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漢辦現有工作人員不到50人😜,全年運轉文件多達5500多件🗽,接待來訪4000多人次。面對來自海外龐大的申請審批、教學服務⤴️、來訪接待等繁重事務,人手遠遠不夠🚑。在業內👍🏽👵🏿,人們都知道“在漢辦,加班是正常的🏎,不加班反倒不正常。”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漢辦加班達79200小時✍🏽,相當於全體工作人員多幹了一年。 北京中關村南大街方圓大廈是國家漢辦的臨時辦公地。每天半夜後都有出租車司機在大廈外等候。司機們說,他們經常晚上一兩點鐘搭載漢辦的工作人員🩵,“有時候淩晨4點還能夠拉到客人呢。” 2006年7月召開的首次全球孔子學院大會,吸引了包括來自五大洲36個國家和地區的世界知名高校校長、孔子學院負責人及100多位駐華使節等在內的代表550多人🩸🤸🏻。美國華美協進社孔子學院院長賈楠說🦹♀️🧔🏿♂️:“在孔子學院這個嶄新的走向普通民眾的世界性平臺上🪪,我們成了夥伴。”日本立命館大學校長長田豐臣說:“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孔子學院就是接觸中國文化的一道大門🚴🏼♂️。沒有文化的交流與人民的互動🌞,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不可能有豐碩的收獲。日本的孔子學院將成為日中關系的基石。”澳大利亞西澳大學孔子學院院長席格倫認為:“西澳大學孔子學院的辦學使命是增進澳洲人民對中國的了解,加強西澳與中國及全球華人社會的緊密聯系,成為21世紀協調和促進各種中國活動的國際中心。” 國內高校把舉辦海外孔子學院看作是提升自身國際化水平的絕好機遇,紛紛提出合作承辦孔子學院的申請。不少學校把合辦孔子學院作為“一把手”工程🫴🏿。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認為,大學有義務和責任承擔文化傳播和推廣工作⚠👨👨👧👧,“人民大學作為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綜合型大學,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舉辦孔子學院就是一項具體措施⛹️♀️。”復旦大學校長王生洪說:“大學不僅應當繼承和弘揚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而且還應該致力於促進不同文化間的溝通和交流❔,促進人類文明的繁榮與發展。孔子學院是包括復旦大學在內的中國大學傳播中國語言文化↗️、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相互理解的一種新形式”。 過去的一年裏🥀⚅,全世界平均每4天就誕生一所孔子學院。雨後春筍般成長的孔子學院得到了國際輿論的高度評價,成為報道中國情況的熱點話題。幾乎每天在世界各地的主流媒體上都能看到聽到“孔子學院”(ConfuciusInstitute)。雖然有敵對勢力的惡意曲解和一些媒體善意地對孔子學院初創時期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批評和建議,但是國際輿論的主流充分肯定了漢語國際推廣和孔子學院建設對推動文化交流溝通,促進世界和諧發展的重大意義。《紐約時報》2006年1月11日刊登了題為《中國的又一熱門出口品:漢語》的評論,引用專家的話說⚧:“中國當局正在利用漢語文化來創建一個更加溫暖和更加積極的中國形象。”《華爾街日報》2006年9月1日發表的《漢語推廣熱全球》一文指出:“中國政府的漢語推廣戰略的高明之處在於🤷🏻♀️:推廣教育和語言有助於加深外部世界對國家的了解,是擴大一國影響力的最有效途徑。戰艦能讓別國人民暫時臣服,而讓他們理解你的語言卻能使大家成為朋友🍯。這個主意真的很高明!” 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對伊斯坦堡孔子學院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孔子學院不僅可以促進中巴教育交流,而且還可以促進中巴在文化🎼🏋️、科技🫚👨🏽🚒、藝術和經濟等多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 2007年1月17日下午,美國芝加哥市政府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芝加哥市市長戴利向媒體宣布了中國國家漢辦向芝加哥公立教育系統中國語言和文化項目贈書的消息👨🏽🎓:國家漢辦向芝加哥公立教育系統捐贈了2000套《快樂漢語》和5000套《漢語樂園》🪙。這是芝加哥市在外語教學歷史上收到的最多的一批贈書🥬。戴利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強勁♓️,已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美國人民應該更加關註🥳📀、了解中國的語言和文化。當有記者問:“你從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得到這麽多贈書🐢,有沒有顧慮👨👦👦?”戴利幹脆地說🚐👨👦:“我沒有任何擔心和顧慮🚬。倒是希望我們的聯邦政府也能像中國政府這樣來支持我們的中小學外語教育。” 2006年8月初,最早提出“軟實力”概念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國際問題專家約瑟夫·奈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明確指出:“中國的‘軟實力’近年來提升很快🧛♀️,采取提升‘軟實力’的政策對中國而言是明智之舉。中國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學院,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這也是‘軟實力’的一種具體體現。” 孔子學院把漢語帶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英國《經濟學家》雜誌評論指出𓀒:“孔子學院的意義猶如法語聯盟、德國的歌德學院和英國文化協會👧。孔子學院發展迅猛🙆🏼♂️,其他任何一個國際機構都不曾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2006年12月上旬,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在北京召開常務理事會議↕️。來自中國、美國、法國等7個國家的代表認為🧑🏽🦳🪶,一年多來盡管“漢語熱”在世界範圍內的升溫速度非常驚人🚵🏼♀️,但是由於孔子學院加快了建設布局👮🏻♂️,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效👉。德語區漢語教學協進會會長柯彼得說:“孔子學院的發展令人欣喜🕺🏽💁🏻,使外國漢學家們一生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2006年4月29日,內羅畢8️⃣。正在肯尼亞進行國事訪問的胡錦濤主席在接見內羅畢孔子學院的全體師生時,高興地與他們一起唱起了《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丫……” 成功合作就是質量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孔子學院建設。國家主席胡錦濤1️⃣、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多次對孔子學院建設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孔子學院建設要“統籌規劃,紮實推進,力求開辦一所就辦好一所🤷🏼♂️🚵。”黨和國家領導人還利用出訪機會,視察孔子學院建設情況,出席孔子學院合作協議簽字或揭牌儀式👨👩👧👧。 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孔子學院建設的一系列指示🧑🏽🎨🛁,體現了促進國家和諧、世界和平的精神,讓漢語和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是其重要部署之一。為此,國家漢辦以承辦國對中華文化的迫切需求為依據,以滿足承辦國人民學習漢語和中華文化的渴求為出發點☂️,合理布局、積極穩妥的推進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國的建設。在每一所孔子學院的建設和發展中,以當地的一所大學或社團為依托,一方面為大學生提供漢語學習的課程🙇♀️,通過圖文並茂的紙質和聲像資料向他們展示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另一方面為滿足當地中小學學生的需求,積極為當地培訓中小學校的漢語教師,為中小學生開設漢語課程;同時,孔子學院融入當地的社區生活👌🏿,為社區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展示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豐富社區文化生活🦹🏽,形成孔子學院與大學👼🏼、中小學和社區的和諧發展的格局🍼。孔子學院在國外的均衡建設與發展,既調動了國內大學的文化資源,也調動了國外的文化資源共同承擔起傳播中華和諧文化的重任,架起了各國人民了解和平崛起的中國的語言之橋、文化之橋、心靈之橋,讓和合的理念走進各國民間🫴🏿,推動構建和諧世界與人類的持久和平與可持續的發展。 孔子學院是迄今為止我國第一個由眾多部門共同打造的文化品牌🙌🏼。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群策群力,為孔子學院建設付出了極大的熱忱和心血👬🏻。國務院辦公廳、教育部、財政部、國僑辦、外交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國務院新聞辦、國家語委從各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僑務、外事、文化等相關部門踴躍參與,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為孔子學院建設做了大量工作🚶🏻♀️➡️。 質量是孔子學院的生命線。辦學之初🙀,教育部部長周濟就提出,要珍惜孔子學院這個寶貴的品牌,高度重視海外孔子學院的辦學質量,孔子學院的規劃和建設,必須認真考慮和全面衡量申辦者的素質和能力,同時還要加快建立孔子學院的教學質量認證標準🙌🏿,建立和完善孔子學院質量評估和質量保障體系。要求每一所孔子學院都要堅持質量為本,樹立全心全意為學習者服務的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技術🔴,以質量和服務來求得發展。同時,要堅持科學、規範管理🙋🏻♂️,建立健全良好的管理製度🙋🏽♂️。 國家漢辦在廣泛聽取各國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製定了《孔子學院章程》、《孔子學院中方資金管理辦法》等管理規章以及各類合作協議的標準文本💽,從管理製度上給予孔子學院辦學質量以保證🏊。 世界各國的孔子學院在嚴格遵守國家漢辦管理規章的前提下,采取了靈活多樣的辦學方式和合作模式:既有不同層次的孔子學院、孔子學校,也有孔子課堂🦉、漢語中心;既有授權特許經營💃🏽、直接經營方式,也有主要由外方負責,實行理事會製度和院長負責製🦊👉🏻,中外雙方共同管理的模式。孔子學院沒有機械照搬歌德學院等政府與政府的單一合作模式🤹🏻,而是獨具一格,靈活多樣👩🎤:一是和大學🧏🏻♀️🔳、中學合作🗼;二是和企業合作,如清華大學與匯豐銀行、倫敦經濟學院等公司和院校合辦孔子學院;三是與政府或社團合作,如與芝加哥公立教育局合辦的芝加哥孔子學院⁉️、紐約華美協進社孔子學院等。 目前,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因國、因地🧝🏻♂️、因校製宜🕖,緊密結合當地的漢語學習和社會發展實際情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辦學模式🟪,在所在的國家和地區紮根開花。2006年底對40所已報來工作總結的孔子學院辦學情況初步分析發現,雖然大多數孔子學院平均運行時間不到半年,但都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漢語教學、文化商貿交流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其中34所孔子學院共開設漢語課程264門,平均每所8門🪱🧑🏭;36所孔子學院舉辦的漢語培訓,培訓人數達88830人(次)。此外🗒,僅30所孔子學院開展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就吸引了19.17多萬人(次)👨。 美國堪薩斯大學孔子學院院長由該校校長親自擔任,為來自7個不同學區的2000多名高中生開設漢語課程。 英國到2006年底已與中方合作設立7所“孔子學院”💚。各學院立足漢語教學和中國文化推介🗄,註重辦出特色🏋🏼。倫敦孔子學院側重對英中學漢語師資培訓🌵👨🏽🦲;愛丁堡大學孔子學院側重介紹中國文化;倫敦商務孔子學院面向企業的高級白領開設商務漢語教學課程👩🏻🎤。 位於加拿大溫哥華市中心的BCIT孔子學院以“貼近市場👨🦱、因應需求🤟🏿、面向主流”為辦學特色,培訓中文教師,並在旅遊、能源🚣🏿♂️⛓、環保、體育等領域為專業人員提供漢語、中國市場、對華商貿實務等全方位培訓。 日本已設立的6所孔子學院,也都根據自身優勢和當地環境,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學和文化活動。立命館大學孔子學院在中文教學方面先後開設了“旅遊中文”、入門及中級漢語課程🚵♀️,舉辦了中文演講比賽、海外咨詢留學會、漢語教師短期培訓等活動📑;開辦了以中日文化交流為主題的月度文化講座等🧛🏽♂️。櫻美林大學孔子學院註重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開辦了漢語學歷教育特別課程,學生在孔子學院強化學習一年後可直接進入櫻美林大學二年級學習。愛知大學孔子學院設置了不同時段🧑🏻🎤、不同難度、面向不同群體的講座課程🐻❄️,2006年共開設講座79個,培訓學員1340多人🏮,成為全球培訓學員人數最多的孔子學院。北陸大學孔子學院除了負責本校3000多名學生的漢語必修課教學外,還輻射本地區的中小學,積極向石川縣內高中派遣中文教師👨🏼🦳,幫助他們開設漢語課程👃🏽。 泰國孔敬市是泰國蠶繭絲主要產地。2006年孔敬大學孔子學院成立後,來自中方合作院校西南大學的中方教師除了中文教學外,還牽線搭橋,利用西南大學設有蠶學和生物技術學院的優勢派出技術人員到泰國幫助指導蠶繭絲生產🧜♂️🚕。針對泰國汽車和摩托車消費量巨大的市場情況🧓🌎,孔敬大學孔子學院還規劃在孔敬地區舉辦中國重慶工業展覽🕐,邀請重慶的汽車🆔、摩托車生產廠家展示最新產品🎧,以圖打開泰國市場。 孔子學院建設得到了合作各方的大力支持。法國普瓦提埃大學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2005年10月在與南昌大學合辦法國第一所孔子學院時👩🏽🍼,在當地政府支持下一次就投資150萬歐元興建了辦公樓,為孔子學院的穩定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墨西哥,已開辦的5所孔子學院也都初具規模🙋🏼,所有承辦大學都為孔子學院配備了教學和辦公場所。 作為中外合作辦學的成功典範🍍,孔子學院闖出了一條“誠信合作,互利雙贏”的新型辦學之路,為中國教育和文化走向世界創造了寶貴的經驗🦸🏿♀️。  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孔子學院中方副院長首次用中文轉播全美大學生籃球比賽🙄,引起轟動🙌🐔。 匈牙利羅蘭大學孔子學院學員表演匈牙利版茉莉花。 泰國孔敬大學孔子學院“中國知多少”知識競賽賽場。 探索者的路從來不平坦 世界性的“中國熱”迅猛升溫,催生了孔子學院🤞🏻;孔子學院的快速發展又促進了全球的“漢語熱”,已經成為我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品牌🧖🏼。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最近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紛紛效仿,日本首相安倍宣布,近期計劃在本土之外建100所日語中心👨🎨👨🏽🎓,韓國文化觀光部提出要建100所傳播韓語的“世宗學院”,印度要大力發展“甘地學院”。面對當前世界各國在“軟實力”上的競爭,我們必須順勢而為🖕🏽🧋,抓住機遇🦹🏻♂️,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繼續加快孔子學院建設步伐。 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孔子學院在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有一些困難和問題。譬如,如何使孔子學院真正成為漢語推廣高效有序的辦學實體🐦⬛,有待於不斷探索和實踐;與外國語言推廣機構相比,漢語國際推廣機製尚不完善,孔子學院的市場運作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師資隊伍的培養培訓缺乏國際化,缺乏貼近國外學習者生活🍥、思維和習慣的教材。 2006年7月4日,在全國漢語國際推廣工作會議上,國務委員陳至立強調,要解決漢語國際推廣和孔子學院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必須樹立新的漢語國際推廣觀,創新體製🏊🏻、機製,實現“六大轉變”。 一是從對外漢語教學向全方位漢語國際推廣的轉變。過去基本上是少數高校針對來華留學生開展漢語教學🚣🏿♀️,辦學規模和服務層面遠遠不能滿足海外各類人群學習漢語的需要🐶。今後要把單一的對外漢語教學轉變到全方位的漢語國際推廣🍦👨🎤,把推廣內容拓展到語言、文化🧼、經貿、旅遊等諸多領域,把推廣對象擴展到所有想學習漢語言文化、想了解中國的人群。 二是從“請進來”學漢語向同時加大漢語加快“走出去”力度的轉變。漢語國際推廣的市場主要在海外。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在海外大力發展孔子學院,大幅度增派出國漢語教師和誌願者,加大對當地漢語教師培養培訓的支持力度🎫🤸🏿♀️,為當地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廣大海外漢語學習者提供便利的、多樣化的、高質量的教育服務。 三是從專業漢語教學向更註重大眾化、普及型、應用型教學的轉變。長期以來,對外漢語教學多局限於專業人才培養,忽視了更多非專業性、大眾化的漢語學習者的需求🥬。要改革現有對外漢語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結構,使教學內容和方法更加靈活🤷🏽;從教材開發和考試改革入手,切實克服過去過分強調學術性和系統性的弊端,采取喜聞樂見的形式和容易接受的方式🌿,降低學習難度,增強學習趣味性。 四是從主要靠教育系統推廣向系統內外共同推廣的轉變。政府要加大統籌和支持力度,發揮各有關部門的職能和優勢💁🏻♀️🍌,推動企業等社會力量成為漢語國際推廣的生力軍;既要深入挖掘國內潛力🐕🦺,又要積極開發利用國外漢語推廣資源,形成教育系統內外🌽、政府民間、國內國外共同加快漢語走向世界的良好局面。 五是從政府行政主導為主向政府推動、加強市場運作的轉變。要學習和借鑒外國語言推廣機構的成功經驗,面向市場,創新體製👷♂️,引入競爭機製,積極探索利用社會力量和市場機製加快漢語國際推廣的模式💜,支持、引導和培育一批漢語國際推廣的企業和機構,壯大漢語國際推廣實力🎟。 六是從紙質教材面授為主向發展多媒體網絡等多樣化教學的轉變。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適應教學手段信息化的要求,開發貼近外國人思維、學習和生活習慣的多媒體網絡漢語教材以及娛樂和遊戲等多元教學產品。 對於今後如何進一步推進孔子學院的建設工作🤼♂️,國家漢辦主任許琳說🧏🏻,在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認識,全社會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的同時🤸🏿♂️💂🏿♀️,我們將按照統籌規劃,紮實推進的原則🔐😑,繼續加強能力建設,確保孔子學院又快又好健康發展🏃🏻。 ——全力打造一支人數眾多♖、高水平的教師和管理者隊伍。采取超常規措施培養師資,研究製訂合格師資標準,製訂新的教學大綱和培養計劃👍🏽,采用新機製培養培訓高素質的漢語教學師資,保證孔子學院發展的需要。國家漢辦已經與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完成了設立國際漢語教育專業碩士學位的論證工作。國際漢語教育專業碩士學位的建立🧘🏿,基本實現了對外漢語教學專業由三級學科提升到二級學科。 ——積極借用國外力量,強力打造一批貼近外國人生活、思維和習慣的“三貼近”教材,供外國正軌教育體系采用的核心教材和孔子學院適用教材♤。2006年12月國家漢辦舉行了中國國際漢語教育史上首次國際漢語教材評選會,從來自全世界的464種教材中評選出了9種作為擬向海外推薦的漢語教材。 ——加快建立孔子學院的教學質量認證標準,加強對孔子學院的質量評估👰♀️,全面衡量舉辦者的素質和能力,完善申辦和退出機製。 ——加快孔子學院總部建設,樹立服務理念👩🏻✈️,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以質量和服務求發展🧛♀️。 ——堅持分類指導,穩步推進。積極探索新的孔子學院辦學模式👷♂️,充分利用網絡🤛🏿、廣播💇🏽、電視等現代傳媒工具🕖🌟,與廣播、電視🐎🌍、網站密切加強合作😠🧔🏿,盡快開設網上孔子學院、廣播孔子學院、電視孔子學院等,加大漢語國際推廣的覆蓋面,為國外漢語學習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學習服務。 ——借鑒國外同類機構的做法,盡快把孔子學院立法提上議事日程,明確孔子學院的地位和教育屬性,規範辦學工作🪱,爭取更多的社會重視和支持。 ……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多少代誌士仁人的夢想。如今孔子學院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了這一光榮使命💅,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讓我們祝願她一路順風!(本報記者 涵宇) 《中國教育報》2007年3月17日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