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史海鉤沉
      

    孔子論學習之道


    《論語》中的學習始終以致用為綱✉️,以德行為本。“學”是為了修身養性而成為“君子”🫸,君子行“仁”而為政🎒。為了達到學以修身,學以成仁的目的😗,孔子論述了許多學習之道。


        其一,樂學與好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發自內心的喜歡🤛🏿、良好的心理態度是學習的良師益友。雖然孔子對“君子”的要求和條件近乎苛刻🚣🏽‍♂️🖤,

     

    但從《論語》中可以看出,他的教學活動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嚴謹緊張,不苟言笑🎶🫶🏼,倒是非常輕松愉快、隨機而行、隨意而發的。孔子本人更是因“好學”而對學習充滿興趣,他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這正是孔子以學為樂🏊,好學不倦,安貧樂道,自強不息的生動寫照。知之者是被動接受🧜‍♂️,好之者已是主動追求,樂之者則達到癡迷執著的狀態🧑🏻‍🦯。如果說好之、樂之是孔子主張的學習態度的話🍙,那麽“好問”就應該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了。孔子認為,不懂不要裝懂🫅🏼,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公冶長》)👩🏿⚇,這樣才能學到真東西。

     

    其二,無倦與精進。學貴有恒,最忌一曝十寒🏊🏽。《論語》中關於學貴有恒的思想,先述“無倦”🛌,次說“一以貫之”,再論日積月累☹️,循序漸進👋,逐步提升,如琢如磨🏊🏻。子張問政時,孔子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顏淵》)子路問政時,孔子說:“先之勞之”✋🏿,“無倦”(《子路》)🌬。這是孔子對弟子問“政”的回答,即“無倦”🤜🏼,也就是對自己要勤勉,不能懈怠,勤能補拙💂🏻‍♂️,恒成萬事,自然學習更是如此🙅🏽‍♂️💁🏻‍♀️。孔子反復強調為學育人貴在“不厭”與“不倦”的態度🍆,意即🧔🏼:對己✌🏻,學習而不知滿足;對人,耐心教導而不知疲倦🤕。其中,對求學者而言,學而有恒,學而不厭🟪,這是很難做到的💂🏻👨‍🎨,“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需要有執著的精神,久之則學業成矣🥌🏄‍♂️。

     

    其三,敏捷與勤思🧚🏿‍♀️。孔子於求學、敬事都強調“敏則有功”👨‍👧。如《學而》篇中的“敏於事而慎於言”及《公冶長》中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裏仁》)“敏”字有兩層意思🤦🏽‍♂️,一是反映迅速,二是勤於思考。“敏於事”、“敏於行”🧎‍♂️👨‍👧‍👧,是說做事行動要反映迅捷😖;“敏而好學”、“敏以求之”,是說求知治學要勤於思考✊🏽。與“敏”相對的是“慎於言”、“訥於言”,其意並非要人三緘其口🚜,而是強調少說多做🍈,言行一致,“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這正是孔子學以修身、學以養德思想的表現。

     

    其四,自省與改過。自省與改過👨🏽‍🔧,是求學者終極目標🤌🏻,亦是成賢至聖的捷徑🫏。當然👇🧕🏼,捷徑卻往往是最難行進的。孔子也覺得“德之不修𓀊👩🏽‍🎤,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述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關鍵要以正確的心態對待它。孔子說🏊🏿‍♀️:“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子罕》)“過而不改,是謂之過矣。”(《衛靈公》)人之過🛏,只要不是故意為之🧃,有過便改,無損形象,還能得人共仰👐🏼,何樂而不為呢⛔️?過而不改,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這才是真正的過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有了正確的態度,有了改過的決心🛶,余下的事情便是如何改過了。改過要分為兩個步驟,先是自省🙅🏿‍♂️,再為改過🏂🏻。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裏仁》)“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顏淵》)省的關鍵要通過自省總結得失👩🏽‍🚒,找出自己存在什麽過錯,找出與賢人之間的差距。有過與差距便需改正,“就有道正焉”,以不斷完善自己,最終達到“內省不疚”的境界。(新聞來源🧑🏼‍🎓:藝術中國網)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3-12-23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