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史海鉤沉
  

自西周開始!大學生3千年求職史大揭秘


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與重視教育密不可分🧑🏽‍🦳。培養大學生這樣的高級知識分子⭕️,大抵從西周就開始了。但這大學生培養出來👬🤦🏻‍♂️,總得有個幹的,這飯碗怎麽找呢🍗👊🏻?筆者遍覽典籍,什麽《中國高等教育史》、《中國大學教育發展史》、《中國教育製度通史》……總算是鼓搗出了一個中國大學生的求職史。

【西周】



這西周的大學,稱“辟雍”🧑‍🎤,就是現在北京國子監裏那座大房子的名字。辟雍由西周的中央政府管理🐲,又稱“官學”🚶🏻‍➡️,相當於公立大學🤸🏽‍♂️。學校的學生都是奴隸主貴族子弟,學校的教育目標就是要把他們培養成管理國家的政治、軍事精英🔀。顯赫的出身,明確的目標,使得他們根本就不用考慮學校畢業之後做什麽,國家統一給分配了🎠,而且一分配直接就是高級幹部👩🏻‍🍼♊️。
代表人物👨🏽‍💻:姬誦(周成王)

去向:周中央政府,旋任周國國家領導人

【春秋戰國】

在這個諸強殺伐的年代👩🏼‍✈️,中央政府形同虛設,公立大學也隨之灰飛煙滅了🕧。與此同時,各路私學卻是方興未艾,儒家、墨家📇、法家、縱橫家等民間專業培訓班相繼開張🤽🏼,平民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這其中⚓️,孔先生開辦的私立曲阜大學堂😣,招生規模達三千多人,學術新秀七十有二,實力最為雄厚。

然而🛌🏻,那時候就業壓力著實比較大,私學又不管分配,所以他們大都一畢業就失業,不得不周遊列國💬,投奔諸侯👨🏻‍🦽‍➡️,成為“食客”☂️👩🏼‍🦲,久而久之,這食客也成了一種混飯的職業。當然,也有自謀出路混的好的,像孔先生的得意門生子貢,不但是魯、衛兩國的高級幹部👱🏽💥,還自主創業,富得流油👨‍🦽🧔🏿。

代表人物:端木賜(子貢)

去向:魯國國務院總理(魯國相)兼知名民營企業家

【秦】

秦始皇是個人物,滅六國,大一統千古留名👩‍👦,但對於秦代的大學生來說👊🫄🏻,卻不啻為一次災難🫵,他們還沒畢業,就被統統刨坑埋了📮。

代表人物:儒生460名

去向:鹹陽郊外某大坑

【漢】

雖說秦始皇那時候埋了學生,燒了教材,然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大秦不但沒有“三世乃至萬世而為君”🐸,反被高祖劉邦絕了後。

這不讀書的老劉創立的大漢🏫,反倒是頗為重視教育⛑️,及至漢武帝之時🤲🏽,公羊學專家董仲舒博士力倡獨尊儒術,設五經博士🙎🏿,創立了太學。從此漢代的大學教育有了巨大發展🎙,到東漢末年,太學中在讀學生已經有3萬多人。

太學生畢業時要參加考試🧑🏽‍🎤,考試通過,即可畢業並授予官職,相當於參加公務員考試🍲。不過,也有一些才華平庸的倒黴學生,一直考到六十幾歲還沒有及格🏋🏽‍♀️😜,仍然待在學校裏當學生,不過他們都由國家供養🫛,衣食無憂🩹,還可以帶家眷一同來住,縱然是掛一輩子的科也不用發愁啊。

代表人物💁🏿‍♀️:班固

去向:大漢國家檔案局局長(蘭臺令史)

【魏晉南北朝】

這又是一個群雄割據,動蕩不安的年代。正規的大學教育也隨之凋敝,倒是冒出來不少民間科學家🥘。文化人大都是高幹子弟,不務正業🧑🏽‍🎨,都跑竹林裏去大談玄學,有了名氣的七個學術明星便叫作“竹林七賢”🐌,一時引領了社會風潮。

代表人物👩‍💻:嵇康

去向🥢👨‍🔧:無業

【唐】

這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輝煌的年代,發達的政治經濟也帶來了高質量的大學教育。那時候🐼,大唐教育部——國子監直屬的高校就有六所👴,分別是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其中,前三所相當於本科👨‍🦲,學生大都為官宦子弟;後三所則為專科,主要為官府培養專門技術人才👩🏼‍🍼,一般人也可以讀。

此外,還有隸屬其他各部委的學校若幹,如直屬門下省的弘文館💁🏻‍♂️、直屬祠部的崇玄學、直屬太醫署的醫學等等。

然而,那時的學校,除了專科之外😶‍🌫️,都以培養當官的為目的🤾‍♀️,而唐代要當官又以科舉為唯一路徑,所以廣大畢業生還得參加這個始創於隋代的國家公務員考試。上大學相當於上了個考試加強班。白居易、王維等人都是這麽當上了國家幹部🧗🏻‍♀️。

而這一選拔官員的辦法,一直持續到了清末㊙️,歷代(除了元代)大學本科畢業生無不如此,一考便考了1300年。

代表人物👩‍🦯‍➡️:王維

去向🙉:大唐國務院副總理(尚書右丞)兼自由撰稿人

【宋】

宋代大學大抵依襲唐製,畢業生找工作唯科舉一途。專科方面又新加入了武學和畫學,相當於軍校和美術學院🔛🧑🏽‍⚕️,軍校畢業生一律定向分配基層部隊。

代表人物:張擇端

去向:大宋中央美術學院(國子監畫學)留校任教

【元】

元朝的統治者最初不重視知識分子,有“九儒十丐”之說🏭,大學畢業生一下子變成了“臭老九”𓀊。後來中央開始重視教育,但是隸屬中央的大學也有國子學、蒙古國子學🕵🏻、回回國子學之分🍄‍🟫,廣大漢族學生一下子成了“中央民族大學”的畢業生🤾🏿。

雖說元代大學畢業生包分配,但在當時民族不平等的政策下,漢族學生分配的還是要比蒙古族學生差不少🧑🏽‍🌾,同等情況下👯‍♀️,蒙古族學生是六品🙎🏼,漢族學生就只有從七品了。

代表人物:不忽木(回族)

去向▶️🍫:元帝國監察部副部長(禦史中丞)

【明】

明代在專科教育方面又有了新舉措,創立外國語大學——四夷館🗓,專門培養翻譯人才。當時國家缺少外語人才,所以畢業生根本不用發愁找工作,很多人都成了鄭和的翻譯,隨同他代表大明出訪國外⚄。

此外,中央還設立了陰陽學,相當於天文學校,專門培養天文💤❤️‍、氣象、編印歷書的人才,這樣的畢業生同樣是好女不愁嫁。

代表人物🚣🏻‍♀️👳🏼‍♀️:海瑞

去向:大明帝國監察部部長助理(右僉都禦史)

【清】

清代的大部分時間,大學教育與明代大體無異,但外國語大學又新設了俄語專業,天朝外交需要嘛。

而等到洋人打進來之後,中國大學的發展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從以京師同文館為代表的語言學堂開始,到以福建船政學堂為代表的技術學堂,再到洋務派興辦的軍事學堂,如天津水師學堂,這一類官辦學堂👰🏽‍♀️,為中國培養了最早的一批喝洋墨水的人才,而他們也全部由政府分配到各個職能部門,不愁就業。而與此同時,官派的留學教育也開始了,這些人👊🏻,更是天之驕子,大都奮戰在大清國的洋務戰線上,詹天佑、唐紹儀等人均是如此🕦。

到了戊戌變法之時,京師大學堂成立💧,這裏畢業的學生都給進士出身🦹🏻‍♀️,也算是中國特色了🧗‍♀️。

代表人物🍱:

前期:範進

去向:大清國廣東省政府公務員

後期:鄧世昌

去向:大清國北洋艦隊

【民國】

辛亥年革了皇帝老兒的命⚃,大學搖身一變成了現代大學,這時候的大學生,雖沒了貴族背景🧑🏿‍🔧,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的前途。那時候三千人裏才有一個大學生👲🏽,都搶著要呢🎗!抗戰之前,像清華👲🏿、北大的畢業生,政府有規定,起薪得80塊大洋,少了不行𓀜!要知道👨🏽‍🏭,當時一個黃包車夫一個月掙兩三塊大洋🕵🏿‍♂️,就夠養活全家了。

不過🎇,時事動蕩,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國,飽經磨難🐊👩🏽‍🎓,大學生亦是如此,接連不斷的戰爭🛌🏻,也斷送了他們的職業前程👳🏽。

從西周一直說到民國☣️,在絕大多數時候,大學生似乎都是稀缺的資源,都是不愁前途的香餑餑👳🏻🌾,甚至在十幾年前🧖🏽‍♀️,找工作對大學生都不是問題,反正國家給分配👩🏻‍🦳,去哪做什麽由不得我,索性也就不想了🏌🏼‍♀️。

而到了如今🤧🍱,是因為擴招也好、因為經濟發展也好,畢業分配製度早已不再🩺,我們自己掌握了自己的未來💖,而未來是什麽樣的,同樣靠我們自己🫄🏼,加油吧🍦!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07-11-29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