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5月8日,學生們在成堆的高考書籍旁看書復習🧎。 (新華社江浩 攝)
根據近期中國教育部網站公布的消息稱👏🏼,中國高等教育規模先後超過俄羅斯🎁、印度和美國🛡,已成為世界第一。
相關數據為:1999年,中國決定大幅度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模🤙🏿,2006年🧘♂️,中國普通高校招生540萬人🤽🏻,是1998年108萬的5倍;高等學校在學人數2500萬人,毛入學率為22%。同時,從2002年至2006年🕧,中國學校占地面積從112萬畝增加到212萬畝✋🏽;教學用房從1.2億平方米增加到2.7億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從617億元增加到1424億元🗓。(10月15日,中國新聞網)
通過以上數據來看🏸,稱“中國高等教育規模先後超過俄羅斯、印度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是言有其實的。而且,經過短短數年的艱苦努力,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00多美元的條件下🛄,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實現了從精英教育到大眾化💞,走完了其他國家需要三、五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道路,也是值得稱道的。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堅持教育公益性質,加大財政對教育投入”📂,我們不難預測,“中國高等教育規模世界第一”,在一定時期內都將是客觀事實。
通過這個“高等教育規模世界第一”👃🏼,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教育蓬勃發展的態勢,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深化與推進🚇,以及作為國民教育核心內容之一的高等教育本身👩🏻💼,開始從較低水平的精英化走向較高層次的大眾化歷程,可喜可賀🐟🏌️。
然而,我們無可回避的中國高等教育事實🫢,不僅包括了這可喜可賀的“規模第一”,也包括了許多不容樂觀的方面。
譬如高等教育水平質量,國內某些所謂“著名或一流學府”👩🏽🍼,如批評者所言,可以在本國“矮子比高遊戲”中爭個“冠亞季軍”👩🏼💻,談談資格,論論輩分,倘若走出國門面對世界𓀖,又將處於何種級別呢?與之相對應,倘若我們拿著“教育規模世界第一”的資本沾沾自喜,又何異於“矮子以腳毛長於他人而津津自得”呢?
在筆者看來,與“高等教育規模世界第一”直接構成一對悖論命題的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高校畢業生就業危機是當下不爭的事實,從專科生🧾、本科生到碩士生,再到博士生,呈現持續蔓延的態勢。導致因素固然包括上面已經提到的高校教育及所培養的學生的水平質量問題,也有我們每每提及的就業觀念的問題👵🏽,可筆者感到困惑的是,在規模急劇擴招的同時,我們是否考慮到了社會市場經濟背景下,人才也有“供求關系的原理”?不顧市場需要,不顧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客觀現實,也會出現“人才供過於求”,導致人才配置失衡,人才浪費的“人才危機”?
我們可以將“大學畢業生操刀賣豬肉”視為“當代大學生樹立新型就業觀念的典型”,是否進行過體製本身的反思呢?難道花費諾大的教育投資而培養的大學生就是為“賣豬肉行業”提供“就業者”嗎?究竟是中國教育水平發展空前絕後而達到的“人才絕對過剩”還是規模擴大單向拔升致使的“相對多余”呢🤦🏻?
總之,筆者對“中國高等教育規模世界第一”持謹慎看待的態度,為它所指示的中國高等教育顯著發展的內容而欣喜👵🙏🏻,也為它蓬勃氣象背後可能隱藏的危機而擔憂🏕,希望只是杞人憂天吧,更希望中國的高等教育能夠越辦越好,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不僅僅單就規模而言👭。(司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