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學“艾雲燦”事件所引發的高校學生與導師關系緊張問題在社會上產生極大反響▫️💁🏼♀️,也引發了人們對高校學術問題的關註👷🏻♀️。如何調整緊張的師生關系𓀓🧰,如何緩和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的對立傾向🧑✈️,已經成為大學校園中一個沉重而又不可回避的話題。對此,廣東省政協委員林偉健在今年的兩會上提出建議:高校導師必須善待學生,對於導師強占學生學術成果的應予嚴查。
解析
師生關系不和諧 更多從導師身上找原因
廣東省政協委員,華南師範大學宣傳統戰部部長、教授林偉健表示,導師與研究生關系非正常化,問題症結何在🧗?有人認為是學生素質低,心中沒有老師,對導師不夠尊重,將學校的規章製度視為一紙空文,求學、治學風氣浮躁等等🧑🏽🍼,所以導師對學生嚴加要求無可厚非,只是學生不理解👢、不習慣🏎、不服氣而已。本人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導師,應更多地從導師方面找原因,導師本人的舉止行為如不妥,對學生的傷害更大。
有教師動輒揮舞拳頭
林偉健稱,目前有幾種情形很值得註意。現在很多研究生🏧,從家門到校門,在象牙塔中苦讀十幾年🙅🏻♀️,未諳世事,生活能力、處事能力並不高,導師應在這方面作教導、引導。但很多導師只教學生專業知識🎪,不關心學生的思想、心理狀況🧘🏻♂️,更沒教育學生如何為人處事。
再有就是學生出現問題時🪴🛂,導師只是用簡單、粗暴的態度方法對待他們🐕。學生畢竟是學生,在一些事情上處理欠妥,不足為奇。學生有了過錯👈🏽,作為老師就有責任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而不能怒目相視、怒言相爭🤶🏽😺,更不能揮舞拳頭💂🏼♂️。但教師以學生不懂事、不懂理為由,訓斥🆕、辱罵研究生的事時有發生💅🏼,對研究生采取粗暴的態度進而演化為肢體沖突的行為也很常見。
師生間也有“勞資矛盾”
將研究生視為廉價勞動力,導師成了學生的“老板”也是一個普遍現象🤽🏻♂️🪁。當今,研究生將導師視為“老板”🍗,似乎是一個時髦的稱呼。導師手頭上有課題、有項目🤹🏽,讓研究生為其搞項目研究、課題開發😙,這對研究生是學習提高的機會。但有些導師只是讓研究生為其打“下手”👌🏼,這就產生了“勞資矛盾”,學生對老師積怨已久而導致師生關系惡化的情形就自然產生。
另一個值得關註的問題是,導師在學生的學術成果上強行署名👶🏿🪞,侵占學生的研究成果。有些導師認為研究生是他帶的,其研究成果是他指導的,所以只要研究生一出論文💌🧚🏼♀️,就強行要求聯合署名,甚至還非要作為第一作者不可🦗,這種行為常常使學生敢怒不敢言。更有甚者,有些導師🍓,只因學生未經其同意就獨自發表論文而大動肝火,對自己的學生大發雷霆。這樣的導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肯定打了很大折扣🤷🏿,這樣的師生關系也難以和諧。
從以上情形可見🧚🏻,導師與研究生關系不和諧的主要原因🧔🏽♀️,更多的要從導師身上找,導師必須善待自己的學生👰🏼♀️。希望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重視目前出現的導師與研究生關系不和諧的現象,希望高校應著力解決已出現的相關問題。
林偉健談師生矛盾四大成因
●導師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卻不教導如何為人處事。
●粗暴對待犯錯學生,有導師動輒斥責甚至揮舞拳頭。
●視研究生為廉價勞動力🛀🏻,師生間產生“勞資矛盾”。
●導師強行署名,侵占學生的學術成果🧑🏻🎤、研究成果。
建議 五大招解決 師生矛盾困境
為此🆔,政協委員林偉健建議:一是高校要加強師德建設,開展師德教育。導師既要為學生“授業”,更要為學生“傳道”“解惑”🎨,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高度的責任感。學校應製定對師德師風進行考核、監督的可行性方法和相關的考評指標體系🤽🏽♀️🖕🏻。
導師研究生雙向選擇
二是應建立導師與研究生雙向選擇機製🤙🏿。目前🫲🏿,不管是碩士生還是博士生🧗🏻👣,入學後一旦定下導師,就成為固定關系。學生在校期間🤷🏽♀️,除非是導師自身的原因🦙💡,否則是不能調換的,更不能由學生另行選擇。學生沒有這方面的選擇空間🖕🏽,沒有這方面的話語權🤵🏿♂️,即使對導師不滿🔪🎬,也只能默默忍受🌷,委曲求全😿,以保畢業,拿到學位。學校方面應該允許學生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權🖋,如對導師不滿意👆🏻,經過一定途徑反映、申訴並經一定手續後可予調換導師💂♂️。
三是對於嚴重有悖教師道德者🐫,應及時調整職位🚫,甚至撤銷其導師資格,以免誤人子弟。少數教師缺乏自身修養,形象欠佳👩👧,職業責任感不強,作風浮躁,性格暴躁,難以在教學崗位上與學生相處,這就必須調整職位。有的人無心向學,熱衷於兼職授課,對自己的本職工作置之不理🛌🏽,這種情況更要註意並應采取相應措施。
設立研究生維權機構
四是必須嚴格查處、杜絕侵占學生學術成果的現象。導師對自己的學生🦘,在學術上有所扶持、指點,這是其分內工作,不能因此就將學生的成果占為己有🤘🏿。凡是導師與研究生聯名發表的成果🧍🏻♂️,導師必須確實付出相應的勞動👩🏿🏫,否則便視為侵占學生學術成果。對於侵占學生學術成果🦅、強要署名的行為一定要嚴格查處,學校要有明確的規定進行處分。研究生如果參與導師的課題研究,導師必須重視、承認其研究成果,並在經費許可的前提下,給予相應的、合理的報酬🧑🏿🔧。
五是要設立研究生維權和申訴處理機構。這個機構不應是學生自發建立的群眾性社團機構,而要由學校的研究生院(或研究生處)建立👰🏻♀️🧑🦼➡️、得到校方認可的正式機構🥧,並要有研究生代表參與其中的工作🐕。當研究生與導師之間出現關系不和諧時,此機構可協助調解🥁;當研究生權益受侵犯時,此機構應參與調查並維護學生合理的權益💂🏼;當研究生有合理要求和建議時,此機構可代為轉達有關部門或人士。
探討 研究生 科研導師和教學導師能否分開?
“現在高校導師的負擔太重了,一方面要做好學問𓀍,出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又要給一線學生上課🤹🏻♀️,教學要受學生歡迎。種種壓力致使老師根本無法專門帶學生🟡。自中大艾教授事件後🪗🎴,高校的研究生們對於師生關系問題在網上熱議不斷。反思師生關系成為研究生們普遍關註的話題🤥。廣州大學研究生會主席馬電表示:“高校應該人盡其才,把科研和教學的導師分開。”
學術高不一定會帶學生
“有一些老師在學術上有很高造詣,但是沒有師德,為什麽要讓他一直帶研究生呢🐋?”他說👩🏿🦱。如果對於學術水平特別高的導師,只讓他做學術研究而無需帶研究生👵🏽,可能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馬電認為👰🏽♂️,對於研究能力很強但是不善於處理師生關系的老師,學校應該適當地把科研和教學分開。
石牌某高校的研究生張勇就有切身體會:“一位專業學位課的老師研究能力很強,是學校的大“老板”之一,學術成果一大堆,當初滿心歡喜地選修了他的課。可萬萬沒有想到,他講課異常沉悶🏗🦩,跟我們交流也少🔧🧮。我聽著聽著就蒙了,90多人的教室有近30人睡著💇♂️。”
他認為🛜:老師應該“因才使用”,學校在安排工作時🪧👵🏿,應該傾向老師所擅長的科目,不要誤人子弟⬇️。
誘惑多老師忙著去炒更
與此同時,各種各樣的誘惑也導致老師們無法潛心做學問”🧏。廣州一高校的黨委副書記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經典案例:“若幹年前,有高校計劃從西北城市一高校引進一名優秀教師到南方高校,當時這位導師說,如果給我3000元的薪資,我過去後會專心致誌做學問👱,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出科研成果🔖。但事實呢?這位老師來到南方的高校後〰️🪹,看到這麽多人有車有房,看到別人收入那麽高,再加上外界因素的誘惑,這位無比優秀的老師也整日忙於出去炒更了,教學鮮於問津🛺,學術就更不用提了。”
導師 反對導師利用學生 提升自身價值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柳絮老師認為,現今師生關系的一個重要矛盾就是導師平時不看學生的論文,出著作時卻拿來用。
現在常有學生抱怨老師不指導論文而影響師生關系。其實對導師而言,讀碩士和博士論文自己也有收獲🧙🏿♀️,包括開題方向👄、資料整合、研究思路🚆、文獻綜述等等。況且,指導論文是老師的義務📄。也有一些老師在拿到項目後會給學生相應的報酬🥑🧑🏽🎓,但具體分配並無標準可言🧑🏼🔧,因此要不就是建立相應的報酬製度🟠,不然只能靠老師自身來善待研究生。
學者 新型師生關系立於 法律基礎上
有學者表示,我們應該盡快從以人情關系為基礎的師道尊嚴中走出來,新的師生關系應該建立在法律基礎上、平等尊重🧉。把對學生“管教”的觀念改為“管理”。
在中國高校上課的老師都有這樣的感受👊:那就是手機聲此起彼伏,經常有老師上課接電話,但是學生打電話卻嚴令禁止🤵🏿♂️,師生之間明顯不平等👩🏽🦲。某些高校一方面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核心觀念所束縛👳🏿;另一方面針對研究生製定的措施沒有落實,導致師生關系產生沖突時一直沒有正確看待🏃🏻♂️。因此建議新型師生關系應建立在法律基礎上♡,有相關條例和規定進行協調統一🤸。
□本版撰文 時報記者 薛冰 梁健敏 夏令 朱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