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學術交流
  

作業批改“只打勾不打叉”好不好 違背教育規律?


正方:教育創新 反方:違背規律

  □晚報記者 錢鈺 報道

  “√”和“×”是上世紀沿襲至今的評判學生作業正確與錯誤的符號👼🏻🫳🏼,可在昨天由市教科院等主辦的2009年長三角黃浦教育論壇上,來自浙江寧海的一位小學數學教師做出作業批改方式的創新——讓作業本徹底告別“刺眼大紅叉”,這一做法在滬上老師中引發熱議。有老師直言,如果學生連個紅叉都承受不起,何來勇氣面對日後的挫折和挑戰。

  讓作業告別大紅叉

  昨天的論壇現場進行了長三角城市群“我與新課程改革”征文頒獎。浙江省寧海實驗小學城西校區戴峰老師關於作業批改方法改革嘗試的論文獲得一等獎😋。他所做的作業批改方式的創新讓人眼前一亮,即老師在作業中發現有錯,就在下面標明錯題道數,再退回👰🏽‍♂️,如果能自己檢查出來並訂正好,就打個大“√”🏄🏻‍♂️,不但給滿分,還每題獎10分,上不封頂😐。

  說到采取這一做法的初衷,戴老師告訴記者,習慣於面批作業的他,有一次在批改作業時,聽到一個細小聲音在一旁請求7️⃣,“老師,別打叉,讓我訂正好🧝🏽,再給我100分,好嗎🫄? ”原來🏄🏻‍♂️,這位學生的父母比較重視她的學業成績⚪️💪🏻,尤其看重作業本上的100分🪀。 “能否把這種對結果的關註轉向對過程的重視👨🏼‍🚒,使改作業從教師的事轉變成學生自己的事? ”戴老師陷入沉思👨🏻‍💻。

  在戴老師看來,“√”和“×”這看似簡單明了的評判🧑‍🔧,卻牽動了無數人的喜怒哀樂。有些同學的作業本上到處都是大紅叉,有時另加冷冰冰的“差”或“重做”,還有個別老師拿這樣的作業在全班展示,“打擊了學生的自尊和自信! ”

 

 

  創新做法引發熱議

  “從一開始我為他們圈出錯題🛵,到最後讓學生自己找出錯題,這樣一來,老師和學生的工作量都增加了不少😆。 ”戴老師坦言,實驗初期是費了不少力氣,特別是教學生自己找錯誤🧘🏽‍♂️、“挖地雷”的方法,可不容易。而且不少家長也提出異議👨‍🍼,將作業的對錯模糊化⤵️,家長不方便找出孩子的薄弱點進行針對性輔導,甚至擔心孩子養成了“事後補救”的習慣,考試怎麽辦👷🏿?

  不過,試驗了一個半學期後♦️,同學們做作業的態度有了明顯改觀:他們少了馬虎,多了認真🛌🏽;少了粗心🚇,多了細心……學生獨立作業,認真檢驗的習慣初步養成🏜,作業的正確率大大提高。一個全校有名的後進班一躍成為及格率達100%、優秀率達75%的班級。

  對於 “只打勾不打叉”的創新做法🟢,滬上有老師認為,這一小小變化折射出教師的智慧。長期以來,不少學生認為反正有老師批改𓀑,到時逢叉訂正即可✌🏽,形成學習隨便🧑🏿‍🔧、無責任心等不良習慣,這樣的創新一舉數得。

  但也有老師持不同觀點,這些符號醒目直觀📀、節省時間,也方便學生辨識。 “如果學生連個紅叉都承受不起🤙🏿,何來勇氣面對日後的挫折和挑戰。”還有老師認為,勾、叉應該兼而有之,叉太多或者沒有叉都過於極端,“我們可以用畫圈或各式可愛的圖案粘紙、文字點評來代替部分的勾叉,但純用勾或叉都不太合適🦶🏻。 ”

  是否違背教育規律待商榷

  “作業批改只打勾不打叉的做法🎸,到底是教育的創新還是違背教育規律,在這點上還有待商榷😴。 ”寶山實驗小學校長余慧斌認為🕹,首先要肯定老師對學生的呵護🆚,勇於創新的精神。但兒童社會化的過程必然伴隨著正確和錯誤、榮譽與恥辱🆎🪮、成功和挫折🧑🏻‍🦽,“不管采取何種批改方式,我們都應該讓孩子對正確與錯誤有個清晰的區分,‘肯定對的,承認錯的’符合兒童認知發展的內在規律𓀁✍️,不應違背這樣的規律。 ”余校長認為👴🏿,長遠看來,“對錯的模糊化處理”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將來的道德判斷🧑🏼‍🦱、行為辨識。同時,有些教育創新並非人人適用,校校適用🪿,應該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不要輕易推廣成普遍性的經驗。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09-09-18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