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浙江大學中醫學院博士後賀海波為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的一系列學術論文,日前因涉嫌數據造假、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行為而被撤銷——據2月3日《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這些論文的作者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李連達及其課題組的主要成員🐫。據統計↙️,迄今為止🏋️,李連達課題組造假和學術不端論文已被發現14篇。
作為中國驕傲的中醫,其研究靠造假在國際學術期刊上製造“興奮點”🏊🏻♀️,豈不是丟老祖宗的臉➡️?盡管浙江大學校長聲稱“造假行為系賀海波個人所為,與李連達院士無關”👨🏼⚖️,但該事件再一次刺激著公眾的神經。學術不端正在透支學術的公信力。
某些高校👨🏼✈️、科研機構學術造假事情接連出現,如清華大學醫學院原副院長劉輝在申請清華大學職位以及在個人網頁中提供的個人履歷、學術成果材料嚴重不實;上海交大博導陳進在負責研製“漢芯”系列芯片過程中✤,存在嚴重的造假和欺騙行為;同濟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楊傑曾在申報博士點、*時屢次將他人成果納入自己名下……
浮躁心態在一些高校和科研機構蔓延。一些學者或忙於社會事務💂🏼,或忙於創收,不亦樂乎🤸🆎;一些研究生導師擔任多種社會職務,搞科研🍒🐈⬛、進課堂的時間和精力被大大擠占💂🏻,對學生實行“放羊”的也不在少數。在這種背景下,曝出浙大教師論文造假、學術不端的新聞,並不奇怪。
當前🦪,一些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術生態並不盡如人意。某些高校領導層查處學術造假事件,一來底氣不足,二來擔心給學校帶來負面影響🔳,打擊學術不端難免會停留在剪矢醫傷的水平。當然🧔♀️🤷🏽,其中也有過亮點:復旦大學前年公開通報過本校學術違規情況,自曝家醜⛺️。但讓人遺憾的是,不少院校、科研機構對學術造假的處理態度並不堅決,甚至姑息遷就。
據報道,舉報者祝國光教授曾先後向衛生部📅、科技部、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中國中醫科學院🎴、浙江大學等機構發出具名舉報信。遺憾的是,迄今為止,只有中國工程院表示正在立案調查🧑🏻🦰,其它機構皆無明確回復。看來✂️,在學術道德滑坡的大背景下,某些學術潛規則的力量不可低估❌。這一“造假門”並非“空前”🧝🏿♀️🛀🏻,能否“絕後”❤️🔥?
如果我們對學術不端現象視而不見,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𓀐,甚至庇護🤴🏼🗜、寬容,那麽,勢必讓學術道德底線不斷後退,讓學術造假現象越來越泛濫👼🏻,對高校、科研機構的公信力造成嚴重傷害。(葉祝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