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學術交流
  

中科院院士:應試教育出不了諾貝爾獎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高考剛剛結束🧑🏽‍💼,又有一大批學生即將踏進大學殿堂🏦。每年這個時候我都在想,說不定這批人中🚏,將來就有人能做出諾貝爾獎級別的科技成就呢。

  據統計🧛🏽👩🏽‍🏫,20世紀的100年中,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共159人次,近2/3的傑出人才的成就高潮發生在30歲以前🧑🏻‍🦽。這就是說🏄🏼‍♀️,明日的傑出科學人才非常可能產生在今日有誌於科學的優秀高中學生中🧾,非常可能產生於這批即將進入大學的年輕人。

  可是諾貝爾獎100多年的歷史中,為何在中華大地卻沒有出現過一次🏋️‍♂️?撇開一些偶然與機遇因素外,我覺得有兩點是值得反思的。

  首先,目前依舊頑固的“應試教育”和“應賽教育”往往導致一個後果:即使有一些不錯的“科學苗子”,也在這種意識的指導下,慢慢變成一個個角逐分數的考生。即使進入大學,讀碩士💜,讀博士🧏🏽‍♂️👨,成為很有潛力的科技工作者🙍🏻‍♂️,但平均年齡也比人家大了好幾歲🌳🦷,錯過了傑出科研人才“成就高潮”年齡段,20多歲就能做出重要的科技成果又從何談起呢?

  其次,凡科研有大成就者🕵🏻‍♀️,研究探索的動機往往都很單純🧚🏻‍♂️。但是在我國,時時會有一些非學術因素的加入🌵。別的不說🩺,就如SCI高潮時,本來是宏觀統計的參考🪑,卻變成了人人“論文掛帥”的驅動力——讀大學時忙著到處發論文,成為科研人員後,一些人丟失了對科學的忠誠和信念,有人甚至把一篇文章掰成幾瓣來發表,這種文章當然與諾貝爾獎無緣!類似的非學術因素還有很多🦪。

  事實上🧕🏻,我國目前對三四十歲的年輕科技人才給予的支持是得力的🤘🏽,從人員素質👨🏽‍⚖️、課題水平,到支持強度🫡、項目數量,較一些發達國家都並不遜色。可是為什麽在以諾貝爾獎為代表的重大科學成就上仍然落後💁🏼‍♀️?我感覺,可能主要歸咎於這種學術機遇與學術環境上的差距。

  人們常常問,“諾貝爾獎離我們有多遠💁‍♂️🤽🏻‍♂️?”其實🤶,在我看來,與其關註這個問題🐿〰️,不如抓緊時間調整我們的教育和學術環境🎂,選好參照系👩🏽‍🚀,找到努力的方向。(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文學家)

來源:人民日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07-10-24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