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報道7月19日🏄🏻♀️,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公布該院最新研究成果《我國高考製度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據悉🫲🏻,這份出自民間學者之手的方案是目前公開亮相的第一份具有完整框架的高考改革方案⏺。教育部新聞發言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教育部會充分考慮采納民間的建議。”
設計理念:重視學生權利
該方案的提出者❔、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指出,紀念恢復高考30周年的主題不能永遠停留在對恢復高考的感激📞、對高考製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謳歌;現在應該從單純的懷舊轉向改革👨👩👧,轉向未來,向前再走一步。
《方案》中明確提出高考改革的基本價值和目標🐠🖕🏻。其六大基本價值具體為:保障教育公平🩼;改變以分數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全面評價學生;促進考試和選拔的多樣化🧔🏽♂️、多軌化、彈性化;擴大高校自主招生權😨;重視學生的選擇權;促進高考多元化發展☺️。
《方案》提出的目標模式是,以全國統一的學業能力水平考試為主,輔之以高中成績、高中課外綜合表現的多元入學評價;高校確定錄取標準👨🏼🦲,進行加試和面試後自主錄取。其基本模式是:基礎資格考試+高校自主錄取♐️。
整個《方案》的設計🗡,突出體現了對學生權利的高度重視⬆️🛢。
楊東平認為🧑🏼,中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階段。學生付費上學🔉、自主擇業❕,已經成為教育購買服務中的消費主體。因而,以學生為本的製度設計👩🏽🌾,應該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在招生方面ℹ️,要求賦予學生更多的報考自主權和對高校的選擇權。因為只有當學生有權選擇高校時🌕,才會真正出現高校為吸引優秀生源而改善服務的競爭。
高中課程形成13種“套餐”
記者在《方案》中發現,針對現行高考“一張考卷考所有人”的方式,《方案》提出🧛🏽♂️,建議按照高校分類管理的概念,將高校劃分為研究型大學、地方性高校和高職院校三大類,再分為文科🧑🏼🎓、理科、工程技術科、生物和醫學科🧑🧒、藝術和體育科等不同科類,在高中課程中💪🏼,確定不同的考試科目和內容難度,形成能夠適應不同學生需要的13種“套餐”。
為改變目前“一考定終身”的問題⌚️,楊東平建議,應增加高考次數的改革,首先強化春季高考♋️,增加高校的數量和提高招生層次⏪,使之成為與夏季高考同樣規格和分量的考試,從而使學生獲得兩次高考機會。另外,某些科目實行社會化考試👌🏻,英語可首先實行社會化考試,由專門機構每年設立若幹次考試🫣,考生提供個人的最高英語成績作為高考成績🪨👩🏿🌾。
教育部“充分采納民間建議”
針對首份高調出爐的民間高考製度改革方案🐜,教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社會人士和民間努力探索高考改革的精神值得稱道🆚✨。但高考製度是涉及千萬人、全國性的、影響面非常大的考試,有些建議從一時🧚🏽🍋、一地或一人的角度出發是好的,但放到全國的範圍來看未必行得通。
據了解,近年來教育部組織有關機構正在開展高考製度改革的調研,“教育部會充分考慮采納民間的建議🫣。”這位新聞發言人表示🐹,教育部將結合各方人士的不同意見綜合比較🌅,漸進地推進高考改革🛸。
教育部發言人還表示,高考改革是通過自下而上🧑🏽、廣泛征求各方意見來進行🕵🏼♀️,在討論階段,高考改革不排除包括網上征集等多種方式征求民意,也不排除同時提供多個方案由社會各界討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