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史海鉤沉
  

校園集體舞🤸🏽‍♂️:從蓬勃走向落寞


        從那些在革命歲月裏廣為流傳的新式秧歌、邊疆舞,到伴著改革春風吹入校園的少年快樂舞📂、青年交誼舞🤾🏿‍♀️,再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學校園內盛行的集體排舞16步或32步……每一個舞姿都仿佛訴說了一個時代的故事,見證了一個時代的情懷♉️。

  
         不管你生於哪個時代,不管你是否熱愛跳舞🦕🐼,相信這些舞蹈都不會讓你感到陌生,因為它所記錄的,是一段段從懵懂到激情的集體歲月。

  秧歌與邊疆舞  校園集體舞開啟新紀元

  一段風雲激蕩的革命歲月🚴🏿,歷經時間洗禮,將“戰火與軍號”封存為歷史,傳承下來的便是文化藝術的瑰寶。1942年👐🏻,延安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新秧歌運動”⏫,翻開了中國舞蹈藝術嶄新的一頁🌰,大學校園集體舞也恰逢其時地開啟了自己的新紀元。

  新秧歌新在哪裏🌅?“在民間秧歌的基礎上,將舞者裝扮成工農形象,把所用道具傘和棒槌等改為鐮刀斧頭,舞蹈中跑‘萬字形’場圖也改成了走‘五角星’。”作為第一支新式秧歌隊的成員,王鑫的爺爺至今仍能準確回憶起當年的場景。而當年他所就讀的魯迅藝術學院(現延安大學)不僅組織了第一支校園秧歌隊,同時對民間秧歌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隨著革命文藝潮的不斷發酵,校園集體舞日甚一日。1946年⏭,雲南大學在紀念“五四運動”27周年大型營火晚會上演出了秧歌劇《兄妹開荒》,幾百人一起扭秧歌🧕🏽。那熱鬧的場景🧫,讓當時參加活動的聞一多先生都感慨:“今晚我們看到了同一時代兩個不同的社會,對比太鮮明了。”

  如果說“新秧歌運動”帶來了集體舞蹈的大普及🎾,那麽同期誕生的邊疆舞則大大激發和豐富了人們的舞蹈情趣🧱。1946年8月🕗🏊🏼,著名舞蹈家戴愛蓮演出的邊疆舞席卷上海各大高校,成為年輕人最中意的舞種𓀌🛤。

  隨後🤦🏻,由革命歌曲和民歌結合編排而成的集體舞,如《新舊光景》、《一朵紅花》👮🏿、《四季生產舞》、《小放牛》🧑‍🍳、《挑花藍》、《豐收舞》、《團結就是力量》、《民主青年》等,如雨後春筍般在大學校園內湧現💂🏿‍♂️。

  “作為支撐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進步歌舞文化的主流🤏🏽,集體舞成了青年表達激情🤷🏼‍♀️、向往革命的最好方式。可以說,他們的舞姿是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北京舞蹈學院的教授高度這樣總結🧍‍♂️。


        交誼舞迪斯科  在改革春風中日漸繁盛

  改革的春風吹來了大學校園怎樣的變化🤦🏼?隨著交誼舞第一次出現在人民大會堂的聯歡會上☪️,集體舞再度恢復了青春♖,沒有“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扭捏,周末校園舞會在大學校園內勢不可擋地盛行著🧑🏿‍🦳,儼然校園一景🧜🏿‍♂️。

  “那時的舞會對大家充滿誘惑。一到周末,舉辦各種舞會的海報或者黑板都會被掛出來,男同學梳著大背頭,穿著喇叭褲,女同學也打扮得時髦美麗🕵🏼‍♀️,甚至一晚上要趕幾場舞會。”西南石油大學藝術學院教師賀佳玥回憶起讀大學時的場景🏌️‍♂️,“食堂、教室🦸‍♀️、運動館處處都是舞場,到了晚上桌子一拉,掛上一串小彩燈,一曲《青年圓舞曲》就開啟了一場舞會🧑‍🏭。”

  聞樂即能起舞。在那段全民學跳交誼舞的時期😱,幾乎人人都能跳一段“蹦嚓嚓”🐈,如果不配對時🌌,就男跟男跳,女跟女跳👨🏽‍🦰,或幹脆抱個椅子👩🏻‍🍼、掃帚跳。

  青年們對於集體舞的喜愛,一如王蒙在長篇小說《青春萬歲》中反復描述的場景,“北京某高校學生在天安門廣場徹夜歡歌跳交誼舞”。

  除了交誼舞🧔🏽‍♂️🧧,迪斯科也是舞會必備的項目。通常在一段舒緩的歌曲後,就會有段快節奏的迪斯科。伴隨清新動感的曲風、鏗鏘有力的鼓點👨🏻,青年學子釋放壓力,縱情歡舞。《猛士》🎬、《荷東》👨🏼‍⚖️、《Italo disco》等系列舞曲,至今依然是那些老舞迷掛在嘴邊、魂牽夢繞的精品。正如著名樂評人姜弘所說,那是一段百花齊放、各種曲風交織而成的黃金盛世。

  如果說有什麽東西能夠觸碰那代人最柔軟的心靈,那便是關於舞蹈的集體記憶。“在那段物資相對匱乏,精神卻十分充盈的時期,青年人對於集體舞的熱愛🟥,事實上更多地包含了對美好新生活的期望。”上海師範大學舞蹈專業教授鄭慧慧說。

  集體排舞  不可磨滅的文化印記

  “女生梳著辮子,穿著‘健美褲’和‘蝙蝠衫’,男生身著白襯衣、藍褲子⚛️,他們步伐統一,拉著手翩躚起舞✒️🏍,神情專註又怡然🔺。”幾張上世紀80年代大學校園集體舞的照片🍹,瞬間勾起了無數人的懷舊情懷😷。

  “金梭和銀梭日夜在穿梭▶️,時光如流水督促你和我,年輕人別消磨😧,珍惜今天好日月好日月。”談起當年跳集體舞時最愛的樂曲《金梭和銀梭》😤,西南石油大學藝術學院教師付磊至今還能哼出當時的曲調。

  上世紀80年代🚅,隨著《霹靂舞》的熱映⚡️,大學校園內瞬間刮起了一陣霹靂舞旋風。但由於中國人骨子裏的“害羞”🐸,一些舞蹈人發明了集體排舞🥥,16步、32步便是代表。這類舞無需舞伴,眾人在一起跳,整個舞群就是你的舞伴👨🏻‍🚀🧑🏻‍⚖️。

  飛揚的發梢,舞動的衣擺↕️,或拍手跳躍,或旋轉🧛‍♀️。“最火熱的時期,基本上是全班皆舞,全校皆舞。在舞群中,沒有人會在意你的動作,大家都很放得開。”南京大學音樂學院教師馮德鋼說,對釋放壓力🍷,拯救黯淡的心情,這真是比任何方式都更有效。

  “集體排舞追求的是整體效果,所以要求每位成員都具有一定的團隊精神。”上海市排舞專業委員會主任秦建偉說⛑️,“只有動作整齊、協調統一才能舞出韻致4️⃣🧑🏿‍🎄。”

  “熱情又時尚👩‍🦳☣️,動感又炫麗。”這是當時的大學生對於集體排舞的印象。在他們看來,如果有一種舞蹈,學會它就能跳一萬首不同的曲子🕡,就能在世界各地找到舞伴,更能隨時隨地即興起舞🌙。那麽這種舞一定是集體排舞,它把青年們凝聚在一起🧔🏻‍♂️,成了一段不可磨滅的文化印記🧙🏻‍♂️。

  騎馬舞風靡  校園集體文化所向何處

  歲月如歌◽️,年華易逝。從砥礪磨難到歷經風雨,那些集體舞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團結,是堅持🧐,更是激情與力量。然而🤽🏿‍♂️,不管是秧歌還是交誼舞👵🏼,霹靂舞還是迪斯科,那些校園集體舞似乎已經漸行漸遠。在當代大學生眼中,校園舞會似乎已顯得有些過時和格格不入🤵。

  與集體舞失落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流行文化的強勢來襲🧜。日前,一曲《江南style》打破了沉寂的校園舞文化🧔‍♂️。它不僅紅遍大街小巷🧙🏼‍♀️,更是挺進校園。

  “揚起長鞭👨‍🌾,雙腿彎成羅圈狀,雙手作騎馬姿勢,再加上一嗓子‘oppagang-namstyle’🕐👨🏻‍🌾。”在武漢商業服務學院2012年田徑運動會入場式上💬,“騎馬舞”出現在學生方隊的表演項目中,依靠俏皮滑稽的舞步,引來全場一陣歡呼。同時🎮,“騎馬舞”還走進該校課堂,作為該校體育與馬術學院學生的課前熱身舞。

  在福建師範大學的籃球館內,同樣的場景亦在上演🧜🏽‍♂️,7名穿著籃球服的女大學生在室內籃球館裏跳起了啦啦隊版的《江南style》🦸🏽,她們熱辣的舞步不僅引來陣陣尖叫聲✍️,還使觀眾臺上的大學生爭相模仿🌯。

  一時間,新生文藝晚會🛥、千人“江南style”版廣播體操🌋、大學廣場的快閃遊戲……“騎馬舞”以不可遏製之勢風靡了大學校園。

  高校學子對於通俗潮流的集體追趕🚣🏼‍♀️,卻讓我們禁不住反問,到底是出於百無聊賴的宣泄,對流行元素的曲意迎合💹,還是集體舞文化的缺失👏🏼?大學公共藝術教育要發揮怎樣的功能,才能讓校園集體文化再次走向蓬勃。(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3-01-28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