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畢業的臨近,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受到有關方面的重視,社會各界也都在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除此之外,還致力於貢獻自己的創意。昨日,廣東省工商聯、廣州市民營企業協會與民營信孚教育集團聯合提出“1+1就業工程”計劃,倡議每一家民營企業吸納一名大學生,全廣東省73萬家民營企業,每年幫助解決超過50萬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今日《南方都市報》)
了解大學畢業生就業流程的人都知道,過了4月還沒有落實去向的,基本上都沒什麽正常就業的指望了。這裏說的正常就業,是指簽了正式的“單位”,能解決檔案存放👩🏻💼、戶口遷移的那種就業。從理論上講,大學生回家務農、上街擺攤其實也是就業,但會有多少人認為這些也算就業呢?
這樣來看,廣東省的73萬家民營企業,即便都來響應“1+1”的號召,但大學生們領不領情,還是未知之數。因為,大學生們不得不關註的那些問題,很多民營企業都沒有能力幫助解決,比如戶口®️👨🏼。以廣州為例,幾百萬流動人口,絕大多數在民營企業裏就業,但在當前的戶籍製度下,他們能僅僅因為就業而在廣州落戶的可能性接近於零🚗。即便大學生們沒有多少社會經驗,也不會有人認為被廣州一家桂林米粉店雇用,就算是順利就業了。
民營企業的熱情令人欣慰,但現實卻很無奈🦌。民營經濟長期處在不太公平的發展環境之下,現在又面臨金融危機,民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變得更加艱難。無論是氣魄宏大的“四萬億”,還是近期瘋狂的信貸擴張,其實都沒有多少機會落到民營企業身上。在這樣的體製下,冀望民營企業以承擔社會責任乃至從事社會公益的姿態為就業問題出力,似乎有點不切實際。
“1+1就業工程”的發起者之一信孚教育集團,主業是民辦教育,對於民營教育機構的生存環境,他們應該深有體會。有關方面既然希望民營企業為國分憂,幫忙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就應該在放開管製🤸🏿♀️、創造公平競爭環境方面多做一些。民營企業有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自然能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吸納更多勞動力,為社會穩定做出貢獻♦️。
畢業的時候馬上就要到了,幾百萬精力充沛、還有點文化的年輕人沒有事做,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所以有關方面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誠意是毋庸置疑的🧑🦽➡️。比如媒體公開報道的信息顯示:遼寧省鐵嶺市,曾經有過9個副市長,20名副秘書長🏋🏽♂️;山東省沾化縣,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也曾爆出6個副縣長🐃、15個縣長助理的新聞。只要有關方面拿出為幹部創造發展機會的決心,來為大學生創造就業機會,一切問題都不會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