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創新 【黃伯雲代表】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我國著名的材料科學專家。 【心聲】 創新型國家有幾個特點🧆:一是創新綜合指數應明顯高於其他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在70%以上;二是研究開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大都應在2%以上;三是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在30%以下。顯然,我們離這個標準還有較大的距離。要縮小這個差距,高校責無旁貸。 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貢獻👨🏿🎤🌬,首先就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創建出大批科技創新成果。從事科研的人員,要把解決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關鍵技術難題,作為自己的神聖使命和職責🧒。這些年來😶🌫️,中南大學集中優勢兵力👨🏼🎓,組織大兵團聯合作戰🧑🦽,既增加了學科之間的融合📛,又爭取到了一個又一個大項目♿️。其中💁🏽♀️,僅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就有20多個,學校的進校科研經費也由合並之前的不到1億元發展到今天的7億多元。 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貢獻🫱🏻,關鍵是要大力加強自主創新🥇。有一些核心技術,它是引也引不進來🤽🏽♀️、買也買不到的📎。我們學校的“高性能炭/炭航空製動材料的製備技術”之所以獲獎,就是因為它在炭/炭製備技術上有重大的創新發明,形成了11項國家專利🤾,同時研發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6大類30多臺成套關鍵工藝設備🏘。在當今形勢下,我們的引進也要走上自主創新道路,要避免走“引進-落後-再引進-再落後”的惡性循環道路👨🏽🦲。 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貢獻🤞🏻,還必須將更多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我們學校積極參與到“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中去💮,並在產學研合作的大舞臺上始終堅持“以貢獻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的理念。由於在產學研合作道路上解決了企業面臨的重大問題,企業信賴學校,企業需要學校,企業的眼光變得更遠大,他們出資與大學共建科學研究平臺,以解決企業面臨的未來長遠科學基礎問題⬆️。我們學校還與各省市廣泛進行產學研合作,至今已與30多個省市簽訂了合作協議,其中,今年6月份與海南簽下一個協議👩🦳:投資7.5億元,深度開發海南獨有的中低品位紅土鎳礦資源,為海南打造一條年產值超過300億元的高鎳材料產業鏈。 【政策亮點】 □2001年,教育部、科技部啟動了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 2006年共新建了12個大學科技園,使大學科技園總數達到了62個🚵,提高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2006年4月,教育部與廣東省啟動建立產學研合作機製,成立了產學研結合協調領導小組,探索省部合作促進產學研結合的新路子🧙🏽♀️,廣東省投資1億元設立產學研合作基金,今年增加到2億元,167所高校已經參與其中。實踐表明⛴,這種在政府推動下促進產學研合作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教育部“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劃”中📥👷🏼,*項目實施8年來,共遴選和資助95所高校的708位特聘教授,210位講座教授。創新團隊項目3年共資助181個優秀創新團隊。“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資助優秀青年學者2800余人👃🏿。“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第二批建設項目的評審工作順利完成,51個創新引智基地作為2007年度建設項目予以立項。 □“十五”期間,高校作為第一單位承擔“973計劃”項目89項並擔任首席科學家🤟🏿,占立項總數的57.05%🔎。高校承擔“863計劃”各類項目(包括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和專題項目)占總項目數的近40%🍅。高校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能力進一步增強🔻。(記者 李倫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