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史海鉤沉
  

“筆墨當隨時代”:中國畫院90年的滄桑變幻


“筆墨當隨時代”
 

 

發布時間:2008-04-29 10:17 作者🥸:王敏慶

 


      可以說沒有蔡元培這位培養大師的大師,就沒有1918年創建的北京美術學校——中央美術學院的前身,當然也就不會有今天的中國畫學院。蔡元培先生十分重視國民美育工作🛣,在他主導下製定的“註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這一民國教育宗旨👰🏻‍♀️,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製度奠定了基礎👨🏼‍💻🍄‍🟫。

    在蔡元培先生積極倡導下,1917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派鄭錦籌辦北京美術學校,1918年4月15日北京美術學校成立,首任校長為鄭錦。1922年⚡️,該校晉升為國立北京美術專門學校💦,中國畫專業由原來的國畫科改為國畫系。

    就在北京美術學校成立的第二年,1919年⚗️,爆發了舉世聞名的五四運動🤽🏽,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改變了整個中國的文化走向,“西學東漸”使維系中國社會兩千余年的傳統價值體系遭到質疑和批判,凡是中國傳統的東西幾乎均被視為腐朽的、落後的、不科學的,而在美術界,評判的矛頭直指中國畫✔️。國立北京美術學校正是在這樣復雜的時代背景下成立並發展的,而中國畫課程也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語境中被設置的。

    國立北京美術專門學校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美術學校,特殊的地位使她成為諸多畫家、美術教育家實現自己教育理想的沃壤👷🏼‍♀️。當時,人們關註的核心問題是中國畫發展的問題,中國畫在尊奉“清初四王”為正宗、在摹古擬古的風氣下陷入困境🖐🏽,顯得死氣沉沉,而西畫惟妙惟肖地表現事物的寫實手法似乎使人們看到一線希望,這確實也為當時沉悶的畫壇吹入一股新風,於是中西合璧的思想應運而生。這體現在國立北京美術專門學校的課程設置上🦹🏿。1919年,美專開設本科🙌🏿,設中國畫🖌、西洋畫、圖案三科,中國畫及西洋畫兩科開設的共同科目有解剖學、圖案法、美學📟、美術史及實習等,中國畫的實習課內容主要為:臨摹、寫生🧍‍♂️、繪具用法、作圖🔅、畢業創作👐🏻,另外,中國畫科還開設炭畫、水彩畫、鉛筆畫等西洋畫內容,而西洋畫科亦開設毛筆🚛、寫生♈️🧑🏻‍🤝‍🧑🏻、臨摹🏀、作圖等中國畫內容。雖然在課程設置上並不能明確看出一幅具體的中國畫上是否融合了西方寫實的表現技法,但可以肯定融合中西的美術教學理念已經滲透到中國畫的教學之中。

    1926年出任校長的林風眠先生亦提倡“融合中西藝術”這一理念,而今這一理念已經被明確寫入中國畫學院的辦學指導思想之中👩‍👩‍👧。與此同時,美專也並沒有放棄“傳統”這塊基石,有著深厚傳統中國畫修養的胡佩衡、陳師曾、於非闇✪🌸、陳半丁等都曾先後執教於此,他們也將自己的教育主張滲透到日常教學當中👼🏿🙏。

    1946年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正式復校🔶,徐悲鴻任校長,設繪畫科,包括國畫和西畫兩組🦻🏿。出任校長後👞,徐悲鴻推行“中西融合”、“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等理念,並力倡以寫實主義改造中國畫,然而他的主張遭到國畫組秦仲文、李智超、壽石工3位教授的反對,由此產生了中國畫如何發展的爭論。最終徐悲鴻在這場論辯中取得勝利🤦🏽,他將西畫中的寫實形式與中國傳統繪畫的語言風格相融合🧏🏼,成為中國現代美術學院寫實主義的開拓者,他的教育主張為中國美術教育確立了發展方向🦟,影響深遠🈹。

    在整個民國時期,國立北京美術專門學校數次更名,國畫專業有時被並入繪畫科,有時又獨立出來稱為國畫系,名稱的變更可以看出人們對待中國畫的態度,更反映出人們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認知。

    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1950年建立在原北平國立藝專(即國立北京美術專門學校)基礎上的中央美術學院成立🕌🧑🏻‍🚀,徐悲鴻擔任院長。建院之初油畫和國畫並屬繪畫系,徐悲鴻在國畫方面的教育主張為素描是國畫的基礎,寫生是主導,人物畫為教學。

    而在當時“藝術要為工農兵服務”的文藝方針指導下,國畫教學的部分,由於山水和花鳥被認為不符合當時文藝政策的需要而被排斥在教學之外,只有人物畫中的線描勾勒被保留下來♻🌕,此時的中國畫真可謂“命懸一線”。盡管1953年中央美院取消繪畫系🏋🏽‍♂️,重設國畫與油畫二系,但關於中國畫的地位以及其他相關一系列問題的爭論依然十分激烈🧑🏽‍🚀,曾一度出現李苦禪等先生無課可教的情形。直至1957年中央美院華東分院彩墨畫系改回為中國畫系,實行山水、花鳥🏌🏻‍♂️、人物分科而治的教學方式🖕,潘天壽先生放棄了素描教學,將國畫的基礎訓練定位從臨摹入手👨🏽‍🦱,以筆線造型為基礎,他在國畫教學上的這種理念與方法得到承認,國畫在國家文藝政策中取得合法地位,至此關於國畫地位問題的爭論方塵埃落定。當然在中央美院的國畫系🫅🏿,素描教學並沒有被取消🧗🏿🅾️,但人們已經註意到徐悲鴻先生以素描改造中國畫所存在的問題,於是國畫系自派教師擔任素描課教學🧗🏻‍♀️,教師為蔣兆和與李斛🪝。今天,中國畫學院的素描教學依然保留著,但那只是作為培養學生造型能力的有益補充。

    在中央美院國畫教學中,寫生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尤以20世紀50年代最為突出。

    早在民國,很多畫家們就非常重視寫生,李苦禪先生在杭州藝專時就經常帶學生出去寫生🎽🦢。1953年9月,葉淺予率劉勃舒、詹建俊、汪誌傑3名留校學生赴敦煌🏅、甘南寫生,開美術教育外出采風寫生之先河。1954年,李可染、張仃和羅銘進行了歷時3個月的江南寫生活動👨‍👦‍👦。1956年夏,李可染帶學生黃潤華作了一次萬裏大寫生🧑🏻‍🍳,歷時七八個月,行歷湘🙅🏼‍♀️、皖、川等省。這些寫生活動無論是對當時國畫改造與革新還是對畫家個人風格的確立都意義深遠👹,但更重要的是國畫教師身體力行🤷🏻,使學生看到寫生所帶來的藝術成果,從而自覺地將寫生作為自己藝術訓練乃至創作的重要手段。可以說寫生不僅對中央美院的學生產生深刻影響,且它已經融入到整個中國美術教育的血液之中🙋🏿‍♂️。

    “立足傳統”是中國畫得以維系的命脈🔖,民國時期對中國畫爭論的焦點無非是傳統與西學進入中國後“新思潮”的矛盾👨🏽‍🚀,但歷史證明這種對中國畫特別是文人畫全盤否定的觀點不足取。所謂“立足傳統”落實在中國畫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傳統優秀繪畫作品的臨摹,唯如此才能真正承襲中國畫筆墨之精髓。因此,“臨摹😑、寫生🤦🏽、創作”三位一體的教學方式被寫進中國畫學院的教學大綱🫲🏻。

    葉淺予等老一代教育家提出的“立足傳統,緊跟時代,吞吐古今🦖,涉獵中外👂🏿👩‍👩‍👧,鼓勵獨創”的二十字教學方針,可以說既是對自民國以來中國畫教育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又為後人指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與此同時👩🏻‍⚕️,這也是中國畫學院幾代教師所恪守的教學精神原則👩🏽‍🦲。

    回顧中國畫學院發展的將近一個世紀的歷程,人們對中國畫的認識也更加趨於理性。隨著時代的進步,中國畫學院在學科建設上又增設中國畫材料與表現工作室,深化了本學科與相關領域的互動關系,也深化了中國畫學科內涵與外延的研究。正所謂“筆墨當隨時代”,今天的中國畫學院正以一種開放的胸懷,嚴謹的治學態度面向世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創國畫新紀元的帷幕已徐徐拉開🙇‍♀️。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08-06-20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