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的周斌教授帶領其課題組歷時兩年👩🦱,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進行追蹤研究後發現💇🏻🧖🏽♂️,書法這一傳統藝術能促進兒童心理健康。
為了研究書法對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的影響,課題組在上海市某小學選取3個三年級班級作為實驗班,對148名兒童統一開展書法藝術課程。同時在該學校同一年級中選取一個平行班🛜,不開設書法課程,作為研究的對照。
通過采用兒童14種人格問卷(CPQ)對兒童個性進行測量🤦🏼♀️,課題組發現📦,兩年的書法訓練中🌷,兒童個性發生了較大的改變🦢。隨著時間推移,實驗班的兒童不再像以往那樣興奮了。在滿分 10分的維度下🧑🏼🏭👐,他們在興奮性特質上的得分只有5.25,而對照班學生的得分卻高達7.25🧚🏽♂️。開設書法課程之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兒童在“自律性”上得分相仿🧜🏽♂️,但練習書法之後,實驗班兒童得分明顯提高了,他們表現得更加安定👩🏼、冷靜,性情也變得相對溫和、順從🙈。
為什麽書法練習會對兒童個性的發展產生影響呢?周斌認為,這與書法練習過程中兒童的心態有關🤛🏻。“書法創作有虛靜態和熾情態兩種心態😭,前者需要兒童聚精會神👩🏼🦲,這對提高兒童情緒的穩定性👩🏻🚒,培養溫和、順從的性情有極大的影響。與此相對,熾情創作是激情奔放、欲罷不能的心態🖖🏻,這對提高兒童思維的開闊性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為研究書法對兒童情緒的影響👩🔬,周斌和他的課題組隨機抽取3個四年級班級作為實驗班🍧,給兒童開展書法藝術課程。
在兩年的追蹤過程中,課題組發現☝🏻,書法練習對兒童了解和管理自身情緒、識別他人情緒三個維度的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雖然兒童經營人際關系、了解自身的情緒等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動提高🧟♀️,但在控製自身情緒方面卻沒有什麽變化👊🏿🤏。較之於對照班,實驗班練習書法的124名兒童更能控製自己的情緒,體會他人的情感🔄。這說明書法練習對兒童的情緒、智力產生了影響,周斌博士推斷👰🏿♀️,兒童在練習活動中對自身情緒的元認知促進了情緒智力的發展。
周斌說,出現這種結果可能是由於兒童在書寫過程中需要留意每一個書寫動作,在此過程中,兒童呼吸、心跳🟫、血壓等生理上的變化隨之產生,通過調神調息等一系列過程🏄🏻♂️,兒童會體驗到一種輕松的感覺,這有助於他們提高自我控製能力👨👩👦。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依賴計算機,有人甚至認為“練一手好字”不如“打一手快字”。在鍵盤取代傳統紙筆幾成趨勢的背景下🙎🏽♂️🤏,兒童還需要傳統的書法練習嗎➜?對此,周斌強調,“作為音✊🏽、形🫃🏼😕、義統一體的漢字,積澱著華夏先民在天文、地理🚎、自然🐘、社會諸方面的哲理觀念😜,是我們民族文化的象征,民族精神傳承的載體,漢字書法教育對兒童的影響是其他課業不可替代的👧🗒。”
但是,書法教育不能簡單等同於書寫的技能教學,周斌認為,書法教育應包涵欣賞和書寫實踐兩個方面🕍。一些家長把學習書法作為一種技能來看待,希望孩子能夠學得一技之長、在比賽中獲獎,但忽視了書法的文化內涵🚴♀️,“書法競技有其積極意義,它可以帶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也可以調動家長的熱情🦻🏼,但如果過分追名逐利✊,會造成重形式、忽略內涵的不良取向。我曾在書法培訓班中做過調查,結果發現🧀,不少學生一個學期甚至幾年都寫同一首唐詩,這首唐詩成為他們參加比賽的唯一‘作品’,而其他字則不會寫,這樣的書法教學對兒童發展是沒有好處的。”劉余勤 陳玲 本報記者 周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