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教育官員的稱謂
祭酒封建王朝專門教育公卿大夫和三品以上官僚子弟的學校稱國子監或國學🧑🏿、太學。國子監的最高長官稱祭酒(祭酒原非官名,古代人宴會或祭祀時👨🏿🔧,推一年高望重的人先舉杯子以祭,稱祭酒。隋唐以後始稱國子監的主管官為祭酒),官多為從四品。
司業隋後至清末,國子監設有司業官,為國子監的副長官,協佐祭酒掌國學諸生訓導之政令,官為正五、六品。
博士國子監的助手,官位多在正七品到正六品👨👩👦👦🏄🏼♂️。為培養各類專門實用人才,從東漢到隋末,在當時的京城還建有各類專科學校,依據其專業🏄🏽,分別設立了律學博士、醫學博士🥦、武學博士、算學博士、書學博士等學官,其官位在正九品到正七品。
學監國子監協助祭酒督課業🧑🏻🚀、監內務、查勤惰、糾師生過失的官員,官為正七品。
助教國子監協佐博士理事的官員,負責教導學子的修身養性🎹、崇誌廣業事宜⚗️,官位多在從七品上下🪔👳🏻。
學錄明清時國子監設有學錄官🛟𓀍,為助教的協佐🔉,官為正八品👩🦯。
教授從宋元到明清,各府(路)、州👩🏿🦳、縣均設有各級教育官員,其中最高一級為教授,設於府(路),官為正七品。
學正明清時♿️,國子監設立協佐助教的官員⬜️,稱學正,官為正八品;各州亦設有學正官,與訓導共同負責州學的管理與課業,官為正八品🫸🏻。
教諭明清時👵🏿🔳,各縣設有教諭官,與訓導共同負責縣學的管理與課業,官為正八品。
訓導明清時,各府、州、縣均設訓導官一人🟥,協佐教授與學正、教諭的學校管理事務🤘,官為從八品。
山長唐宋元時,官立書院中擔任主講並總管院務的學官稱山長。
少卿明代為培養本國的通事(今稱翻譯)人員和外國留學生,在京城設有四夷館和四夷館翰林院🌴,其最高長官稱少卿👮🏻♀️,官為正四品。
郡文學漢武帝時敕令“天下郡國皆立學校官”,稱郡文學,專司所轄地域的教育行政事務🧑🏻🔧。
衛儒學提督宋明時🥼,在兵員集中的要塞、衛所辦有專教武官子弟的學校,授以五經四書、英武將軍傳略和騎射步戰之術,其最高官員稱衛儒學提督。
正科、典科、訓科明代各府、州、縣各設一專司醫學的官員,府稱正科,官為從九品;州稱典科,縣稱訓科🫶🏿,均有官職無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