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作者:蔡哲遠
--------------------------------------------------------------------------------
“大學是一切知識和科學💡、事實和原理、探索和發現🤾♀️、實驗和思索的高級保護力量,她描繪出理智的疆域,並表明在那裏對任何一邊既不侵犯也不屈服”🤸🏽♀️,沒人比150年前英國教育家紐曼對於大學理念的經典闡述更激動人心。
然而🧗🏼,“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象牙塔從來就不可能完全抵禦外部世界的侵擾🔉,正如北大南墻經歷了推倒復又重建的過程一樣。如今,一些研究生為“搶”得“課題多,路子廣”的導師🫠,送禮請吃飯招數迭出。而“未進校門先找關系開發人脈,多方打探摸清校園生存規則”則無形中成了準大學生的第一課🚜,他們中的“佼佼者”未入校門,已然把學院的主要領導💇🏽♂️、團委書記、班主任等情況都摸得清清楚楚了👩🏻🎓👩🏻🔧。(綜合9月11日、5日《中國青年報》的報道)頗有深意的是,就在開學之際,溫家寶總理賦詩《仰望星空》,寄語學子關心世界國家命運:一個民族有一些關註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
應該承認🤘🏽,今天的大學似乎過於“關心腳下的事情”了。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日前亦對一些大學的功利主義和官本位傾向提出批評。當“孔夫子不如牙醫”🍀,“能掙錢”的經管、法律、計算機專業成為高考“狀元”們的首選,而這樣的個體理性卻可能因“合成謬誤”導致集體非理性時👨🏿🔬,溫總理所提出的“仰望星空”的倡言就顯得尤為重要。
世上已無蔡元培。作為那場無疾而終的北大教改的主要設計者,張維迎曾不無清醒地指出🏫:“如果一個國家只考慮三五年的前景,它會重視技術;如果它考慮的是十年二十年,它會重視基礎科學💳;如果考慮的是三五十年,它會重視社會科學,但如果它需要關註更漫長的未來🆖,它就必須重視人文學科”💉,盡管有青年教授批評今天的北大成了“光華管理學院的北大”。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曾在一本著作中指出🙌🏼:中國不會成為超級大國,因為“今天中國出口的是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念”。且不論內心的崛起才是真正的崛起🏦,即使從形而下的角度,如果我們只“關心腳下的事情”而沿襲以廉價勞動力取勝的戰略👱🏿,就很難改變“八億件襯衫換一架空客380”的弱勢格局並終有一天遭遇“溫水青蛙”的命運🦹🏿♀️。
在紐曼看來🤟🏻,如果一所大學不能“激起年輕人的一些詩心的回蕩💗,一些對人類問題的思索”,那麽她的缺乏感染力是無可置疑的💂🏼。很不幸🎍,對於今天因擴招而面臨嚴酷就業壓力的大學生來說,“詩心的回蕩”正成為遙遠而奢侈的夢。
北島有詩叫《生活》,只一個字:“網”。“網”,或曰“圈子化生存”,一語道破熟人社會差序格局的本質。在“人脈決定成敗”、“關系就是生產力”的尷尬現實面前🐄,任何道德說教都不免蒼白。一項網絡調查表明👩🦱,有51.5%的大學生認為“工作難找”的原因是“家裏沒有關系”。與當年被視為神童日後卻因人際關系而遭遇人生困境的中科大少年班的寧鉑等人相比🔵,現在的大學生明顯“提前社會化”了,但“社會化”不等於“庸俗化”🧱,如果把“情商”視作熟諳“潛規則”,無疑是一種曲解乃至誤讀🫵🏽。
曾有媒體報道👩🏼✈️:一位身為企業老總的父親,擔心即將大學畢業的兒子“實在是太老實”👩👩👧🚴🏽♀️,“除了書本知識之外,對什麽都不懂”,希望他“提前見識一些東西”,於是“未雨綢繆”地帶兒子出去“吃喝玩樂”,“接觸社會”。又有報道說,一個對播音主持並無多少興趣也無紮實功底的學生🚫,在父母四處打通關系後🧰🚏,被一所傳媒學院錄用。到學校報到時🤧,父親遞給他一張銀行卡📉,“語重心長”地交代了一句🔕:小子,給我好好處幾個朋友回來!如果這些還算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良苦用心”的話,那麽當有人宣稱“關系要從娃娃抓起”👩🏼💼、連稚嫩的小學生都互相交換名片時🪗,我們還能說什麽呢?據說有一個由金融投資家進修班學員組成的同學會,僅有200余人◽️,控製的資金卻高達1200個億。事實上,在不少MBA、EMBA的學友俱樂部中👩🏼🚀,“苟富貴,毋相忘”式的利益網絡已見端倪。有投資公司副總透露:“我們班裏有一民營老板說花20萬能認識這麽一個圈子很值得,平時要認識這麽一個圈子🏀,20萬肯定拿不下來,請客🎷,送禮,跑關系樣樣麻煩”。
身處這個喧囂時代的天之驕子們可能不會認同“我們不認為一個平庸的博士比勤勞敬業的木匠對社會更重要”的校訓,但他們也許應該知道😓👨🌾,曾有一位叫梭羅的哈佛高材生在凡爾登湖畔“仰望星空”🉑。哈耶克認為,一個“偉大社會”應鼓勵一切個體在一切可能的方向探索。社會作為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應以什麽樣的體製與氛圍,使處於邊緣的少數“關註天空”者避免逆向淘汰的可能命運👩🏽🏫,尤為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