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上海的高考考場上👔,區別於多數考生✵,570人輕松應考🧑🏿🚒。根據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以下簡稱交大)自主招生規則👷🏻♂️,加之上一年的經驗⛴,他們實際上已跨入兩所名校的門檻。高考成績僅為“參考”。
這是2006年上海自主招生試驗的一個延續。
一年以前,這種被概括為“面試定生死”的自主招生試驗👆🏽,舉國矚目,媒體報道如潮。對統一高考積弊已深惡痛絕的人們,稱其為高考改革的“破冰之旅”,寄望它能藥起沉屙🙇🏻♀️。
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秦紹德說👗🎟,如果獲得教育部批準🧙🏼,復旦將在2007年把自主招生範圍擴大到全國。上海交大副校長印傑也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2007年交大自主招生數量可能會增加🥒,區域會擴大到上海以外的一兩個省份🦻🏿。
緊隨其後,華東師範大學和同濟大學相繼宣布💂🏿♀️,計劃在2007年加入試驗圈,具體方案已報有關部門審批。
一場直接針對既往高考成績定終身現狀的顛覆性改革,似乎已走上不可阻擋的通途👨🏽🦲。
然而,和預計中的聲勢浩大完全不同,2007年度的自主招生試驗在出奇的安靜中開始並完成🛏。
和去年完全一樣的試點範圍,依舊是復旦和交大兩所學校;和去年完全一樣的試點規模,依舊是上海生源👩✈️,依舊是各300人的名額限定;和去年一樣的要求,預錄考生必須參加高考。
所有的跡象都在顯示🌳,“破冰之旅”並未像人們所期待的那樣高歌猛進,而是在破冰階段審慎逡巡。到目前為止,被認為代表了高考改革一個方向的上海自主招生試驗,它的象征意義🦴,仍然大於它的現實成果。
被放大的和被審視的面試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張曉鵬教授,就直言不諱地將之定性為“零風險試驗,象征性改革”。依據是🤞🏻,“這300名學生正常參加統考也照樣考得進”。
交大兩年自主招生的實操者👨🏽🦰、教務處副處長馬磊的數據追蹤支持了這一結論🆑。2006年通過自主招生面試進校的289名學生,高考成績高出當年入校上海學生平均分0.2分👁🗨。在交大2006級1400名上海生源新生中,通過統一高考入校的1100人,超過90%在自主招生報名名單裏。這意味著🫴🏼,在交大自主招生面試中被篩掉的考生👩🎨,近千人通過統一高考👨👨👦,都考了進來‼️。
面試的信度和效度問題🧎,因此成為馬磊的博士論文課題。他說,06級自主招生報名的2000多份材料🍩,都堆在辦公室,要進行4年的比較和追蹤研究🧛🏻♀️,面試效果“目前為止無法判斷”🎃,他坦承🚣🏼♂️。
事實上👨🏿🦰,復旦、交大兩校的自主招生改革🫰🏻,引起廣泛關註的核心內容🙅🏻♀️,正是面試🌝。因為代表了此項改革與統一高考的根本性分歧,面試,成為顛覆統一高考千人一卷的旗幟🤸。無論是復旦的“車輪大戰”(考生和5位教授分別談話15分鐘)🧑🦰,還是交大的“三堂會審”(5位教授同時面試1個考生)🧑🏻💼,面試題目👨🏼🍼、面試經過👩👦、面試感受,都成為當年的焦點新聞👩🏼🦰。
一年以後➞🏋️♀️,兩校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卻不約而同地強調,面試,只是自主招生的一個環節,它不等同於自主招生改革本身。張曉鵬教授就此辨析,自主招生強調的是招生的權力,考試怎麽考👷🏿♂️,學校可以選👵🏼,學校可以面試,也可以筆試🌷,也可委托統一考試。
但無論如何,面試,是目前被兩校選中的最重要的考試環節。它更多考查經歷性和價值觀類問題,人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思維的廣度和敏捷度。把面試應試化,比把筆試應試化難度大得多👩🏿🍳。
兩所高校的招生負責人🕤,都在審視和思考😖,什麽樣的面試👩🏼🔬,是好的面試🏇🏽?相應地,2007年👩🏽🏫,兩校自主招生面試規則🤚,都有微調。
作為面試考官之一,張曉鵬今年4天面試了80名考生。之前,他接受了人力資源管理專家的技巧培訓。復旦在筆試基礎上💛,提供給面試專家充裕的材料審閱時間,增強面試針對性🐂;交大的方式是初審材料時加大篩選力度🥼,去年面試1200人💇🏿♂️,今年縮減為900人。馬磊說🤷🏻♂️👩🏼🔧,去年1個專家兩天面試120人,“到後面腦子就木了”📓,今年兩天面試45人,精度更高。
一名參加了2006年面試的學生抱怨說🧛🏿,面試隨意性大🏋🏼♂️,問題水平不高🧕。像問“你有什麽缺點”,或者劈頭就問“這次面試錄取了怎麽樣,不錄取又怎麽想👎🏿?”
張曉鵬教授也對面試中出現的一些知識性“填空題”不以為然。並且自認💤,面試專家整體水平低,面試有自身的規律和技巧,“不是院士就一定會面試”🙆🏻♂️。
復旦大學副校長蔡達峰承認,“不能認為我們有強大的面試隊伍”。但他相信,沒有實踐就不可能提高。所以,要設計決策系統🧍🏻♀️,由5個教授輪番面試🏇🏻,“同時5個教授判斷都錯誤的話👩🏼🚒,復旦也就是這水平了👩🏿✈️,學生進來⚠️🏊♀️,也是這些教授來教的”🏌🏽。
75分鐘內見5個教授,過程本身令人興奮。在此之前👨🏼⚕️,復旦許多在校生整個大學期間都沒和5個教授這樣交流過。復旦大學自然科學類專業06級學生葉希嫻,用“盡興”來形容自己和第5位面試老師的談話🏌🏽♂️,另一位06級學生江舒苑則對人民日報記者說“我從沒有這樣被尊重過”。復旦大學新聞中心主任周曄博士認為,一年下來👨👨👧,如果說自招學生有什麽已表現出來的特點的話,就是他們對學校的親和🦹🏼♂️。
兩校的面試,產生的直接影響,是中學和家長們開始研究面試應對策略。據報道👩🏼🦱,已有面試培訓班應運而生。
對“國人有本事把一切素質教育和素質考查轉化為應試”的判斷,馬磊回應:一個只會讀書的學生🚵🏽♀️,通過面試培訓班學會禮儀和表達🥗,不也是素質教育嗎?
最失望和最寄希望的推薦材料
上海兩校的自主招生試驗⏏️,在面試之前,都要求考生提交申請材料Ⓜ️。這是張曉鵬所謂不能用面試一把尺子代替高考成績一把尺子🙅🏼。申請材料♿️,應該是他所指的衡量學生💯、找到適合讀復旦的學生的多把尺子之一🤓🏄🏽♀️。
很可惜,這把尺子,不大靈光🚑。
復旦要求,入學申請資料包括反映個人信息的申請表、陳述報讀復旦理由的申請信、反映其高中三年學習成績的證明、兩封推薦信(至少一封為其中學老師的推薦信)及反映其各方面能力的相關證明等。交大近似,多一篇規定題目作文。
復旦黨委書記秦紹德在總結2006年的自主招生時,曾表達了他對推薦信的嚴重失望。
在美國🕺,申請大學時,個人資料🚵🏽♀️、尤其是推薦信上的評語,非常關鍵💇🏽♀️。借鑒了美國模式的自主招生推薦材料,在中國上海遭遇水土不服。
兩校都表示💆♀️📸,收到的推薦信🐂,基本千人一面,沒什麽可資利用的信息🚢。幾乎所有推薦人在推薦考生時😇,一律用“他(她)是我平生教過的最優秀的學生”☑️,空洞溢美👨🏿🎨,毫無個性🤵🏻♂️✈️。
“美雨歐風頓起沉屙宿疾”🟧🙋🏿♀️,註定只是美好的願望。
但馬磊們也不是白給的🏭。2007年,交大刻意加重材料審核力度。拉長初審專家看申請材料時間,每位專家16小時🗓,限定1小時看5份左右,一改去年一個專家1天看100份申請材料的做法。去年面試專家看不到初審專家意見,不知道人為什麽推薦上來了,也不知道為什麽被槍斃。今年,要求初審專家提出面試建議,“我認為此生在某方面有特長👨🏼💼,建議面試專家如何如何”🤾🏻♀️。
初審專家從考生提交的作文裏找問題,有的作文水分很大,面試強調針對作文問題對學生發問。一位考生🙆🏻,提交的作文,是寫自己的夢想。面試表現也很出色💂♀️。但他忘了自己的夢想寫的是什麽了,面試回答和作文完全兩碼事。考官有理由對他的作文的真實性、誠信度評價不高。
交大管理學院是大熱門🦸🏿♀️,今年有25個自主招生名額➰🧔♂️,600人報名。兩個院長的路數☀️,就是“下刀子砍人🤹🏽♂️🧑🏼🤝🧑🏼,看材料看透”。有的考生,從推薦人到本人,都在說管理方面怎麽怎麽有研究有造詣🧚🏿♂️。看申請材料,不用大學培養🌧,就已經成材了。一定得問點有難度的問題🧔🏿,來檢驗是不是推薦人和本人都誇張💁🔟。
以兩年操作自主招生面試的經驗,馬磊說🤾,依靠中學推薦做面試🦘,是有風險的。就算處罰作假中學,處罰針對的也是下一屆學生了🖕🏿🏗。
交大今年的推薦信,要求推薦人不能光說優秀❔,得說出考生適合在哪個專業發展及其理由。而且,要求密封提交。馬磊對此有個好玩的解釋,叫“假定不與本人見面”。
這個“假定”🔱,是因為誰都清楚🦸🏿,現在的社會環境下,真正美國模式的⤵️🗺、理想態的“推薦信不與考生見面”,基本是空想🥷🏿。這也從一個細節上證實,上海自主招生試驗的象征性,大於它的現實性🧑🏻💻。
但馬磊說,這種要求本身就是推動🐎。就算跟現實社會距離遠👩🏽🍼,也要樹立標桿,“得告訴學生,什麽是對的”。
蔡達峰也用了同樣具有強烈理想主義色彩的表述。他說,復旦對某些素質提出要求🦒,是大學在選拔中表示意圖,希望牽動中學教育🧗♂️。“大學要材料,沒有材料就緊張了,下面的家長就會讓學生去做這些事了”🔑。
目前👨👦👦,申請材料在自主招生中的權重不大,但蔡達峰強調,在自主招生的未來方向上☝🏿,申請材料應該占越來越重的位置。“大學不是做社會已經可以做好的事情🧙🏻,而是要引導社會的發展”🤦🏼♂️,他說:“作為大學⛈,我們是有責任的”。
樂觀的和不太樂觀的前景預測
從兩校自主招生政策甫一問世🧑🦼➡️,就伴隨著公平和效率的質疑。一年以後🧚🏿♂️,在解釋自主招生操作層面的公平時,兩校都顯得理據充分🍋,胸有成竹🐎。
復旦的資格申請,是通過一場學校自主的筆試,對所有上海考生放開♢,10門基礎課程3小時內答完,劃定取得資格分數線,過線者面試。參與機會,人人平等🙂↔️。
那麽,缺乏剛性標準👐、主觀性較大的面試環節🕯,不會讓有背景的考生得到額外照顧嗎?
兩校的面試專家和面試考生🪧🩲,都是面試當天🧋、當場隨機抽取、隨機編組🐌,所有面試過程均全程錄音🏋🏻,復旦為此新購置錄音筆200支,專家面試記錄和決議書全部存檔。
在如此嚴格的程序下🧋,還是有撞上的特殊情形。張曉鵬教授講了2006年的一個小插曲。
一位面試專家🏬,發現一考生名字很熟,想起和該生家長認識🍘,忙不迭地申請回避。原因很簡單,面試專家5個,每人單獨房間,獨立決策,自己只有一票,又沒決定權,萬一被朋友知道,還以為自己不幫忙,平白得罪人💵。
交大的“無領導小組討論”,命題組3位老師,考前一周都被關著,手機收掉,校保密辦的人跟著🧑🎓,打電話都有人監聽。
作為激進的自主招生推進派📍🙆🏼♀️,張曉鵬教授聲稱,自主招生🪯,絕對不會比統一高考已曝光的黑幕和醜聞更多。
馬磊也表示,這種保障是技術環節可以控製的🟩。但在另一個層面的“公平”上,馬磊顯得信心不足👮♀️。他提到一名英語滿分的山東籍學生,說那學生的口語,一塌糊塗🚖。如果用自主招生面試的方法🗡,這種偏遠地方的農家子弟👵🏼👰,會完全失去進交大的機會。但以他的基礎和刻苦,是有可能趕上來的🦾。
馬磊對統一高考的科學性特別“認”🧝🏽♂️。在他看來,高考確實有選拔功能👬,足以給學生按學習能力分層🖇。交大的追蹤研究顯示,高考成績差20分,在校學習和各方面表現就差一個檔次🚴♀️。
蔡達峰也把復旦的自主招生試驗,定性為“不破壞統一高考大製度下的一種補充”🏞,是給考生增加一次機會👨🏼🎓,不剝奪考生利益,而有利於教育的發展。
高校自主招生的成本和效率,是另一個待解的復雜方程🗼。
馬磊透露,交大每年的招生經費在200萬元左右,而在上海面試招這300人,要花70萬元,增加近三分之一的投入。專家的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都非常高昂。
這還不算考生方面🐧。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06級顧倩文🔰,面試時不知道交大怎麽走,結果一出地鐵站🩵,只見一條長得看不到頭的人流蜿蜒延伸向遠方🤹🏼♂️。一問✊🏼,都是去參加自主招生考試的,她和父母加入隊伍,一路走到交大。
這還只是在上海👹,只是在交大。
有人描述名校向全國放開自主招生的可能圖景,中國有點條件的家長會不惜成本帶著孩子在各名校之間奔波趕考。中國,必須準備迎來比春運民工潮更洶湧的考生潮。而家庭經濟基礎不足的考生🎷,將徹底失去考入名校的機會✦。
蔡達峰副校長承認高校自主招生的推廣,涉及大學的實際能力🥰,包括經濟能力,考生所在地區也確實有差異🧑🏼⚕️。今年,復旦原本想在上海之外選擇一個省市,進行自主招生的擴大試點,但沒被批準。這也反映了教育主管部門在這項試驗上慎之又慎的態度。
但是,蔡達峰相信,中國已經有2000多所高校了,和高等教育發展階段相適應👰🏼,自主招生代表的,是一種多元的趨勢。
馬磊一想起推廣會帶來的一大堆操作困難,就一迭聲地嚷:“太可怕了,太可怕了!”他還斬釘截鐵地表示,中國國情決定了自主招生試驗🎍,“不適宜大面積鋪開”。這不妨礙他一門心思做自主招生的追蹤研究🌞🧑🏭。如果你聽他開列的、雖各有缺陷但顯然經過深思熟慮的各種折衷方案🧿,就知道🏋🏻,其誌,還是在推廣。
世界上有絕對的“死結”嗎?有吧,當所有的人都袖手以待的時候✡︎👷🏻。
悲觀主義者眼裏,象征性改革✵,沒什麽實際價值🥧;樂觀主義者會說📲,象征性改革,也是開始改了。它代表希望的一種。 (周珣 龔瑜)
關鍵詞·自主招生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張曉鵬教授廓清“自主招生”的概念說,目前我國高校的自主招生有三種類型:(1)“小自主”
自主空間🍧:招生計劃5%,基於高考錄取分數線向下浮動若幹分數——絕大多數學校降20分。
高校大致按招生計劃總數的5%來確定自主招生入選考生名單🩺,考生入選後必須參加全國統考🧚🏽♀️,並且成績達到與試點學校同批次錄取控製分數線,方能最終錄取。
試點時間:試點始於2001年的江蘇省。2003年,教育部頒布《關於做好高等學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
推行範圍:2006年全國有53所高校實行此類自主招生💁🏼♂️🤳🏼,2007年增至59所。(2)“中自主”
自主空間:300人限額🚃,面試後即發放預錄通知書,高考成績不作決定性依據,以面試為突出特征。
其最大的突破在於面試後即能決定預錄取與否⏺,已經被預錄取的考生還需參加統考👩🏽🦰,但統考成績不再作為錄取的決定性依據。
試點時間🎿:2006年教育部🛫、上海市政府批準復旦🙆🏼♂️、交大試點,從當年上海招生計劃中各扣出300個名額🧟♂️。
推行範圍🤷♀️:2007年復旦、上海交大繼續實行,名額、生源地不變。(3)“大自主”
自主空間:本地生源🏂🏻,完全自主,不用參加統一高考。
試點時間:2005年上海10所民辦學院向上海市提出申請,嘗試對應屆高中畢業生進行自主招生,完全獨立命題、考試、錄取,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主要依據🤹🏿♂️,同時參考中學的推薦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情況🫎,被錄取考生不再參加6月進行的統一高考。其中3所獲得批準。
推行範圍:2006年上海和北京分別有6所和3所高校的高職高專專業對本地生源實行自主招生,2007年上海增至11所,北京10所🫥。(周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