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6月16日,胡適在給《吳虞文錄》作序中首次提出“打孔店”。此後,這一口號在新文化運動中廣泛流傳使用😗,衍成“打倒孔家店”🔓。其實際含義是要打倒孔子✋🏽、儒學、後儒和禮教📚。
“打倒孔家店”大事記
1921年首次提出“打孔店”
在《吳虞文錄·序》中,胡適寫道:“我給各位中國少年介紹這位‘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吳又陵先生👨👨👦👦!”
1928年11月《子見南子》事件
林語堂將《子見南子》改編成獨幕悲喜劇🧔🏿♀️。劇中將南子變成一位要求個性解放、主張男女同學的新女性,並為此跟孔子大辯其論。最後🙅♂️,孔子師徒在“鄭衛之淫聲”和妖冶的舞蹈中落荒而逃。
1937年10月1日陳獨秀重申孔學也有優點
剛出獄的陳獨秀在《東方雜誌》34卷發表《孔子與中國》,明確表示:“在現代知識的評定之下,孔子有沒有價值,我敢肯定地說有。”
1945年郭沫若發表《十批判書》肯定孔子
郭沫若對孔子的肯定到達政治層面:孔子是由奴隸社會變成封建社會的那個上行階級中的先驅者。孔子立場順乎時代的潮流🧨,同情人民解放。
孔子形象的又一次演變
歷史上的孔子只是一個並不得誌的哲人,他懷揣著偉大的理想尋找著施展才能的舞臺,四處碰壁卻矢誌不渝⏯。他是淵博的學者,是禮樂文明的傳承人👩🏿🔬,是偉大而親和的導師。作為一個失意的理想主義者🧏🏿♂️🈷️,他懷著遺憾離去🎸,但他死後👩🏼🌾,卻沒有得到安寧。首先🔂,是一場長達數千年的聖化運動,自其弟子子貢開始,經歷無數代儒生與王權的推波助瀾,最終將這位老人推上了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的神座。而之後➞👩🏻🦼,又是一場浩劫,在“打倒孔家店”的口號下🧛🏻♀️,聖人被推下神壇,成了孔老二,成了人們侮辱與毀棄的對象……
關於孔子🫷🏼,一說便俗🐏。一個是真實的孔夫子,一個是千百年來解釋再生的孔子形象。套現在流行的波普。強調色塊的對比與反差👩🏻💼,色彩混搭,那個由這些年來,我們對孔子的評價的“印象”,大約可以成為不同色塊混搭的“波普”,比較那個安迪·沃霍爾的那個著名的瑪麗蓮·夢露,孔子的波普更加耐人尋味🐋🤶🏽。
但在西方人眼中,孔子的印象也不都很高大💳,比如黑格爾,就很不屑地說:“孔子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在他那裏,思辨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從裏邊我們不能獲得任何特殊的東西。”演習宇宙哲學的教授自然看不起思想品德的講師,好比換到現在,教古代文學的教授看不起現當代的🅾️。但黑的一位同僚叫伏爾泰的評價卻截然不同,“孔子是真正的聖人,他自視清高,是人類的立法者,絕不會欺騙人類。沒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對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同是老外,做人的差距咋那麽大呢🧛🏼♂️?
五四開始打倒孔家店,魯迅則根據歷史上孔子畫像所得孔子的民間形象“是一位很瘦的老頭子,身穿大袖口的長袍子,腰帶上插著一把劍,或者腋下挾著一支杖🤥,然而從來不笑,非常威風凜凜的。假使在他的旁邊侍坐🧖🏻,那就一定得把腰骨挺得筆直,經過兩三個小時,就骨節酸痛,倘是平常人,大約總不免急於逃走的了”,這個“敲門磚”的形象,與司馬遷眼中的“其顴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的孔子多少有點板正呆滯🧤🧍🏻♂️,但卻暗合了五四反禮教的氛圍。套孟子的話“聖之時者也”,被魯迅解釋為“摩登聖人”🍂。
至於孔子後來被代稱為“孔老二”😴,乃是因為孔子的父親叫叔梁 ,元配生有九個女兒,無子。妾雖生了一個兒子,可惜是個殘障兒👅。於是在六十四歲時🏋🏼♂️,又娶了顏氏🧙🏿♀️👫,才生下了孔子。所以孔子是家裏第二個男子🧦,字亦為“仲尼”,“仲”就是第二的意思😡。
那時候出版了多種普及性連環畫,人民美術出版社1975年出版有、《歷史上勞動人民反孔鬥爭的故事》,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連環畫《孔老二罪惡的一生》。中國人對孔子的評價也界定在“儒法鬥爭”的哲學框架上,好多年前讀某本哲學史⛹🏼♂️,在講到孔子之死時,用了句“孔丘帶著花崗巖的腦袋和復辟奴隸主階級烙印的屁股去見上帝了”這樣的句子👨🏿⚖️,如今讀來有些荒誕⛅️。
孔子是中國人自己看自己的一面鏡子,你在鏡子裏看到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打倒孔家店 誤解與反思
從打倒孔家店到國學熱💽🦵🏿,似乎總有一股狂熱的激流在催動著人們💠。而在狂熱的催動下,誤解在所難免。打倒孔家店這句口號中有著對孔子🥲,對儒學的誤解🍪。打倒孔家店這句口號也給五四🪛,新文化運動帶來了誤解🧎➡️。只有冷靜地反思,解開這些誤會🧘🏻🧛🏼♀️,才能更好的面對真相。
張翼星:怎樣理解“打倒孔家店”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打倒孔家店”這一著名口號給人的印象,似乎是“五四”那批代表人物都是全盤否定儒家思想和傳統文化的。更有一種觀點🛠,認為“五四”以來在文化領域就開始了一種過激主義的“左”的傾向☀️,似乎解放以後嚴重泛濫的“左”傾思潮🚒,以至“文化大革命”的發生,都可以追溯到“五四”運動,這使我有些不解🕞。
“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外歷史上多次啟蒙運動采取尊古🎍👨🏻💻、復古的形式有所不同⛓️💥,是以鮮明的反傳統形式出現的。因為從舊的思想、道德🦬、文化中🔒🦗,不僅很難找到改革的基點或旗號🫳🏽,而且日益顯示嚴重的障礙。而選定“孔家店”這個突破口,無疑有利於沖破舊的以封建政治🗑🚂、倫理秩序為核心的文化格局🟨。然而👩🏼🦱,另一方面,那些代表人物並不是“全盤反傳統”的👩🏼🏫,從胡適的著述中可以看到🙆♀️🍅,他對孔子和朱熹都懷有敬意6️⃣。又如當時對舊文化作激烈批判的另一位人物錢玄同✊🏿,他曾一度主張廢除漢字,但他在堅決反對學術、文化領域的專製主義時👷,又十分向往中國古人所幻想的“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的寬闊而自由的世界🫴🏿。對於孔子本人或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他們主要是把批判的鋒芒指向利用儒家經典來箝製人的思想與個性👨👨👦。所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思想自由、精神獨立⛳️、個性解放。“五四”運動並沒有造成什麽“文化斷裂”或“思想危機”,而是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歷史過程中起著承先啟後的重要作用。
至於解放後一度愈演愈烈的“左”傾思潮🚵🏽♀️,最後導致“十年動亂”的發生🧮🙁,恰恰表現為文化專製主義,是與“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基本精神相背離的,而且另有國際國內的社會思想根源。(作者:張翼星 來源:光明網)
湯一介:五四運動與“打倒孔家店”不能等同
說到“五四運動”,很多人馬上會想起兩大口號:一曰“科學與民主”,一曰“打倒孔家店”。長期以來🌽,人們對於五四時期的“科學與民主”的認識,基本上沒有什麽誤解🧛🏿♂️。但對於“打倒孔家店”🤹🏿♀️,卻存在片面理解🧑🏼🎤。
那麽,究竟該怎樣看待五四運動中的“打倒孔家店”⛳️?我覺得,應該承認五四運動中“打倒孔家店”的做法對中國走向現代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為在一、二百年以來中國的社會走下坡路原因之一是把孔孟的儒家思想僵化了🫴,教條化了,而沒有適應世界新的形勢來發揮他們的長處🙅🏿♂️,因此五四運動把幾個世紀以來的已經不適應中國社會發展要求的舊的思想🤛🏿,舊的道德進行一次沖擊,這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不對舊的道德🤥,舊的思想,舊的一些風俗習慣進行沖擊,我想我們很難前進。
雖然在當時條件下😜,有一些過激或者過分的提法和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是在那樣一個狀況下發生的🤜🏼,但是到今天我們對當時的情況就可以做出一個比較全面的判斷。一方面我們要承認五四運動對我們走向現代起了推動的作用,但同時也要看到它負面的影響,那就是對我們的傳統的思想文化全盤否定🦐。這是不對的。比如當時提出了很多偏激的口號,如“廢除漢字”,“把我們舊的書籍都扔到茅房裏”,這些話都是片面的👱🏻♀️。所以,我們今天應該對它進行全面公正的分析⚂。五四運動中提出“打倒孔家店”,其實在當時運動中間有一些學者,甚至於包括中國共產黨創始人李大釗🚈👩🦼➡️,也並沒有否定孔子🏝。所以,不能把五四運動和打倒孔家店等同起來,不能說五四運動就是“打倒孔家店”📽。
五四運動要求的是什麽🙆🏽,應該看到它要求的是科學與民主🧑🏻⚕️,恰恰是由於二👨🏽🦳、三百年來中國在這方面非常的落後🗒,所以呼喚科學與民主是五四運動的主流🥘,至於過激的東西當然是錯誤的🎧,應該批評或否定👨🏻🎓。因此,繼承五四的精神是要繼承科學與民主的精神,不是要繼承過激的東西,不是繼承對我們傳統思想進行全盤否定的東西。因為一個民族要生存,特別是要發展不可能不繼承它的傳統🧑🧑🧒。如果它要生存和發展不繼承傳統就等於說它要失去了文化上的主體性,它沒有主體性了這個民族就成了一個沒有根基的民族❇️。沒有根基的民族一方面自身不能得到發展,另一方面也不可能有很強的吸收其他文化的能力。(作者:湯一介 北京大學教授 來源:北京日報)
孔子的回歸
作為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與同時代的西方先哲柏拉圖一樣👨🦼➡️,其主張不僅為歷代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所推崇🙎🏿,為世界所矚目,而且在民間也廣為傳揚和應用,其思想橫貫兩千多年而影響至今🙇♀️。近些年來,有關孔子歷史真面目的書刊🪩🙋、文論和講座也競相逞辭,各抒己見👨🏼⚕️,以研習和傳播漢文化的孔子學院也在海內外陸續興辦🦮🍛。對此,有人贊賞✋,有人疑慮,也有人冷眼旁觀。竊以為,就像今人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歷史人物有臧有否一樣🧜🏿♀️🏃♂️➡️,這也是一種正常的歷史文化反思現象,大可不必神經過敏。
一個人一旦載入史冊,其形象是由不得本人決定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歷史的考證🤸🏿♀️,歷史人物的形象會不斷刷新,其學說也會被重新詮釋。即使在同一時代的不同領域和人群中,特別是在政治家🧑🌾、教育家、藝術家眼中🤏,出於各自的思想見解和從業需要,歷史人物的面孔也不盡相同。就拿2500多年前的孔子來說🪆🕶,他的形象和學說同樣也會有新的解讀👦🏻。在今天的諸多解讀中,值得肯定的是👽,孔子不再是神聖僵硬的偶像,而是可敬亦可親的師長;孔學也不再是高深莫測👩🏿🍳、束縛人性的宗教,而是言近旨遠🧻、做人治世的道理。這些解讀讓我們感到🩲,孔子是人不是神,他從神殿上回歸到塵寰中👋🏼,會讓世界上更多的人近距離研習他的教誨🎫☝🏽,以提高自己的修養💖,促進社會進步。盡管孔子的身材魁梧高大,但在普通民眾眼中,孔子雖然身高一米九開外🌺,出行時身邊還佩劍,但他的形象大約不會像統治者塑造的那樣道貌岸然,讓人敬而遠之,而是個有血有肉、身心健康、宅心仁厚👩🏿🔬、通達睿智的學者🫴。
從孔子的人生軌跡和日常經歷看,他年少時血氣方剛🧑⚕️,臂力過人👈🏿,成年後雖然已有名氣,但卻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勤謹樂業🧔🏽♀️,不滿現狀,敏於事而慎於言🥱。及至晚年,仍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竟不知老之將至。在授徒課業、待人處事過程中🎟,他秉持的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見賢思齊、聞過自省👨👧、與人為善、成人之美、居恭執敬、見利思義等理念。除了遠大的政治抱負外,孔子頗贊同曾點對個人理想的表述。這說明,在理想人格或理想境界中,精神生活的自在、自得、適意、暢達的境界,也是孔子所孜孜以求的🧘🏽♂️。
孔子的一生中,歷盡童年之苦寒、成長之艱辛、遊說之落魄、晚年之孤寂,至少辦了三件大事:教書育人、傳播學說、修撰典籍,且都是圍繞著創建一個富足守禮🙍♀️🤵🏿♀️、和諧安定、文明有序的理想社會而展開的。為了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園♨️,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已經是五十五歲的老者了🤵♀️,還奔波在周遊列國的路上🥈,淒淒惶惶👚,席不暇暖,整整十四年時間,都沒有畏難停步🪒,也沒有回過故鄉👮🏿♀️。什麽叫鍥而不舍,追求執著🧍;什麽叫不離不棄,信仰堅定,他老人家這段飽嘗艱辛🐅、充滿兇險的異鄉羈旅,即使發生在當代,也足以令人感嘆不已。
從春秋到漢代初期🧏🏻♂️,孔子的思想還只是諸子百家中的一家之言🪤🛖。自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之後,儒學才被立為服務於封建專製的意識形態。此後的所謂“儒術”,已經不再是原汁原味的孔學🙅🏽♂️,而是被反復包裝和修飾過了的封建禮法🧑🏽🦰。當年“五四運動” 之所以要打倒“孔家店”,是時勢進程使然。因為那個殿堂以及殿堂中的偶像,是封建統治者及其衛道士們按照自己的意願構建和塑造出來的,是因為這些被異化了的神祇和教條,禁錮了大眾的心智🖐🏿,束縛了改革者的手腳,阻礙了社會前進的步履👨❤️👨。拜謁過曲阜孔廟的人都知道,其建築規格和等級,無異於皇家宮闕。他老人家一生對衣食住行雖然很講究,但無論如何想不到身後會有如此面闊進深💙、莊嚴巍峨的廟堂🚣🏼♀️。更讓他想不到的是,他說的本是“人話”,怎麽會變成萬能的“神話”🥔;他記述修身做人的禮記怎麽會變成害人的禮教;他主張為政以德的理念👃🏻,怎麽會變成近代中國落後的原因。
世人眼中的孔子👩🏽🦰,無非是歷史的🧘🏼♀️、民間的和文學的三種形象,依據的無非是官史、野史和家史。即使再精微的傳述💂🏽♀️💅🏿,也不可能完全再現其本真。因為孔子只有一個,那就是他自己。能以歷史的記載為底本🛀🏽,大致還原孔子的精氣神,我想是能被人們所接受的。胡玫導演出來的孔子🧣,究竟能否為世人所認可👨🏼🦳,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了。作為電影院中的看客,大可不必心存疑忌、挑剔在先,不妨拈花微笑👨🏿✈️,在孔子誕辰2560周年到來之際,期待一個真實的孔夫子降臨到我們中間。
結語
昔日的聖人📫,終於以一個人的形象回到了我們的身邊,這是孔子的回歸,也是文化的回歸🦣。我們不希望再看到什麽“打倒孔家店”,我們當然也不允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回歸🦾。文化需要寬容🙅🏿♂️,需要各種各樣不同的聲音🚹。儒家文雅溫和的仁愛,墨家堅韌純潔的正義,道家逍遙虛靜的智慧🧑🏼🦳,法家面向未來的進取……,文化正因其多彩,才具有永恒的魅力。(文章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