部門按照1∶1.2的比例投檔,在此比例範圍內,試點高校專家錄取組通過審閱考生電子檔案和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等內容,提出錄取建議💧。
齊濤說🛄,高中新課改開設了通用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等綜合實踐類課程,這些課程的學習成果很難用分數來表達👩🏿⚕️。實施綜合素質評價製度🤲🏼,就是為了體現學生在高中期間這些實踐類課程的學習成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今年我國有11個省份進行了新課改後的新高考。據記者調查,已實行新課改的省份都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高考實現了“軟掛鉤”,即在現有錄取模式的基礎上🧍♀️,將考生綜合素質評價以電子檔案的形式提供給高校作為錄取參考💇。但大多數新課改省份綜合素質評價還處於空轉狀態🏊🏿♀️,並未與高招實現“硬掛鉤”。
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戴家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砍掉“獨木橋”,建設“立交橋”📼,使更多的人能接受高等教育,是高考改革的方向。記者采訪到的部分教育專家也認為,綜合素質評價彌補了高考過於註重分數的弊端👨🏿🔬,體現了過程性、發展性、綜合性的評價要求💮。把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考程序⛅️,並逐漸發揮取舍作用,是新高考的要求。
引來廣泛爭議和擔憂
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中學階段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綜合表現的打分。記者采訪了解到,對山東將綜合素質評價與高招錄取“硬掛鉤”這一舉措,一些家長表示贊同🐪,認為以前學生考好考壞是“一錘子買賣”,現在把一次性考試變為過程性評價📸,對學生的考察更全面、更立體🏊🏿♀️,也更公平👩👩👧👦。
與此同時,擔心卻更廣泛,也更顯而易見。
濟南一位高二學生的家長告訴記者👨🏼🏭⚾️,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方面🥥,有的項目由高中班主任或學校作出文字性評價。他認為這種評價主觀性太強,在教育腐敗時有發生🧜、社會有效信用體系尚不健全的情況下🙏,怎麽能保證高中教師和學校會對每個學生都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也有家長認為♿,在綜合素質評價中📋,市級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以及各種競賽獲獎證書🍩,都可以作為標誌性成果😻,而一些具有權力和關系的家長,會千方百計讓孩子獲得這些“資歷”🎖,這會給大部分學生帶來更大的不公平👨🏿🦱。
不僅家長對此疑竇叢生🦇,在一些教師的眼裏🆒,綜合素質評價也是個燙手的山芋。
老師們反映,由於綜合素質評價缺乏客觀和可操作的標準,如實填寫難度很大🧑🏻🤝🧑🏻。濟南一位高中班主任認為⛹🏽♂️,老師在填綜合素質評價表的時候沒有一個統一尺度,很難如實填寫,結果是大家都會盡可能把學生寫得好一些。再說,高考是學校與學校👲🏿、地市與地市之間的競爭,為了提高升學率🔖,各方也都希望給學生一個高的評價🛸。
一名高中生說⬛️,綜合評價信息表一般都是老師在填,有些項目也讓同學互相填寫🐕,一般都有基本標準🧛🏿♂️,比如有些項目劃分A、B、C、D幾個等級👩👧👧。“我們自己先把評語寫好🍸,老師負責抄寫在表上。因為班裏同學太多了🫗,老師寫容易重復,也忙不過來。學校為了讓學生多一些考上大學,評語一般都差不了,同學之間的區別不是很大。”她說🪆。
記者采訪到的許多專家和家長都認為,用綜合素質評價來推進素質教育,想法很美,但中學能否執行到位、能否保證公平公正,確實是一個問題。
爭論背後的教育改革困局
更加重視選拔有潛力⛽️、綜合素質全面的學生,給學生更多成才機會🥾,成為近年來各地高考改革探索的一個共同指向。隨著新課改省份陸續進入新高考❇️,如何科學公正地發揮綜合素質評價的作用,成為社會關註的話題👂🏻。
有評論認為,山東的做法,不過是將以前高校20%的自主取檔權⚪️,變為結合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進行綜合考察,這樣做♦︎,並沒有真正提高綜合素質評價在錄取中的作用和地位——學生的分數達到投檔線是前提,沒有達到投檔線,綜合素質評價無從發揮作用。對此♻,教育專家熊丙奇表示,在統一高考🧑🏿🔧、集中錄取中🥇,分數基本上是惟一的錄取依據🈳,這留給高校考查學生綜合素質的空間是十分有限的。在這一空間中的教改,無異於“螺螄殼裏做道場”,難有作為⛅️。
面對來自各方的熱議,綜合素質評價究竟向何處去👨🏽🍼?素質教育向何處去👨🦯➡️?部分教育專家認為🫱,不能因為綜合素質評價存在問題就否認教育改革👰♀️,走回頭路🧖🏻♂️,目前我們還是要堅定不移地推行素質教育🤽🏻♀️。但要保證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就必須加快推進教育改革🔟,尤其是高考改革和高校改革。他們認為,教育是個系統工程,教育改革也應是個系統工程🏡🤱🏻,素質教育看起來是基礎教育領域的事情,但從某種角度說🍽,基礎教育只是供方,高等教育才是需求方,要使綜合素質評價真正受到中學重視,必須發揮高校的作用。要通過改革使高校處於真正的辦學競爭之中,讓學生能夠選擇高校🦜,高校也能夠根據自己培養人才的需求來錄取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多種多樣的素質和潛力受到不同高校的青睞🧑🏿🏫。現在綜合素質評價出現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高校參與有限,只是基礎教育領域在自說自話,那當然會引發種種問題。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楊東平等專家認為,我國高考製度改革需要建立在對國情充分了解和把握的基礎上♣︎,可以實行多軌道、分層次的統一學科知識考試🤽🏿♂️,讓考生根據自己的學科興趣與能力選擇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考試🕊。同時,增加全國統一的學業能力水平測試👨🏻🎤,類似於美國的SAT考試🪞,作為考生申請高校自主招生的門檻條件🙆🏻♀️。改革的最終方向是擴大考生的選擇權和高校招生自主權𓀆,建立以統一考試為基礎的多軌道、多樣化的考試製度和錄取製度,實現考生自主選擇考試、自主選擇學校、擁有多次錄取機會。本刊記者 張曉晶
(來源🏐: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