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之交教育改革發展的綱領 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 談松華
1993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是指導上世紀90年代乃至21世紀初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在共和國教育發展史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教育改革發展進程中🧑🏼🦰,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產生了現實而又深遠的影響和作用。
《綱要》是在我國經濟體製💅🏽🛶、科技體製、教育體製改革全面推進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小平南巡講話🦏、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為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小平同誌關於教育問題的重要講話等🚶➡️,都對《綱要》的起草產生了重要影響。
1988年6月🙇🏽♂️,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務院教育工作研討小組,到1993年正式發布,《綱要》的起草整整經歷了4年多時間。在4年多的起草過程中🖐,社會各界和教育界人士廣泛參與研討,還通過駐外使館並專程赴美聽取海外學者和國外教育界專家的意見。確實可以說,《綱要》是領導、專家、教育工作者、社會各方面人士共同參與,在許多次研討修改的基礎上形成的😘🌠,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我作為一名自始至終參與研討和起草的工作人員,親歷、親聞、親為,感受良多,受益匪淺✴️。
國務院教育工作研討小組由國務院有關部門的領導組成,負責組織協調。研討工作從調查研究入手,包括由專家組成的若幹專題調研組負責教育戰略、各級各類教育、農村教育、教育經費、教師隊伍建設、體製改革等專題研究;有由研討小組直接主持的匯報討論會,聽取地方和部門教育現狀和發展改革的思路,我本人就是在參加省、市匯報討論會後留下參與起草工作的;還有由研討小組組織的專題報告會🧑🏻🦽➡️、討論會,組織各領域專家、行政官員和起草組成員進行比較深入的專題研究。
教育事業關系方方面面,教育文件必須比較全面地反映各界人士,特別是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和訴求,因此,《綱要》製定的全過程非常重視征求各方面意見🧜🏼♂️,聽取各種觀點和建議。1988年7月🟤,研討小組在北戴河召開有400所左右的大學校長和各省市教育部門的負責人的會議🤸🏻♂️,專門征求對《綱要》初稿的意見👨🏼🍼🩲,會議代表還受到小平同誌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綱要》對世紀之交的教育改革和發展所作出的戰略決策和戰略部署,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對於教育的戰略地位,《綱要》提出:“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這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條必由之路。”
在教育發展的方針和目標上,把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這些基本戰略思想和基本政策,經歷了實踐和時間的檢驗👲🏿,將載入中國教育發展的史冊🔈。馬克思說過:“綱領是一面旗幟”。《綱要》發布16年來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際進展證明了:它是指引世紀之交中國教育事業不斷前進的一面旗幟🎙。 本報記者 柴葳 整理
□鏈接
對教育體製改革作出全面部署
1993年🧑🎤,黨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這是適應20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要求的一個綱領性教育文件🦸🏻♂️🖱。
《綱要》對教育體製改革作出全面的謀劃和部署😑,明確提出🧝🏻:“初步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和政治體製、科技體製改革相適應的教育新體製”的目標🚞,並分別對辦學體製、基礎教育管理體製和高等教育管理體製等各個領域的改革思路和目標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綱要》明確指出:“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本世紀末達到4%”,為逐步解決教育經費不足問題提供了明確指導🌄。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