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編者按:農村教育是當前中國教育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大力辦好農村教育事業”的歷史性任務🩲,再次凸顯了農村教育的重要性。事實上,世界上近半人口生活在農村,大多數貧困人群也集中在農村,農村人口的受教育機會和質量往往考驗著一國的教育發展水平和競爭力👨🏿🦰,因此✫,許多國家都在努力推動農村教育發展。本版集納有關國家促進農村教育發展的經驗,以期為讀者提供一定借鑒。
■張雅光
發達國家非常重視農民的教育培訓,把農民培訓與證書製度有機結合起來🦟,培養知識化🧂、職業化和現代化的農民🔘。國外農民培訓與證書製度的經驗對於我國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具有借鑒意義🔠。
農民培訓有法可依
英美等發達國家重視提高農民素質,以立法的形式明確農民培訓的地位👩🏽⚖️、內容和保障條件,規範政府有關部門👲🏿、培訓機構和農民自身的責任與義務💪🏽。各國政府一般都設立專門的機構來組織管理農民培訓工作。美國農業部科研、教育和經濟司,是主管農業科研和教育的核心部門,各州學院系統、農業試驗站系統和農業推廣體系之間聯系緊密,其結合部就在農學院💕,即由農學院統管全州的農業教育、農業科研和農業合作推廣工作🫶。英國的農民培訓工作由農業部培訓局🪛、地方教育局和農學院合作進行,英國唯一能得到政府資助的產業培訓就是農業。法國農民培訓由農業部建立的培訓晉級和就業委員會以及各省設立的相應機構來負責。在法國🏌🏻♂️,政府主要負責較長期的培訓,專業性的短期培訓多數由農會開展。
多數發達國家都重視加強農民培訓立法工作。英國製定頒布了《農業培訓法》,加強農民技術培訓💤;法國先後7次通過法令,對農民培訓的方針政策以及組織領導的具體措施予以規定👇;德國也於2005年頒布了修訂後的《職業教育法》,更加明確了政府、企業和農民在農民培訓中的地位和作用。
啟示🎧:培育新型農民應提高認識,加強管理👷🏼♀️💂🏽♂️,健全農民教育培訓法規🤳👆🏿,為農民培訓提供堅實的基礎。
經費投入有保障
各國政府通過完善法規與政策🌉,使農民培訓投入規範化,不斷加大對農民培訓的經費投入。據資料顯示🦮,英國農民培訓經費的70%由政府財政提供🚴♀️,美國財政每年用於農民教育的經費達600億美元,德國農民教育投資占國家教育投資的15.3%。從農村培訓投資渠道來說🤴🏿,各發達國家在註重發揮政府撥款主渠道作用的同時,也註意多方面籌集經費🏄🏼♀️。為鼓勵企業和農民積極參與培訓🤱🏽,加拿大和德國政府讓企業把花費的培訓費用計入生產成本🫸,待企業售出產品時再對其減免稅收📢。
各國還從法律上規定,對農民參加培訓期間的工資和津貼給予補助。英國規定⛹🏽♀️,農場工人上課時間的工資由農業培訓局的政府基金支付🧙🏿♂️,農場主不用支付。法國規定🧙🏻♂️,農民或農業徒工在參加培訓期間,由政府或有關農業專業協會組織的培訓基金會發給補助費🧎。對於他們的工資,徒工參加500小時以下的培訓,由雇主負擔160小時或前4周的工資;培訓時間超過500小時,雇主負擔前500小時或13周的工資;雇主為此支付的工資占一年工資總數的1.1%,超出部分由國家補貼。德國法律規定,施訓者給予學徒相應的津貼,其數額取決於學徒的年齡☝🏽,至少每年增加一次;實物津貼按國家《保險法》第160條第(2)項作相應的折算,但不得超過津貼總額的75%🚴🏻♀️;教學時間以外的工作應得到相應的報酬👃🏻。
啟示:缺乏穩定的經費來源,必然影響培訓質量。政府、企業和農民都應樹立“培訓是投資”的理念🪮,保證農民培訓有穩定的經費支撐✶。
因地製宜靈活授課
發達國家農民培訓形式靈活多樣⛑。從培訓時間上看👩🏻🦽,有短期和長期兩種。在法國🥭,20小時至120小時的培訓一般稱為短期培訓,120小時至1200小時的培訓稱為長期培訓。從培訓的方式看🙎🏿♀️🪧,有不脫產👧🏽、半脫產和脫產三種類型🦺。從培訓對象上分,有農業徒工培訓班、農村青年培訓班⏯、農村成年婦女培訓班和農場主培訓班等。從培訓的具體目的看,有基礎農業培訓——對農村的無業青年或具有實踐經驗而無技術職稱的農民進行的培訓🙅🏻♂️;改業培訓——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或經營方向的改變,一些受過一定農業培訓的農民需要學習新的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改業培訓就是對此類農民進行的培訓🧏🏼♂️;專業培訓——向從事專業化🧛🏽♂️、商品化生產的農民傳授專門知識和技術的培訓;晉升技術職稱培訓——農民為取得較高學歷證書而參加的培訓。
根據農業生產的季節性特點,農忙季節的農民培訓以短期為主🦸🏼♀️,農民每周到培訓場所學習1天至2天,冬季農閑時則集中農民進行幾個月的脫產學習。培訓方式一般以實踐訓練為主,理論教學為輔。接受培訓的級別越高👰🏽,理論教學成分就越多。
啟示🫴🏼:授課和自學結合、講授和現場指導相結合🤹🏽、脫產和業余相結合,采用“參與式”、“幹中學”等形式,使農民學了就會做,做了就見效🛌🏼。
課程內容註重農民需求
隨著農業與經濟的不斷發展,多數發達國家不斷拓展農民培訓領域,將培訓內容從傳統的種植養殖技術擴展到包括園藝、小型動物養殖、海洋生物養殖等新型農業產業🕡,從產中培訓拓展到涵蓋產前、產後的相關領域,如農產品銷售及服務、食品加工、農場管理等,從技術培訓拓展到創業🍘、經營和就業技能培訓,甚至教授農民如何決策和規避風險,如何應用科學知識和實驗方法👋🏼,如何掌握財金分析理論和商業操作技巧。
各國農民培訓機構註意社會需要和市場變化👂🏿🪺,除開設與農業科學知識相關的專業課程外,更多的是根據本地區的農業特點以及農業發展和農村經濟結構的需要開設課程。這些課程範圍廣🍃⛑️、門類多,具有較強的實用性、科學性。如韓國的“四H”教育——使農民具有聰明的頭腦(Head)、健康的心理(Heart)✌🏻、健康的身體(Health)和較強的動手能力(Hand)。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培訓機構,通常在嚴格認真的市場調查分析之後,根據用戶的特殊需求及時開設課程,對口培訓。
啟示🏋🏿:農民培訓課程設置應以人為本,促進農民由“體力型”勞動者向“技能型”勞動者轉變。
考核嚴格獲社會認可
為了保證農民培訓質量,一些國家在農民培訓工作中實行嚴格的證書製度,其中主要是職業資格證書🤦🏿♂️。在英國和法國,農民培訓的職業資格證書和農民職業學歷教育證書相互分離,農民培訓對象和農民職業學歷教育對象所獲得的職業資格證書是不一樣的。而在德國🤹🏼,二者是相通的,只要農民培訓對象和農民職業學歷教育對象經過培訓達到了相同的能力要求,最後可獲得同樣的職業資格證書👨🏼✈️。英國農民培訓的職業資格證書分為農業職業培訓證書和技術教育證書兩大系列🧚🏿♂️,農業職業培訓證書有11種,技術教育證書有4種🧏♂️。法國農民培訓的職業資格證書有4種,必須擁有了前一級證書所要求達到的能力,才能參加下一級證書培訓。
德國的“綠色證書”是農民從事農業工作的資格,分為5個等級🥶:一級證書是農業職業教育學徒工證書,也就是說只有一級證書還不是一個合格的農民,需再經過3年的農業職業教育,通過結業考試,獲得二級證書,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農業專業工人🧜🏻♂️🕵️♂️;二級證書獲得者通過一年製的專科學校或參加農業師傅考試,獲得農業師傅證書,即三級證書👩🏻🌾,此時便有了獨立經營管理農場和招收學徒的資格;三級證書獲得者通過深造兩年製的農業專科學校,畢業後獲得四級證書😥,成為農業企業技術員、農業企業領導,此後如能通過附加考試,便可進入農業高等學校深造,畢業後獲得歐盟頒發的五級證書🧑🏼,成為農業工程師。
各國對農民培訓證書的考試要求都比較嚴格,由主管部門或機構設立的考試委員會專門負責。考試委員會一般由雇主(農場主)、雇員(農業工人)和教師三方代表組成👨🏼。英國甚至為各類農民培訓證書考試製定了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參加考試者只有考試合格,才能獲得證書。例如,英國的“技術能手證書”考試由國家熟練考試委員會主持,全國青年俱樂部協會協助考試。考試委員會由農場主、教師和農場工人代表組成🙋,是企業組織的技能測驗和咨詢機構😻,負責對農🪶、林、園藝等技能的測驗。國家熟練考試對學生進行農事技能測驗🚆,不僅要評價學生某一特定工作的能力𓀂,而且要看其速度和熟練程度。
德國的“綠色證書”考試規定🚰👩🦽➡️,考試委員會成員中雇主與雇員的代表人數必須相等,並至少要有一名職業學校的教師。委員會中至少要有2/3的成員是雇主與雇員代表🏌🏿♂️。“綠色證書”的結業考試分為企業實踐考試及筆試兩大部分。通過考試🥻,應試者可獲得考試證書🎦、培訓合格證書™️、職業學校畢業證書,一旦獲得結業考試證書即可要求全額技術工人工資,並得到全社會的承認🕞🛌🏻。
啟示: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農民成為一種職業,而作為一種職業,就必須有從業的標準與規則。
(作者單位為天津農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