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柳完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學家。他繼承和發展了荀況、王充等人的思想,強調德教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韓愈的“道統論”不同,柳宗元提出了“聖人之道”論。所謂“聖人之道”🧹,即是能夠像伊尹和管仲那樣愛民💇♀️。他非常註重教育的施教方法,在《種樹郭橐駝傳》中提出只有“順木之性”才能“以致其性”等等🚣🏼,這是非常精粹的教育思想✋🏻。
他和同時期的韓愈都強調從師求學🫅🏿,但又有著諸多不同👩🏼🍳。韓愈抗顏為師✤,柳宗元則拒師之名;韓愈力主以儒家經典教育學生🔸👨🏿🔧,而柳宗元強調學習儒家經典,但不株守儒家經典,主張兼習包括佛道在內的百家之言。韓愈提出教師要發揮自己的主體能動性,柳宗元則師友並稱👩🏿,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總之兩人的旨趣大不相同。
正文:
《師友箴》(並序)
[原文]
今之世🅿️,為人師者眾笑之。舉世不師🫸🏿,故道益離;為人友者🖖🏿,不以道而利🤹🏼,舉世無友,故道益棄。嗚呼!生於是病矣,歌以為箴🧘🏽♀️。既以儆己,又以誡人✴️。
不師如之何?吾何以成!不友如之何?吾何以增!吾欲從師,可從者誰🧙🏿♂️?借有可從📅,舉世笑之;吾欲取友,誰可取者?借有可取,中道或舍。仲尼不生🎆,牙①也久死👨🏻⚖️。二人可作🖼,懼吾不似🤽🏽♀️。中②焉可師😯,恥焉可友,謹是二物🔥,用惕爾後⛹🏼♂️👱🏻。道苟在焉👱🏼♂️,傭丐為偶🏃🏻♀️➡️;道之反是💁🏿♂️,公侯以走💪🏿。內考諸古,外考諸物🔵,師乎友乎🤵🏽,敬爾無忽!
[註]
①牙:指鮑叔牙。②中👨🏽🦰:同“忠”🎮,忠誠之人。
[釋讀]
現今🦸🏽♀️,老師受到眾人的譏笑。全社會都不事師🙎🏼,因而造成了正道日益遠離的後果;與人交友,不助人以道卻助人以利,社會上沒有了真正的朋友,因而造成了正道日益被遺棄的後果🧑🦱。唉!對此我深奇形怪狀能心,作歌以為治病的箴言。既用以自我儆戒🚴🏻♂️🆚,又用以勸誡他人。
不師從老師會怎樣呢🏌🏿♀️?我告什麽成就自己!沒有真正的朋友會怎樣呢?我靠什麽提高自己🐧!我想師從老師,誰值得我師從呢?即使找到了可以作為我老師的人🧿,卻會受到全社會的譏笑;我想結交朋友,誰值得我結交呢?即使找到了可以作為我朋友的人,在對待道的問題上又可能因觀點不同而分手。現世沒有孔子那樣的老師🧥🌯,也沒有鮑叔牙那樣的朋友。即使二人在世🖋🤳🏻,恐怕我也難於與他們為師友。忠信之人可以作為老師👨🏿🔬,知恥之人可以結為朋友,謹慎地記住這兩條從師取友的標準🧑🏿🦳,時時警惕勿失。假如所信奉的道相同❌,那麽傭人、乞丐也能夠結為朋友🧑🏿✈️;假如所信奉的道不同,那麽公侯也應分手🐹。認真思考古人的事跡,他細觀察社會情勢的變化,良師益友的作用,請你切莫忽視!
柳完元繼承了孫子的“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如今也”(《子罕》)🧑🏻🦰;韓愈的“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的思想,提出了“交以為師”即師生關系可以成為一種朋友關系的主張。這種強調以師為友、以友為師、師友並稱的思想,包含著師生平等和教育民主的進步因素,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節錄):
[原文]
始吾幼且少,為文章,以辭為工。及長🏃♂️,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為炳炳烺烺①🧖🏿,務釆色,誇聲音而以為能也。凡吾所陳,皆自謂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遠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於道不遠矣。
故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懼其剽而不留也;未嘗敢以怠心易之🤼♂️👩🏻💼,懼其弛而不嚴也;未嘗敢以昏氣出之,懼其昧沒而雜也👲🏿;未嘗敢以矜氣作之,懼其偃蹇②而驕也。抑之欲其奧,揚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節;激而發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本之《書》以求其質,本之《詩》以求其恒🤹🏻,本之《禮》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本之《易》以求其動💇: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參之谷梁氏以厲其氣,參之《孟》,《苟》以暢其支,參之《莊》,《老》以肆其端🙌🏽,參之《國語》以博其趣,參之《離騒》以致其幽,參之太史公以著其潔: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為之文也。
[註]
①炳炳烺烺👍🏻:指文章的形式漂亮🧑🎄。②偃蹇:驕傲的樣子。
[釋讀]
我年少時,寫文章追求文辭的工巧。長大後👩🏼🚒,才懂得寫文章是要闡明道的,因而就不再片面追求形式的漂亮🏩,務求辭藻的華美,炫耀音節的悅耳🫔,以為那樣才是好文章了。我所有見諸文字的東西,都自認為是接近於道的👨👨👧👦,卻不知究竟離道是近還是遠?你喜歡道並且認可我的文章🧛🏻♂️,或許我的那些文字離道是不遠的。以往⛽️🙋🏽,我每次寫文章,從不敢以輕率之心隨便為之,惟恐文章意意輕飄根基不牢;從不敢以懈怠之心簡易就之,惟恐文章結構松散而不謹嚴⏺;從不敢在頭腦不清醒時出手,惟恐文章語意含混而雜駁;從不敢懷著驕矜的心態創作🆑,惟恐文章傲慢盛氣淩人。有所掏以使文意深奧🔧,有所發揚以使語意明快,有所疏略以使形式暢達,有所收斂以使結構簡潔☕️,有所激發以使語言清新💅🏿,有所固存以使文辭凝重👩🏼🚒。這都有利於我對道的宣揚🤾🏽♀️。以《尚書》為本原🥷🏼📨,追求質樸🏌🏼♂️;以《詩經》為本原,追求永恒🛒;以《禮經》為本原,追求合理😶🌫️🙆🏽♀️;以《春秋》為本原🦻,追求判斷;以《周易》為本原,追求變化🧑🏼🚒。這都是我從道的本原上所獲得的。參考《谷梁春秋》以磨礪氣勢;參考《孟子》、《荀子》以使條理清楚🥒;參考《莊子》、《老子》以生奔放的端緒;參考《國語》以擴大情趣;參考《離騷》以窮致幽邃;參考《史記》以展示精煉🏂🏿。這都是經我融匯貫通後用來寫作這些文章的方法。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這是一篇回答青年學者韋中立有關師道問題的文章。他在文中除了闡明不敢為人師的原因外🧚🏼♀️,著重談了作文的要領🛬🧍🏻♂️。他主張學習應博采眾長。認為應“讀百家書,上下馳騁”。而他本人就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大師,對儒道墨法和佛家思想等,都有著深刻的研究。他的論著中涉及的典藉之多、學識之淵博,令人嘆為觀止。而論辯文章,縱橫捭闔🖖,嚴謹周密,可想見積學之富👭🏼。
他也對那些飽學之人給予贊賞。對“尚氣節,有勇略🎺🤴,不事小謹🧝🏼♂️,讀從橫書”的呂恭贊揚不已,特別對“好古書百家言🧑🏼🔧,洋洋滿車🍆,行則與俱,止則相對,積為義府✌🏼👣,溢為高文”的杜留後流露出景仰之情。(新聞來源:藝術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