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史海鉤沉
  

傳教士對中國近代教育的貢獻


1860年以後👩🏽‍🍼,西方傳教士開始大規模地來到中國從事宣教工作👦。隨著傳教的深入開展🤯🪖,一些教會學校應運而生。

 

一、早期教會學校在中國發展的狀況

 

傳教士在華開辦教育的初期,教會學校主要集中在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香港和澳門,通常為附設在教堂裏的洋學堂,規模很小🤛🏻,程度均為小學🥥。

 

這些學校不僅免收學費🧸,並且還提供一切膳宿生活甚至路費,學生主要為貧苦教徒子弟或無家可歸的乞丐🤌🏻。估計在這一時期,教會小學有50所🚬,入學人數在1000人左右⤵️。最早的教會學校可以追溯到1839年美國傳教士布(R.S.Brown)在澳門開辦的馬禮遜學堂。到1875年左右,基督教傳教士開辦的學校約有350所👨‍👦🚵🏽,學生有6000人,仍以小學為主🌾,但教會中學也開始出現🚇。

 

1875年起👳🏿‍♂️,由於西方國家在華開辦的企‼️、事業日益增多,同時中國人自己辦的實業也開始發展,中國近代化需要大批的人才。在這種大環境刺激下,教會學校急劇發展。到1899年🔔,教會學校達到約1766所🧎‍♂️,學生人數增加到三萬多人。到1900年,在華的幾乎所有重要傳教中心都開設一所小學。在開辦學校的差會及傳教士中,來自美國的最多🚞,其次是英國🧝🏼‍♀️。

 

教會學校的教學內容一般來說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宗教教育🙎🏻。課程主要為聖經🚉👶🏻,重點在創世論、贖罪論和耶穌生平等教義上➞。此外🌍,學生還參加各種宗教活動,如禱告🫅、崇拜等。二是中國傳統的儒家經書。一般包括《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四書》💇🏻‍♂️、《五經》等🤵🏽‍♀️。學習中國經書一是為了適應當時中國科舉考試的需要👯‍♂️,再者也是為了學生畢業後能夠與士大夫和地方官紳接觸,適應中國的社會文化環境🌷,不至於被傳統知識分子歧視🛹。三是西方科學知識。開設諸如數🫵🏽、理🙎🏽‍♂️、化之類的新式科學課程🏚。在當時清政府極少重視西方科學的情況下,教會學校開設的科學課程,對落後的中國來說,具有意義重大的啟蒙作用。另外🙎🏼,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起🏮,一些教會學校還開設了英語課🚣🏼。英語課的設立為中西文化的溝通和交流開辟了一條渠道𓀈,有助於中國的近代化。

 

二、傳教士對中國留學活動的推動

 

近代的留學潮是先從教會學校中開始的,後來中國官派留學生,特別是赴美留學生的派遣🫲,也大都與傳教士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中國近代最早的留學生是馬禮遜學堂的3名高年級學生容閎✍️、黃寬和黃勝👨🏿‍🏫,他們是由美國傳教士布朗帶到美國的。18469月布朗準備回美國休假,他決意要帶幾名高年級學生赴美深造。當布朗在課堂上說,想去美留學的同學可以站起來時,容閎第一個站了起來,接著黃寬和黃勝也站了起來。由於這3位學生都是窮苦人家的子弟⛔,傳教士還決定在他們留學期間給他們的父母寄贍養金,為期不少於兩年🍲。

 

18474月容閎等到達美國紐約。隨後,布朗保送他們進了麻省芒松讀高中☕️。除黃勝因病回香港外,容閎和黃寬都在該校學習了兩年🧙🏿,於1850年畢業🧗🏿‍♀️。接著,黃寬前往蘇格蘭,考取了愛丁堡大學,讀了7年醫科🚵🏽‍♂️,於1857年畢業回國🧝🏼,成為經過醫科大學正規訓練的第一位中國西醫。容閎則考取了美國耶魯大學,1854年畢業回國1️⃣。

 

繼男子留學後,女子也開始留學。中國近代最早的女留學生也是由傳教士攜帶和資助的🧑🏿‍🎤。1870年,浙江寧波一位叫金雅妹的6歲孤兒🎽,由美國傳教士麥加地帶往日本求學🤮。1881年🕚🎣,17歲的金雅妹又被送往美國學醫。四年後🤸🏼‍♂️,金雅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紐約醫院附屬的女子醫科大學🫱🏿,成為近代中國婦女界第一位大學畢業生。繼金雅妹之後,福州女子柯金英於1884年在福州教會醫院的資助下赴美國留學,在1894年畢業於費城女子醫科大學。1892年江西女子康愛德和湖北女子石美玉也在傳教士的資助下赴美留學。

 

教會大學建立後,到國外留學的學生更加增多🧘🏽‍♂️,像上海聖約翰大學每年都有幾十名學生赴歐美留學。中國官方往海外派遣留學生是從1872年開始的。

 

清政府派出的首批留學生雖然與傳教士沒有直接的關系,但基督教的影響卻是顯而易見的。

 

最早向政府要員提出往國外派遣留學生是容閎🐲。當1854年他成為第一位畢業於美國一流大學的中國人時,就產生了選派留美學生的教育計劃和願望。

 

1862年,他由朋友介紹,成為曾國藩的幕僚🪪。1870年容閎在協助曾國藩👎、李鴻章、丁日昌處理天津教案時,向曾國藩呈報了派遣幼童赴美留學的教育計劃⇒。

 

18719月曾國藩、李鴻章在容閎的建議和計劃的基礎上,奏“選派幼童赴美肄業辦理章程折”,並附有“挑選幼童附美肄業章程”12款。該奏摺獲準後,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先後派出41215歲的幼童120名🙇🏻‍♀️,由容閎帶領赴美留學🍰。傳教士的教育無疑給容閎以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又以容閎日後的教育活動延續下去🏂🏻。

 

十九世紀末廿世紀初,在出國留學的學生中去美國的人非常少,這是因為美國政府的“移民律”限製了赴美人數💂🏻。1906年初美國伊利諾大學校長愛德蒙·詹姆士送呈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一份備忘錄🌛🖼,要求美國政府加速吸引中國留學生到美國去🫄🏽。同年36日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到白宮進謁羅斯福總統🧑‍🔧。他建議總統將中國清政府的庚子賠款退還一部分🍐,專門開辦和津貼在中國的學校👩🏻‍🦼‍➡️。1907年明恩溥發表《今日的中國和美國》一書,他在書中指出,應該多讓一些中國知識分子去美國留學👊🏼👩‍🔧。

 

在明恩溥等人的推動⚀、鼓吹下,羅斯福給國會提出了一個諮文👩🏽‍🦱,指出:“我國宜實力幫助中國厲行教育,使此巨數之國民能以漸融洽於近世之境地🥙。援助之法,宜招導學生來美🤳🏿,入我國大學及其它高等學社,使修業成器🥺,偉然成才𓀌,諒我國教育界必能體此美意🏸,同力合德,贊助國家成斯盛舉。”

 

1908525日,美國國會通過羅斯福的諮文👩‍🦱。同年711日,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向中國政府正式聲明,將償付美國庚子賠款所得的半數🛌🏻,共計1160余萬美元😶‍🌫️,退還給中國,作為遣送留學生赴美之用,每年派100名學生赴美留學👷🏼‍♂️,直到賠款退清為止🧎🏻‍♂️。

 

為了培訓赴美留學人員,清政府於19096月專設了遊美學務處負責考選學生出國留學,並於1911年在北京建立了清華留美預備校,這所學校從開辦到1929年結束,共計派遣留美生1279人。

 

三、傳教士開辦的女子教育

 

中國近代最早的女子高等院校大多是由基督教會開辦的🧑‍🦽‍➡️。

 

早在鴉片戰爭以前👃,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德國傳教士郭實臘的妻子在澳門收容了幾個窮人家的女孩,開辦女子讀書班🛺。這可以說是傳教士在中國開展女子教育的最初嘗試。西方傳教士開辦的女子教育,在十九世紀下半葉對當時中國社會重男輕女的封建體製是一個很大的沖擊與挑戰,它突破了幾千年來的禁錮,開了中國女子受學校教育的先河。

 

廿世紀初👨🏽‍💼,教會開辦的女子大學早在中國政府開始關註女子高等教育之前便出現了,這就是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該學校是基督教傳教士在中國開辦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女子高等教育機構。華北女子協和大學曾培養出許多傑出的女子人才,1911年的畢業生丁淑靜曾擔任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總幹事;1919年的畢業生李德全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衛生部長;1920年華北女子協和大學正式合並到燕京大學中,燕京大學遂成為中國教育史上最早包括女子學生的大學之一。燕京大學在五十年代初又成為北京大學的一部分,所以當今中國第一名牌大學--北京大學亦曾得益於基督教。

 

除了北京的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傳教士還在南方開辦了兩所著名的女子高等學校,這就是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和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除了專門的女子教會大學外,其它的教會大學也開始陸續招收女子入學。到1920年⚪️,實行男女同校的教會大學有嶺南大學、滬江大學🔑、燕京大學等👸🍚。

 

十九世紀廿年代初🪑,教會大學的女生共有115名,占整個教會大學入學人數的百分之六。教會大學女生的人數雖少,但卻代表了中國教育邁向近代🤦、邁向世界的腳步。

 

基督教女子高等教育為中國培養出了第一代職業女性。這些知識女性首先沖破了封建枷鎖的束縛👋🏻,自立於社會🤏🏽。從教會大學畢業的女生主要在醫藥界、學術界、宗教界等領域工作🌷🤜🏽。

 

在教會女學的沖擊下🐪,國人也開始逐漸重視女子教育🧑‍🚒,由國人開辦的女子學校在少數大城市相繼出現。深受傳教士影響的梁啟超於十九世紀末率先在上海開辦了一家女子學校,這或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家由國人主辦的女學⤴️。

 

女學的發展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教育問題,而且也與一個國家的興盛有關。誠如梁啟超所說“女學愈盛,國家愈強”,女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就能“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遠可善種”🦸🏿‍♂️🐊,於個人,“皆可各執一業以自養”,於國家🔍🙎🏻,“保國保種”,使國富強。

 

四、基督教在中國開辦的高等教育

 

中國的教育史遠遠長於西方國家✊♗。中國的高等教育,如中央官學、國子監等早在近二千年前就出現了。然而這種高等教育只是相對於當時的初級教育而言,真正現代意義上的高等教育、大學的出現則是在十九世紀,並且最早的大學都是由傳教士開辦的👩🏿‍🍳,或與傳教士有關。

 

基督教大學在中國的出現是在1880年前後🙂‍↕️,當時的大學主要是在教會中學基礎上添加的大學班級。

 

基督教在華的第一所大學是美國長老會在山東登州開辦的登州文會館🫷🏿👨🏿‍🚒。登州文會館原是一所小學🧜🏿‍♀️,後演變為教會中學,1882年登州文會館正式升為學院。

 

十九世紀中國的基督教大學共有5座,除了登州文會館外🐞,1888年美國衛理公會在北京開辦了北京文匯書院🧑🏿;1889年美國公理會建立了通州華北協和大學🧯🌲;1890年美國聖公會在上海的聖約翰學院設置大學課程;1893年美國長老會在杭州設立杭州長老學院。

 

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給在華的基督教傳教事業包括教育事業以嚴重的沖擊☦️😶,許多教會學校被義和團搗毀✬,不得不停辦。義和團後,傳教士一方面利用庚子賠款恢復了原有的教會學校,另一方面又新開了大批的教會學校。在蘇州、南京、廣州👩🏼‍🎨、福州🥱🗯、成都、武漢等地💷,一批新的高等教育機構迅速崛起。

 

1901,美國衛理公會在蘇州開設了東吳大學。1905年,在華的兩家美國宣教差會美南浸信會和美國浸禮會合作在上海開辦了浸會大學,該校於1909年正式開學🆒。1929年浸會大學改名為滬江大學👩🏻‍🌾。美國衛理公會、北長老會和基督會於1910年在南京創辦了南京金陵大學。1915年在福州,六個基督教差會:美國公理會、衛理公會✵、歸正教會和英國公理會👮🏿‍♂️、長老會、聖公會聯合開辦了福建協和大學。1916年美國長老會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準備🧑‍🤝‍🧑,在廣州開始了嶺南大學。在華中地區✷,美國聖公會、歸正教會、英國倫敦會和衛理公會於1924年在武昌創辦了華中大學🗃🚳,1910年👮🏿‍♀️,在西南地區👩‍💻,四個基督教差會🚣🏻:美國美以美會、浸信會、加拿大衛理公和英國公理會在成都聯合開辦了華西協和大學。到1910年時,教會大學的人數為1000人,1920年時,教會大學的學生人數達到1600多人,教會大學也達到了16所👨🏼‍⚖️🤌🏽。

 

從開辦大學的基督教差會看,美國占了絕對的優勢。所有的教會大學都有美國傳教士的參與🥹👩‍🦼,故中國的教會大學受美國教育製度的影響較大。

 

基督教高等教育在中國的開辦與發展,使中國的教育有了歷史性的進步,基督教大學的出現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大突破🦹🏼,使中國有了以教會大學為主的近代高等教育。教會大學從根本上突破了中國傳統教育的缺陷,在辦學模式👰‍♂️🤳🏼、教學內容、人才培養、適應社會等許多方面都為中國的高等教育提供了嶄新的內容。

 

基督教大學的出現,也引發了中國官辦及私立高等教育的產生和發展。教會大學的建立促使中國開始重視高等教育,使中國人自己舉辦的高等教育有章可循🪖,教會大學培養出來的畢業生也為中國大學提供了師資力量✦。正是在教會大學的影響下,一批中國的官辦和私辦大學開始建立🧰,如北洋大學🚵🏽‍♂️、京師大學堂等🚘。

 

教會大學的出現使中國高等教育與西方高等教育的差距一下子縮短了幾百年,這一事實是我們所不能,也不應忽視的。教會大學建立以前,中國傳統高等教育大約處於西方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期的水平🩱👨🏿‍🚀,即以古典文史學問為主的水平。早期在華基督教大學的學術水平則與西方十九世紀上半葉的水平相當👛,而到廿世紀初時,在華最好的教會大學的水平則接近了同時代歐美一般大學的程度↗️。這種高等教育發展的飛躍同基督教在華開辦大學是分不開的。(文章來源:藝術中國網)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2-11-26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