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政策出臺後,教育部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狠抓落實,對義務教育階段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進行全方位綜合治理,著力從根源上解決教育中的減負問題。
“雙減”工作的著力點主要聚焦於作業管理、課後服務、課堂教學與校外培訓四個方面👵🏿。在貫徹落實減負工作過程中,各地湧現出不少新舉措🐛🙅🏿♂️、新經驗⛅️,如江西的“智慧作業”依托“贛教雲”平臺👩🏻🎤💁,將光學掃描識別👨🏼、點陣等技術應用到學生日常作業中😋,精準定位學情,為學生推送個性化作業,提升了作業的針對性與有效性;上海市閔行區推進數據驅動下大規模因材施教的“1258工程”☂️,聚焦課堂教學、適性學習🛗𓀀、課程選擇等8項業務場景的應用需求,全面深入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北京市西城區推行點“餐”到校豐富課後服務內容,統籌校外資源,給學校提供“菜單式”課後服務資源,盡最大努力豐富課後服務的內容與形式;福建省紀委監委將整治校外培訓機構不規範問題納入“點題整治”範圍🩷,督促校外培訓機構規範辦學。整體而言🫄🏻,“雙減”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受到了社會、家長的普遍好評和歡迎⚠。
然而,“減負”路上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雙減”進程中也衍生出一些新的問題。如,學生個性化學科輔導需求能否得以滿足🌚,教師額外的負擔如何減輕🎏🤦🏼♀️,學校課堂教學如何提質增效,家長的焦慮能否真正得以緩解等⇒。“減負”只是手段和方法,切實提升校內教育服務質量🎶🍈,充分發揮學校教書育人的主陣地功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才是“雙減”的真正目的👩🦲。因此,下一步各地各部門需直面減負進程中的現實問題🤾,回歸教育初心與本質規律,引領基礎教育重新走回正確軌道✧。
落實“雙減”🤹♀️🧑🏽🍼,除了“創新”,更重要的是“用心”。教育本質是培養人的活動👨🏼🌾,有其自身的規律與特點👷🏿,應用心遵從教育教學規律、學生成長規律🏞👩🏻🦱、守好教育常識☂️、做好教學常規,從而真正實現“減負提質”🧑。校外培訓熱潮退卻之後🛤,應進一步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尊重信任教師的專業性🚘,讓學生的學習重心重回校園,開足開齊開好國家課程,充分挖掘校內外資源,增強學生發展的豐富性,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教師應堅守教書育人的初心使命✋🏼,尊重教育教學規律👩🏻🌾、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家長也應樹立科學育兒觀念,理性看待孩子成長🚹,家校協同,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創設一致、連續的支持性環境🪆。
總而言之,各地各部門都不應將出臺或落實“雙減”各項舉措視為教育減負的終點𓀘,而應以此為起點,尊重教育規律,重塑教育樣態,守住教育常識👨👦,回歸育人本質,這才是“雙減”的應有之義👩🏻🔧。
作者:盧立濤(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文章來源:《中國民族教育》雜誌2022年第3期(轉載時內容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