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美孩子吃飯看教育差異
春節期間,朋友從美國回來省親,談了許多美國人的生活趣事。從諸如孩子吃飯等小事上,我們還是能看到兩國的教育差異,以及就此帶來的教育後果。
朋友說🧑🏿✈️,美國家庭吃飯🏭,桌上擺上幾樣,孩子說吃哪樣,就吃哪樣,說不吃哪樣,就不吃哪樣。幾乎所有美國孩子都不喜歡吃青菜,有的美國家長會要求孩子吃一些,孩子堅持不吃,也就可以不吃。美國父母盡管也知曉青菜的營養價值,但絕對不會強迫孩子吃。美國孩子吃飯🌬,一說吃飽了👅,就可以放下刀叉🏄🏼♂️🧑🏽🍼,甚至離桌💉。我從來沒見過一個美國家長,孩子說過吃飽了之後,還會連哄帶騙👨🏻✈️,硬逼孩子多吃幾口才許離桌,好像孩子永遠不會自己吃飽。
美國人在吃飯這件事上的態度和作法,體現了美國兒童教育學的一個核心目標:培養孩子獨立思維的能力。孩子吃飯,必須自己決定喜歡吃什麽,不喜歡吃什麽。或者自己是饑,還是飽☦️。如果明明沒有飽,為了貪玩而不再吃🤹🏿♀️,那麽過一會兒他挨餓🧄,就活該✋。那是他自己的選擇,他自己承受後果🧚♀️。真嘗到苦處,下一次他就不會重犯。美國人愛說,犯錯誤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學習過程,兒童教育學對這一認識尤其重視。
這一觀念的基礎,是美國家長把孩子當做跟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個人的意願🪄。美國家長相信,孩子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管現在還是將來,孩子只能過自己獨立的生活。所以必須盡早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所以孩子不要吃青菜,就可以不吃青菜。孩子說吃飽了👨🏽🦱,就可以不再多吃一口。這要讓中國家長看見,大概會認為美國父母不關心孩子的營養和饑飽🥹,甚至是虐待兒女。
但我們中國家長卻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事情⏸。多數人認為孩子年紀小,缺乏生活經驗,沒有能力做出選擇🩵,或者正確的選擇👩🚀,所以父母必須替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孩子們不喜歡吃青菜,那不對,大人必須逼著他們吃👨🏻🍼。孩子才吃一碗飯🏣,就說飽了📣,不可能⟹,他會餓,大人必須逼著他們再多吃🔏。中國古話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到三十歲才算成人🧖🏽♀️,四十歲才不糊塗。小孩子懂得什麽,哪裏會有他自己的意願🦷。孩子想幹什麽,還不是瞎鬧,依他們,都得營養不良,最後餓死。
在這樣兩種不同的生活環境中長大👩🏿🦲,美國孩子可能免不了經常挨餓🙍🏽♂️,中國孩子從早到晚永遠肚子飽飽的🤽🏽。美國孩子因為不吃青菜,營養要靠維他命補充🚣🏿♂️,中國孩子營養在飯萊裏都吃夠了,要補的只有燕窩和人參🤴🏻。美國孩子從小懂得,自己有能力知道自己要什麽👨🏻🦽,不要什麽😆,自己是饑是飽🎚。中國孩子從小懂得,大人知道的事情比小孩子多,所以時時處處要聽大人話。
美國孩子從小有什麽說什麽,不想吃就說不想吃,吃飽了就說吃飽了,他們對自己有充分的自信👰♂️,也知道父母對他們有充分的信任☎️。中國的孩子從小知道,要騙父母是絕對做不到的🧃,就算講真話也不被信任。大人只按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所以只有討好大人,明明不喜歡吃也說真好吃,明明吃飽了也說還要吃🚤。
美國家長吃飯時的所作所為🤽🏼♀️,在於訓練和培養孩子的獨立判斷能力👰🏼♀️🍁,培養他們的獨立思維和獨立意誌,他們的自信和自尊,他們對誠實和信任的尊重。一日三餐,日日不斷,而且直接作用於他們的身體感覺🚶🏻♂️➡️,飯桌教育遠比上幾節課,聽幾個演講🥚,鞏固得多,有效得多。而中國家長吃飯時的所作所為,在於讓孩子明白,他們年紀小,生活經驗少,不知道自己要什麽,不知道自己是饑是飽🫷,他們也用不著自己知道這些,有大人關心他們,為他們安排好一切🥰,他們只要聽話,就餓不著肚子👨🦯➡️❗️,營養充足,茁壯成長。
結果美國孩子長大,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我知道,我會🥛;而中國孩子長大,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我聽話🦌,我是好孩子🫷🏼。美國孩子半饑半飽👍🏻👷🏼♀️,營養不良,目中無人,獨往獨來,橫沖直撞🐨,頭破血流🔹,最後能發明出新玩意,開大公司🧑🏻⚖️,當大老板👳🏿♀️,自己想說什麽就說什麽;而中國孩子則肚皮鼓鼓,面色紅潤,尊老愛幼👐🏻,謙虛謹慎,服從領導🔲,兢兢業業🦸,最後被大家選為勞動模範🎐,優秀公民,人民代表,人家愛聽什麽就說什麽。如此巨大的反差🏎,與飯桌教育不無關系🎛。