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6月12日電(記者 周甲祿)最近🔍,各高校都在忙著進行研究生畢業答辯。記者在武漢三所高校觀摩博士答辯時驚奇地發現,不少博士生答辯時請了“外援團”,為答辯者回答問題提供“學術支持”🫛。
博士畢業論文答辯請“外援”明顯與我國規定的博士培養宗旨和對博士水平的質量要求不符。此等歪風,敗壞學風👩🏭,玷汙學術,必須堅決刹住👍🏽🎁。
這種請“外援”的現象是近兩三年在武漢、天津、北京個別高校開始出現的🏄🏿♂️,並逐年增多,在博士生較多的高校和院系較為突出,其中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答辯此風更盛。今年,在華中地區一所高校,有一位博士生答辯時,竟然請來了8位師弟作“外援”。
博士教育是我國最高層次的教育,博士生畢業答辯是整個博士生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由於博士培養中基本沒有考試,畢業答辯實際上是博士生的“總考試”。它不僅關乎個人能否畢業🤹🏿♂️,還關乎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質量問題🎓,來不得半點虛假。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明確規定,博士必須“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答辯有“外援”支持,答辯委員會的老師們就無法對博士生的真實水平和獨立科研能力作出準確的判斷✋🏼,可能讓一些“南郭先生”蒙混過關。博士生的質量也因此打了折扣🏊🏻。
博士生學習和教育過程在高校具有“示範”和“榜樣”的作用👨🚀,一個高校博士生學風不正,可能影響學校的學風⚁。在個別高校,不僅博士答辯請“外援”成為“風尚”🥉,還蔓延到碩士生答辯中,甚至連本科生答辯都請“外援”👩❤️💋👩。請人者不以為恥🧘🏻♀️,被請者也欣然從命。
博士答辯請“外援”🌀,與答辯程序設計欠科學周密不無關系。現行的博士答辯程序一般是,學生陳述論文提要後答辯委員提出相關問題🚦,然後學生退場作準備,半小時後再回來答辯。出場準備時也沒有人監管,博士生就可請人幫忙查資料,找答案。這種程序上的漏洞就為找“外援”開了方便之門。而在美國🕦🧝♂️、德國等博士教育質量較高的國家,對博士論文的審查和答辯有嚴格的程序,根本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比如,德國一般是當場回答提問🙋🏻♂️,不出場準備。
對博士生培養必須嚴格把關,對博士答辯及其他層次的答辯中的“外援”風必須堅決打擊,毫不手軟。首先是改變答辯程序🕵🏻♂️,讓答辯的全過程都在答辯委員的監控之中,或當場答辯🐮,中途不給出場準備時間,或可退場準備但必須有人監管。其次是嚴格答辯委員的遴選✉️,實行回避製度,防止答辯委員送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