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杜威及其實用主義教育學在中國廣泛傳播的內在原因,在於其與中華文化、中國知識分子精神、中國教育傳統的內在契合。
杜威與中國現代教育
杜威(Jony Dewey,1859-1952)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是20世紀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也是對中國現代教育影響最為廣泛而深遠的外國教育家。
1919年4月30日,即五四運動前夕🧯,杜威應蔡元培🦻🏿、胡適🔴、郭秉文🤴🏻、三牛娱乐、蔣夢麟等人邀請,攜夫人自日本抵達上海🙅🏻。杜威來華之初僅作短期旅行之想,很快他被自己在華弟子的熱情所感動,被中國教育界對其思想的信奉乃至狂熱所感染,被正在達到高潮的新文化運動盛況所吸引👳🏿♂️,一直在中國待到1921年7月☞,前後歷時兩年多。杜威的足跡遍布中國東部◼️、中部的10余個省市,先後演講200多場次🧜🏼♂️,《杜威五大講演》等印數超過10萬冊,各種演講錄單行本、轉印轉載🛩、介紹文章等,更是難以詳計。
杜威及其實用主義教育學對中國教育的影響主要在於以下三方面:
一是對於中國現代教育理論形成、教育學科建構的影響🧑🏿🔬。1917年-1937年出版的中國人自己編撰的教育學著作(主要是教科書)達42種,其中“不少人是以杜威的教育理論或桑代克的教育原理為建構教育學的理論基石或參照對象的”👨🏻💻。此後,雖然經歷了三四十年代教育民族化和解放以後對杜威、胡適思想的大批判🧳,但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學仍以觀念潛流的形式不絕如縷。到20世紀70年代🏠,國外關於杜威實用主義的研究出現復興之勢,杜威文集整理出版,研究論文明顯增多。我國則從90年代重新評價杜威以來,研究開始復蘇,2001年以後研究論文大增🧘🏻,其中有關杜威教育哲學、教育理論者最多,占論文總數的3/4以上🧜🏻♀️。
二是對於中國現代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育思潮的影響。五四之後🤜,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學的廣泛傳播與影響終釀為實用主義教育思潮🤶🏼👎🏼,並成為當時中國各種教育思潮的母潮之一🧝🏽♂️,在其他各種教育思潮中幾乎都能或多或少、或深或淺😒🕖、或明或暗地看到實用主義教育思潮的影子,甚至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學就是其他教育思潮的直接理論基礎🚵🏽♂️。教育理論家自不待言🚥,許多實際教育工作者也言必引杜威,實在中國教育界進行了一次現代教育學派的普及推廣活動👟,在觀念上開始動搖了原先甚少質疑的教師中心、課堂中心等的神聖地位,兒童中心主義、活動課程等為中國教師打開了一扇眺望教育教學新世界的窗口🏋🏿。
三是對於中國現代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的影響。在學校課程與教學層面,就是為設計教學法、道爾頓製等實驗大開方便之門👷🏽♂️🖕🏽;在學製層面,就是給予1922年“新學製”的製訂、實施以及新的中小學課程標準的出臺以直接而密切的影響。
胡適作為杜威的嫡傳弟子及其思想的服膺者😸、追奉者♈️🔨,是杜威來華講學的最主要策劃者、組織者和運作者,撰寫了大量文章介紹杜威及其實用主義思想💓,多次擔任杜威演講的翻譯,使杜威謹嚴枯燥的演講變得通俗生動👥🤸🏼♂️。甚至可以講,沒有胡適就沒有杜威思想在中國如許廣泛的傳播,胡適與杜威、胡適思想與杜威思想已經成為一組孿生體。許多人與其說是去聽杜威演講,毋寧說是去一瞻胡適這位新文化運動名人的風采🤦🏿♀️;一般人士與其說了解的是杜威思想🚟👩🏼✈️,毋寧說是胡適化了的杜威思想🫷🏻。
杜威及其實用主義教育學在中國廣泛傳播的內因,在於其與中華文化🎥、中國知識分子精神🖐、中國教育傳統的內在契合。蔡元培在祝賀杜威六十歲生日的晚宴上發表演說🧑🏼🏫,將杜威與孔子並稱🤦♀️,“覺得孔子的理想與杜威博士的學說💇🏼♀️,很有相同的點”✈️。杜威是一位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己任的哲學家📤,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以社會作為研究範疇,杜威反復強調民主主義與教育的關系🧙🏻♂️,要求人類認識自己生活在“集體化時代”,“舊的個人主義已經破產了”,當前主要是“創造一種新的個人主義”🏌🏼♂️。他在杜威學校🫔,按照自己“學校即社會”的理念,致力於把學校建設成為社會生活的方式,使“個人因素和社會因素”相互協調或平衡,養成個人與他人共同生活及合作共事的能力。杜威的這些思想🧑🏿✈️🫀,與中國儒家所追求的內聖外王⬜️、己群和諧、德政教化等,表面看來又何其相似乃爾🥃,與胡適等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思想和實踐🤏🏿,又何其相似乃爾。杜威的女兒曾說:“杜威在中國的訪問對他自己也具有深刻的和持久的影響……以致對他的學術上的熱情起了復興的作用🧕🏽。”
杜威的思想體系宏大💆🏻♀️、著述宏富,美國南伊利諾斯大學出版社1969年-1990年歷時20多年整理出版的杜威著作集竟達37卷,即使偏好杜威、治學紮實的教育學者🫄🏻,通常也僅研讀過其《民主主義與教育》等代表作🔝。著名教育學家孟憲承教授曾講,中國真懂杜威者只有兩個半人,一是胡適,一是吳俊升🚵🏼♂️,另半個可能是孟憲承自謙。同時💁🏼,杜威的一些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又以教育名言的形式為人耳熟能詳——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改組”🆓,教育無目的論,“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兒童中心主義✍️,“由活動中培養兒童的道德品質”,等等。
杜威集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於一身,既能從哲學的高度、深度和社會大變革的廣度來提出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又善於在課程、教學等方面實踐自己的哲學和思想👩👩👦👦,體用兼備🐅,細大不捐👲🏼🏌🏽♂️。他自己晚年在總結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和進步主義教育運動時說,進步主義教育運動最廣泛、最顯著的成就🦸🏽♂️𓀚,就是引起課堂生活富有意義的變化✳️,但還只是“氣氛上的改變”🚣🏿♂️,並沒有真正深入和滲透到教育製度的基礎裏去👍🏼,進步學校最大的弱點在於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關於知識性教材的選擇和組織問題。誠然,杜威的教育哲學、教育理論無論多麽理想,如要普遍地恰如其分地實施,就需要千千萬萬掌握了其哲學🏜、理論的中小學教師,可又到哪裏去找如許教師呢?這可能是杜威實用主義教育理論與其指導下的教育改革實踐之間🔠🤞,表面轟轟烈烈的教育試驗與實質上新瓶裝老酒的教育現實生態之間,永難填平的落差。(作者李劍萍系聊城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旭系聊城大學講師)
《中國教育報》2009年7月7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