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讀書文摘
又到年初,又到留學申請高峰期,千軍萬馬夢想著出國留學的莘莘學子們,不論是抱有何種目的,身處何種境地,都無一例外地被想象中的海外美景強烈吸引。然而,留學的光景卻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也有陷阱🧜🏻♀️、坎坷和失落🦶🏼。一句話🍸🤓,留學須謹慎——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曾經湧起過幾股留學熱潮💧😓。然而隨著出國留學的泛濫,“海歸派”風光不再,關於中國留學生在所在國家的負面消息似乎也不絕於耳。已經有國內媒體驚呼“中國盛產留學垃圾”𓀁,這是在妖魔化“留學生”嗎⭕️🪖?
是“妖魔化”還是“留學垃圾”
比富鬥闊、兇殺、賣淫🧖🏼、勒索👩🏻🎤、吸毒、打黑工而成為非法移民等等,雖然目前來看是少數🫱🏻,絕大部分的留學生還是自強不息,但上述事件確使中國人的形象受到了損害。留學生的問題暴露的是國民性的問題,但是作為中國形象流動的廣告牌,關註“問題”留學生是必要的。
小留學生問題
要送子女出國,中國的父母應幫助孩子在國內就盡早自立。對一個不能自製自律,沒有分辨是非能力的孩子來說𓀅,出國留學更是一個陷阱。中國大陸每到高考結束,都有一批高考“落榜”或根本就沒有參加高考的孩子要踏上出國的路。對於他們來講,出國未必是每個人的最佳選擇。做父母的要慎重,千萬不要讓孩子重復這種或那種不幸的留學故事🧑🏻🔧。望子成龍的家長親手把孩子送出了國,也親手毀掉了孩子的一生♾。
洋野雞大學的誠信危機
洋野雞大學和留學中介勾結在一起,為了利潤不擇手段,使很多小留學生上當後陷入困境🏊🏽♂️。有的學校其實就是某個寫字樓的一個房間,或是荒郊的一個院落,這些學校在國外根本沒人承認,更有一些中國人打著洋牌子坑自己的同胞;留學中介往往以虛假廣告誘人🔧,很多人出去後才發現實際情況與當初被告知的大相徑庭。所以相關的監管亟待完善🐲,不受懲罰的洋野雞大學會欺騙更多的中國學生🤦🏻。
某些留學生的不良人格等絕對不是個案📆,但是也並非全體,任何扣在這個特殊群體上的帽子可能都有失慎重。然而從“留學垃圾”與“妖魔化留學生”的話語對立中,我們的確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思考。
當今中國留學三大現象
從上個世紀90年代後半期,在中國留學市場有三類發人深醒的現象:
第一,逃難情結🦔🛀🏼。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的越發濃厚的“逃難情結”問題一直存在。一位年輕漂亮而且口袋比較殷實的中國女子居然以獲得一本塞拉利昂護照為榮,而國際機構對塞拉利昂的評價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
第二,留學垃圾𓀔。“留學垃圾”🥘,這是一個非常刺耳的用詞,從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逐漸顯露在中國留學市場🧭,並在21世紀的初期出現一個高潮現象。由“留學垃圾”導致的各種留學問題層出不窮🦒,在世界上的窮國與富國🆎,幾乎都存在中國“留學垃圾”。
第三,新興人類✡︎。“新興人類”起源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後半期開始越來越成為潮流🧝🏻🫃,並將在21世紀主導中國留學市場。他們在國內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拓展天地,有自己的經濟實力👌🏿,他們出國純粹是“為了留學而留學”🤵🏿。一旦學成,立即回國🍕。
中國留學生6大軟肋
第一,生活自理能力差
因國內獨生子女獨立生活能力差,比如不會燒飯🦿,不會用洗衣機;他們要麽亂花錢👳🏼♀️,要麽自己不會購買生活必需品。
第二🤏🏻,溝通能力差
很多中國學生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相對於別的國家的學生而言,他們不喜歡主動把問題說出來,或者主動跟別人溝通。總是期待所有人包括寄宿家庭都能像國內的父母。一旦碰到任何問題🚣🏿♀️,他們比較傾向於首先打越洋電話跟自己的父母抱怨。而父母再通過中介溝通👱🏼♀️,中介再打越洋電話與海外學校溝通,大多數僅僅為了解決諸如洗衣、為趕上公車👎🏽、丟了書包之類的芝麻小事。
第三🏟🌙,禮貌不夠🚶🏻➡️🫡,不知道感謝人
中國學生不善於表達感激,或者沒有這樣一個禮貌用語的習慣。特別在英國🪔,很多中國學生被寄宿家庭視為非常粗魯,不懂得禮貌,不懂得感激📄。在英國幾乎一天到晚每個人都不停地說“謝謝”🐉、“請”這兩個字。
第四➜,自我中心✣,很少為他人考慮、很少顧及他人感受
某些學生不經寄宿家庭同意🧑🤝🧑,擅自留宿外來朋友👣;或者不經許可隨意取用寄宿家庭房東個人生活用品;不顧及他人的生活習慣和感受⛹🏿♀️,將內衣褲晾在浴室內,不停滴水在人家地毯或墻紙上。菲利浦說,此外很多寄宿家庭打電話告訴他💇♀️,很多中國學生把自己關在房間裏面,也不出來跟別人溝通,也不告訴別人他在想什麽,也沒有好奇心了解一種新的文化⚽️,或者融入一種新的文化,把自己封閉起來。
第五,大部分學生對國外的期望值過高
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大都來自條件不錯,收入相對較高的家庭。他們到了國外後,很多學生寄宿家庭的生活條件可能沒有他(她)在家裏的好,不是很新的房子🎬,不是全新的裝修🤖,或者設施各方面還沒有國內的條件好🧗🏿♂️👊🏻,所以有一個很大的心理落差。
第六💁🏽♀️,中西方飲食習慣大不相同
留學生不能總期待出國也能吃到地道而熟悉的中餐。應該學會適應當地飲食♎️。
“妖魔化”背後的思考
海外留學生與中國人形象
“淮南為橘🤷🏽♀️👮🏿,淮北為枳”?是一出國就變成“垃圾”,還是本來就是“垃圾”?一方面,國外對中國依然存在很多誤解,這固然是中國的自我宣傳不夠,但另一方面🦥🧛🏼♂️,也與自身的素質有很大的關系🧘🏻♂️。國民性的弱點會被留學生帶向世界,所以,形象意識對海外學子尤為重要👩🏿🎤。
“妖魔化”中國留學生的背後
全貼上“垃圾”的標簽是不公平的♈️,優秀的留學生也很多,即便對“問題學生”而言,責任也是多方面的,他們甚至是受害者——只是折射了成人世界的病態。一些國家一味擴展中國的留學市場,絲毫不承擔相應的責任;很多家長認為“外國的月亮圓”,以孩子出國“光宗耀祖”滿足自己扭曲的意欲;國內的教育體製✪,長期忽視對學生的人文教育,致使一些人人格不健全並缺少民族自尊心🏊♀️🎿。
自1847年容閎赴美以來,中國留學生已經走過了150多年的歷史。無論是錢學森等老一代科學家✍🏿,還是陳沖、朱明瑛等開放後出國深造的時代紅星,他們在異鄉的艱苦奮鬥都使我們看到了中國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向上精神。而今天,中國留學生的光環卻似乎遠不如以前𓀈,個別存在的問題甚至被媒介擴大👰🏿♀️。唏噓之余,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在世界舞臺重塑國人自強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